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瑞希作家(奶媽):當一個人要做到「自我」,其實他的「心」要很大

粉專上一篇篇貼文,才一剛發佈,就多達千次轉發,筆鋒精準犀利,文風卻異常讓人感到療癒。

「把自己變更好,就『值得被好男人愛』?你會不會想太美了?」、「表達憤怒,不是求別人理解」、「怕別人評論你的穿搭,你有「美麗羞恥症」嗎?」、「三分鐘熱度,不過是你太急。」 一個個吸睛的標題丟出生活中常會有的思想框架,挑戰著人們規矩的思考邏輯。

書寫的內容從失戀的自我療傷,到身心靈的成長探索,她是作家高瑞希(奶媽)。

高瑞希
照片由高瑞希提供

曾擔任美麗佳人、鏡週刊採訪編輯,現於 A day Magazine 網路媒體撰稿,從未想過,為治療自己失戀而開設的粉專,今日追蹤數已破七萬。

高瑞希的文章,取材自花花世界,思考卻深探生命本質。從少女時代、泰勒絲 (Taylor Swift)、英國女皇的人生故事,到老子、易經、尼采等東西方哲學,都是她學習的對象。

在她筆下,生活是修煉場也是遊樂場,身在其中,從一開始獨自一人的匍匐前進,到現在,她不僅能隨之起舞,也鼓勵了許多迷惘的讀者,一同前進。

也許你會認為,「靈性成長」看起來很玄,但聽高瑞希娓娓道來,會發現,這扎扎實實地根植於她的人生。

所有低潮,都是覺察自己的開關

在 25 歲那年,高瑞希經歷了所有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都有的困擾,甚至更為嚴重。工作上出了不可挽回的錯誤、愛情中被劈腿、與唯一的親人——媽媽之間的關係降至冰點。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以為自己已墜落谷底,卻發現黑暗無止無盡。

「你無法想像我犯了什麼樣愚蠢的錯誤。」在想衝的年紀,總是拿捏不好尺度,跌了一身傷,高瑞希也因此有過一陣憂鬱的時期,看了好幾個諮商師,卻愈看愈糟糕。

不論是去諮商,還是閱讀心理相關書籍,都讓高瑞希感受到,自己像是一位病人,所有問題都指向「過去一定有哪裡不好、哪邊要改。」

諮商師的引導,不斷挖出過往的傷痛,高瑞希形容:「(回憶過去的自己)就像是在看一坨屎,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坨屎,看久了,就會想著『天啊!我真的變成了一個大便』。」

所幸,其中一位諮商師向她提了一個建議——自由書寫。一開始,漫無目的地只是抒發,寫著寫著,開始與自己對話,打開了過不去的結。突破自己的同時,反倒有了成就感。

>>誠實地「情緒書寫」,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奶媽
照片由高瑞希提供

「療癒對我來說,是慢慢發生的事情,是不斷往前的過程。」過程中,每一篇放上臉書的文章,就像是她褪去的一層皮。而後,她開始瘋狂閱讀,在哲學思辨中找尋答案,在名人傳記中看見生命的各種型態。最後,透過書寫,她將這些素材拼湊起來,建立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與「相信」。

聊到這份「相信」,高瑞希說自己相信的不是神,是一個概念。她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星球上,是為了要發揮他們身上的「創造力」。而實行的方法很簡單,便是聽從內心的指引,並且不斷地去嘗試。

而要如何判斷腦中的思緒是內心的指引還是胡思亂想呢?高瑞希給出了智慧的答覆——看這份指引究竟是幫助你擴大生命的可能性,還是侷限了你的發展。

雙眼直視著我,高瑞希誠懇地說了一句話:「我的親身經驗是,聽從內在聲音時,雖然還是可能會失敗、過程中會很累,但你的靈魂會幫你,不會讓你走入絕境。」

Naima
照片由高瑞希提供

書寫不再是療癒過往,專注當下便能走向未來

「我也有感受自己 2022 年變化非常大。」以往到廟裏拜拜,高瑞希總是許一些實際的願望,例如遇到好對象、賺大錢。然而 2022 年她許的願望改變了,生命的旅程也跟著轉了個彎。

「現在我去拜拜,都是希望神明可以給我更多元的嘗試,讓我得以拓展我的靈魂。」雖然不知道宇宙會給出什麼樣的方向,但高瑞希接下來遇見了她的人生導師——成英姝作家。

跟著成老師上了塔羅寫作、演講課、表演課,像是循序漸進似的,引領高瑞希開發自己的身、心、靈,這不僅改變了高瑞希的寫作模式,更帶她了解,什麼是「活在當下」。

當「心」放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上,不再跟著腦袋思索著過去與未來,例如「剛才忘記做什麼」或是「等下要吃什麼」的時候,反而狀態更加安穩,對自己的表現也更加有底氣。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寫作型態改變了,改變就好像是寫當下的感受,多過於回顧過去。」

不再過度沈溺於療癒過去憂鬱、情感受傷的自己,開始活在當下後,竟發現自己正一步步地向前走,每天都比昨天往前了一點。高瑞希笑著說,最近的口頭禪成了「我發現」,對這個宇宙、對自己,她每一天,都有新發現。

身心靈
照片由高瑞希提供

「我最大的感受是,文中還是可以引用名人的論點,只是我發現自己不需要以此作『證明』。我所寫的,就是我所相信的。」因為相信,她放手大膽地去體驗、去嘗試,也是因為如此,所許的願也如實發生。

也因此,高瑞希鼓勵所有讀者們,「不要害怕自己當下的決定會錯誤,因為當你最終的目標(你所相信的)是一樣的,他會發生,只是形式會不一樣。」眼框泛著淚光,高瑞希告訴我,想哭不是難過,而是感動。

25 歲的自己不知道那些低潮為什麼要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度十分恐懼,然而現在回首,會發現那份「恐懼」是因著當時還不了解,自己已經在長成自己的路上了。

「當願望真的發生,其實祈求的對象是媽祖還是耶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去相信。

「只要你相信一個概念,它就會實現。

宇宙會給你很多條路徑,就算你覺得走錯了也沒有關係,

因為你依舊會抵達。」

自我不只是做自己,其實包含著「愛人」

在文章中開始探索自己後,有讀者陸續來詢問「想要做自己,但家人卻不懂我,我該怎麼辦?」

「大家其實都誤會『自我』了!」談及於此,高瑞希語速加快,興奮地舉哲學、宗教的例子與我分享,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後,依舊走入人群;孔子了解世界後,也是廣收弟子;甚至非宗教家的蘇格拉底,擁有了許多知識,他依舊到處跟別人聊天、辯論。

他們都是十分了解「自我」的人,為何還選擇與人群相處?

「到最後你會發現,自我絕對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自我是一個集體的共振。」是當我們與彼此分享共同的感受、共創生命經驗,然後擁有對創傷、痛苦有著相同的體會。

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得更多喜悅接納的心,也許還是會不贊成他人的觀點,但能打開心胸去理解對方,覺得「那也沒關係。」也能更堅信自身的信念。

因此,當一個人很「自我」,其實他的「心」要很大。

照片由高瑞希提供

「現在有一個很大的核心概念在支撐著我前進——

當我發展一個技能到一定程度後,要對社會有貢獻。」

從自我療癒的書寫,到開拓自我的靈性成長,在擁有七萬多名讀者的現在,高瑞希給自己的新期許是「分享」,因為她深信,每個人都不能輕忽自己的影響力。

「影響別人並非讓別人模仿你,而是受到你的影響後,開始探索自己,長成各種不同的樣子。」期待每個人都能相信自己、創造出自己所愛的生命樣貌。最終,這份力量會像是漣漪一般,不斷向外擴散,傳遞到更多人心中。

推薦閱讀:

專訪/老王樂隊:「長大」沒有標準模板,唱出共感讓迷惘不再可怕

年末祝福:回望 2022,用吸引力法則讓「新年新希望」充滿踏實感

專訪/謝哲青:成為你自己,本來就是一件偉大且獨一無二的事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