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關係」不需占星或八字,聲音透露了所有內在秘密

你知道嗎?聲音會透露出許多秘密。

包括你和對方的契合度,自身的個性,以及內心正在發生的狀態。

由生鮮時書創辦人鮪魚與快樂大學的熊仁謙開設的Podcast「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中,邀請到聲音表達師林依柔來聊聊,跟外表一樣重要的「聲音」,一般人卻容易忽略,甚至是疏於打理,結果造成了溝通誤會、人設誤會而不自知!

在這一集Podcast 「最困難的不是任務本身,是話說不好?ft. 林依柔」中,依柔點出聲音具有的 3 種特性,讓我很驚喜的發現,不用學習八字或占星,只要與對方交談幾句,便能看出些端倪!

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聊天
photo from unsplash by Samsung Uk

個性合不合拍,從聲音就能聽出來

首先是人與人的相處,在經過外表的判斷依據之後,要有一種我們感覺合得來/合不來的直覺,談話過程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如果能夠和對方有聊得來的感受,表示對方沒有越界,不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我們在判斷對方是否踩到自身界線有兩項標準,一是說話的內容,二是對方使用的聲音表情,而一般人在意的「表現態度」,其實指的就是聲音表情。

要怎麼知道自己的聲音表情呢?林依柔表達師指出聲音的 3 大分類:節奏音量情緒

說話節奏不同可能會被對方惹毛,剛好兩位節目主持人都是快語速,也承認容易對講話慢的人沒耐心,會希望對方只用 5 分鐘就表達完重點。

節奏快和慢之間的落差,也是不耐煩、雞同鴨講的衍生之處,這種「不對頻」的情況讓彼此的溝通容易產生摩擦。

溝通
photo from pexels by Mikhail Nilov

也因為物以類聚的習性,觀察一下身邊關係較好的朋友們,或許會發現原來我們說話的頻率很接近!

音量可以看做分寸的拿捏,電視新聞常看見某一方開嗆:「你是在大聲什麼?」然後開打起來的景象,由此可知講話大聲可能會被誤會比較無理或是刻意針對。

最後的情緒會包含比較細瑣的面向,包括發聲共鳴、咬字發音、用字遣詞等等。

還有一個有趣的點是,在看不見臉部表情的狀況下,聲音表情會影響談話的走向,主持人熊仁謙表示這很常發生在他和鮪魚講電話的時候。

熊仁謙抱怨鮪魚的聲音實在太平穩沒有起伏,只能一直猜測鮪魚的反應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因為聽不出來到底是 YES 還是 NO,對話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去,令人啼笑皆非。

由此可知聲音表情運用的程度,會影響聽者的接收程度,輕則產生誤會、距離感,嚴重的話可能就成為關係崩裂的導火線。

用錯聲音表情,溝通容易受阻難行

說到聲音表情會惹怒對方這一點,我突然想到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父親相處的模式是很少說話,而一要說話就弄得雙方不太愉快,我曾經一度匪夷所思,因為我明明就很平常的回覆他,結果他就生氣了。

其實我說話的內容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我使用的聲音表情

譬如父親常在事情講到一半時就打斷,硬要問不相干的問題,久而久之我對他的耐心也被磨耗掉,這樣的心態讓我一開口,擺明透露著「別煩我」的訊息,也惹得父親不高興,就把怒氣傾瀉而出。

拒絕
photo from pexels by Anete Lusina

先前觀看 Netfliex 的一部電影《迷途之犬》也有這樣的體悟,內容以在國家公園走失的狗為開頭,實際的主線則是聚焦父子倆在尋狗過程中的相處。

剛畢業對於工作還沒有想法的男主角,自認為父母對自己失望透頂、不想擁有魯蛇般的兒子,所以只要爸爸一提起工作和生計的話題,男主角就會豎起全身的刺:「爸,你又來了!」、「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

每當他抱怨兼不耐煩的語氣一衝出口,氣氛溫度瞬間驟降,身為觀眾的我則是倒吸一口氣心想,本來好好的,他這樣說話又要吵起來了!

而另一幕則是父子遇到一群跟男主年紀相仿的年輕人,父親和其中一人聊完天之後,不可置信的說:「我想我兒子一直都在跟我說這件事,真不曉得我怎麼現在才聽進去?」對方聳聳肩說:「因為我不是你兒子。」

多麼妙的回答!那位年輕人因為角色並非兒子,他並沒有想要證明或捍衛自己的想法,而能以誠懇、溫和的方式和對方(別人的父親)說話,因此這位父親能欣然接受。

談話
photo from pexels by Zen Chung

這段對話呈現了兩件事:一是,相同的內容所使用的聲音表情不同,聽者的接受度和情緒也跟著不同

二是,我們容易對親近的人抱持固定的想法,就像一個過濾器,把偏見以外的東西通通濾掉,沒有真正吸收進去。

兒子認定父親要找自己麻煩的偏見,導致他的態度是採取防衛、攻擊性的狀態來保護自己,所以他的聲音表情是緊迫、衝動的,而且聽不見對方的關懷,這讓他和父親在溝通上容易產生摩擦。

上述兩點也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爸有時候想要以輕鬆的態度來搭話,平時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但在我剛好忙碌得沒心思顧及周邊時,那輕浮的語氣聽起來就變得刺耳。

有時是我無意間用偏見態度去回應他,即使回覆內容沒有針對性字眼,聲音表情卻顯露不耐、拒絕,結果就把氣氛弄得不太愉快。

所以我十分認同林依柔老師在 Podcast 裡說的:聲音可以反映出內在的心理狀態,如果有察覺到的話,會發現它就像一面反射鏡,偷偷把心情顯露出來囉!

穿著精心打扮,不要讓聲音出賣了你!

關於聲音運用,Podcast 有一段談話非常引起我的興趣:其實能夠聽聲分辨「渣男」這件事!

根據表達師和女性朋友們的統計,歸納出渣男常見的聲音特質有:油腔滑調,尾音拉長綿延、帶有不確定感,沒有清楚斷句。

尾音拖長不乾脆,顯示了渣男腳踏多條船的個性,與前女友或女性朋友的關係通常就像拉長的尾音一般——剪不斷理還亂!

如果你不是渣男,但這是你習慣的說話方式,可能就要小心被有好感的女性誤會(笑)。

人際關係
photo from pexels by Ron Lach

幸好,聲音表情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我們的身體就像肌肉與骨骼組成的樂器,可以運用後天訓練來擴展聲音的延展性

如同在不同場合有適合的服飾裝扮,無論是上台報告、私下閒聊、向客戶展示專業,我們的聲音也可以在不同情境中有些變化,為表達增加說服力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表達的行為上能夠思行合一,畢竟他人無法知曉你的想法,但是你能透過聲音去堅持立場(例如我不是渣男),就能減少讓人誤會的機率囉。

你也對「聽音辨人」的橋段有興趣嗎?更多內容歡迎點此收聽:「魚與熊掌兼得」Soundon 連結

如果你對如何擺脫渣男、小人,吸引一段適合自己的關係?快來看依柔怎麼說:

《魅力表達聲語課:從生活到職場都自信優雅的說話之道》

想知道如何聽音辨人嗎?讓你遠離小人、渣男,找到適合自己的關係,快來看依柔怎麼說:

《魅力表達聲語課:從生活到職場都自信優雅的說話之道》

推薦閱讀:

專訪/聲音表達訓練師林依柔:溝通要向鋼琴學習,放空自己才能感染情緒

「個人魅力」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左右觀眾印象的關鍵是「聲音特質」

別人總是抓不到你的重點?好的溝通需要翻轉大腦的《逆思維》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