老是被他人的問題考倒?《底層邏輯》教你破解表象、看穿慣用伎倆

【本篇文章為爆發閱讀課學員投稿入選文章】

作者:Flower

過去上班時,我常遇到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狀況。

明明在好幾天前交代同事和下屬,務必要提前準備好和客戶開會的內容。千叮嚀、萬囑咐,每個都跟我保證,這次絕對沒問題。

結果,每到和客人開會時,一下設備有問題、一下資料準備不足。每每都搞得我火冒三丈,滿肚子的委屈不說,還得想盡辦法和客戶賠不是。

會議
photo from unsplash by Campaign Creators

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那這個時候我們又能怪誰呢?

怪同事或下屬怎麼不提前準備好?

他們會說,我有啊,怎麼知道會有突發狀況?

怪客戶為什麼刻意刁難?

客戶會說,我是甲方,提出問題本來就是我的權益。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時候劉潤老師就會跳出來說,「別吵了,誰的損失最大,就是誰的錯。」

為什麼呢?

因為某件事情如果出現了不好的結果,責怪、埋怨和後悔都是沒有用的,它改變不了結果。所以當然是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這就是所謂的「商人思維」。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判定很不公平,明明就是對方沒有準備好,為什麼會說是自己的錯呢?劉潤老師會說,因為只有把責任放到自己身上,才有機會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

負責任
photo from pexels by Shvets Production

明白了上述這點,你就等於摸清了這件事的真實樣貌,這才可以真正解決這件困擾的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底層邏輯」。

了解底層邏輯,是我們在面對環境變化時,最好用的方法。

而我們這個時代,將底層邏輯的概念說的最透徹的,是在中國擔任商業顧問的劉潤老師。他觀察到許多企業老闆在面對不確定的挑戰時,通常都容易犯下「只見表象,不見事物核心」的問題。這當然也不是只有企業老闆才有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問題。

洗腦其實很容易?如何看穿問題背後的詭計

什麼樣的問題呢?

比如,我們很常會聽到別人說,像是「為什麼我工作那麼認真,老闆還是不給我加薪呢?」或是「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卻還是一無所獲呢?」

類似的「為什麼」幾乎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如果你有讀過劉潤老師所寫的《底層邏輯》,你就會知道,這句「為什麼」其實就是一劑注射針,是別人刻意在你的大腦裡注射觀點。

當別人問你,「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卻還是一無所獲」時,你可能會回答,「嗯,可能是時機不對或是方法不對。」你會很自然地去幫這個提問的人找答案或是找藉口。

但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是誰說他很努力了?誰判定他已經很努力了?

這問題背後的本質是「他認爲他自己很努力」,但可能事實上根本並非如此。

不努力
photo from pexels by Nataliya Vaitkevich

所以這種問題不會有解答,而善於用這種問句的人,通常都是很狡猾的。

因為他們會利用這種問句刻意讓他人產生恐慌,或是落入陷阱。就好比路上遇到保養品銷售人員,他會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肌膚會特別乾燥嗎?」

這時,比較單純的女孩們就會驚覺,「對啊,為什麼啊?」

但事實上,他只是在刻意在你的大腦裡注射他的觀點,你應該想的是,「到底是誰覺得我皮膚乾燥?」

多想了這一步,你就能避免別人刻意注射觀點在自己身上了。

此外,作者還特別提醒,我們除了要避免狡猾的人注射式洗腦之外,還要小心自己成為注射式洗腦的一員。

書中舉例,作者很常會碰到企業老闆和他抱怨:「為什麼我們的產品是業內最好的,消費者偏偏就是不買呢?」

其實這句話暗藏了一個提問者認為不需要討論的觀點:「我的產品是業內最好的。」

但事實上可能是,他誤會自己的產品是業內最好的,只是喜歡用這句「為什麼+觀點」的標準句式來替自己找藉口。

所以,看完了劉潤老師的分析後,你從此就可以了解這個句式背後的根本問題,然後再也不會被這種注射式問句給洗腦了。

時間管理大師的秘密:做到令人佩服的「細緻化」

除了剛剛分享的「注射式洗腦」之外,作者還有提到一個很多人都在討論的概念,「如何管理時間」?

時間
photo from unsplash by Sonja Langford

我們一定都很佩服那種特別會利用時間的人,像是作者就有拿中國知名企業家王健林的日程表作為比喻。

網路上說,王健林每天大約早上 4 點起床健身,然後坐飛機去到兩個國家、三座城市,最後,在晚上 7 點趕回公司,繼續加班。

我想每個人看完之後只有大寫的「佩服」兩個字。

但這對於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來說,這一點也不值得驚奇,因為他們的時間管理方式與一般人本來就不同。

作者因此提出了「時間顆粒度」的概念來說明每個人管理時間的差異。

根據剛剛的行程表,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非常細,大約就是 15 分鐘。而比他更精細的,還有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據說他的行程表是以每 5 分鐘一個顆粒度來計算的。

也就是說,想要跟比爾蓋茲會面,可以,那就是只有 5 分鐘的時間。

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有的人長、有的人短。大多數的人約莫是 1 小時,或是半天。

就比如常常滑手機刷抖音的,他可能一刷就是半小時、一小時,那麼他的時間顆粒度大約就是 1 小時。

或是說,鄉下的老人們,他們每天的時間顆粒度大約就是半天來計算,白天幹一件事,晚上再幹一件事,然後一天就過去了。

了解了關於「時間顆粒度」的概念後,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約會常常遲到?為什麼總是會有同事喜歡上班摸魚滑手機?是因為他們的時間顆粒度和你的不一樣,我們可以理解,但不要學習。

珍惜時間
photo from pexels by Ono Kosuki

而真正厲害的時間管理大師,是會先從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開始。

比如說,你約別人開會通常都是花多少時間?有的人 2 小時,有的人一開開半天。如果你開會屬於特別冗長的,那就想辦法試著濃縮再濃縮。

因為真正具有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他對會懂得至少以 30 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也就是他們的時間顆粒度為30分鐘,這才是真正的職業素養。許多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是通過不斷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一點一點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先摸清暗藏的邏輯,進而突破世界的牌局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認真思考了怎麼迴避「注射式洗腦」和細化「時間顆粒度」這兩大概念。當然,書中提到的底層邏輯領域相當廣泛,包含,怎麼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怎麼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怎麼看透整個社會的底層邏輯。

那些過去你從未想過,或是從來都不曾這樣想的事情,其實都有它被隱藏起來的邏輯在其中。大多數人看到的僅僅只是最表層的那一面,卻沒有深想表層底下最波淘洶湧的問題存在。

溝通
photo from pexels by Alexander Suhorucov

很多時候,我們人與人之間會發生衝突,並不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互斥,而是由於彼此太過相似,所以才會產生爭執,否則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是根本吵不起來的。

而解決這些衝突的方式,就是找到事物間的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就是「底層邏輯」。

明白了底層邏輯,世界再怎麼變化,未來充滿再多不確定性,你還是可以很自信地對生活擁有掌控感。

因為你會知道,看清了世界的底牌,就能游刃有餘的不斷創造新的方法面對挑戰。

當其他人都困在死局中,只有你依舊頑強的與時代繼續奮鬥下去。

想要像學員一樣寫出好看又易讀的文章嗎?歐陽立中老師的爆發閱讀課不能錯過!!

>> 爆發閱讀課|五步驟打造閱讀IP,從有效閱讀到創造價值!


推薦書籍:

底層邏輯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文章:

別人總是抓不到你的重點?好的溝通需要翻轉大腦的《逆思維》

思考容易怠惰!如何靠好習慣無痛成為理想的自己?

如何養成優雅早晨儀式?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蛻變階段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