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選擇太多,但無奈的是,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太少。
因此,懂得精挑細選的人,才能在面對這繁華喧鬧的世界,始終保持清醒,不迷失自我,活得更明確、有掌控感、也更快樂!
所以,到底什麼是人間清醒?
或者,我們先換個方向想想,什麼是不清醒?
我覺得有一種超級不清醒的行為,就是別人說什麼,你就做什麼,忘記自己始終有選擇的權利。
就像在今年金鐘獎一舉拿下迷你劇集編劇、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中,女主角怡敏總是活在別人的安排下:讀什麼大學、出不出國、感情……等,一路上的社會與家庭制約,使得怡敏漸漸忘記自己其實是有選擇的權利,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感覺擺到最後,常以一句「沒關係」吞下所有的不甘心。
不過,女配角亭亭,則活出不一樣的觀點:「也許,我們無法控制選項,但我們絕對可以掌控如何從中選擇。」
為什麼想好好地成為自己,這麼難?
要活出人間清醒並不容易。可能因為社會的壓力、或是心智上的偏誤,導致我們常將部分真實的自己藏匿於社會角色之下,隨波逐流。以下2大趨勢的集結,可說是為我們創造了人間迷茫的完美風暴:
1. 決策疲勞
過去幾十年間,資訊量像火箭般的爆炸式成長,造成每天做選擇的數量也急遽上升。你看,光是煩惱今天午餐要吃什麼這件小事,就有100家的店在uber eat上等著你選擇,更何況是攸關人生職涯選擇的大事呢?
但我們腦袋的演化速度,卻遠遠跟不上這波社會的變化。我們逐漸被淹沒在這龐大的資訊流中,漸漸失去主動過濾一件事情重要與否的能力,當我們被迫做出的選擇越多,決策品質就越差,這也就是所謂的決策疲勞。
一如管理學大師,彼得 · 杜拉克所說:「幾百年後,當以長遠的角度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時,歷史學者看見的最重要事件,很可能不是科技、不是網際網路,不是電子商務,而是人類形勢前所未有的改變。這是第一次,真的是史上頭一遭,有為數可觀且急遽增加的人們擁有選擇的餘地。這是第一次,他們不得不管理自己,而社會對此毫無準備。」
2. 可以擁有一切的偏誤
你一定聽過或說過這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但也就是因為這句話,讓我們誤以為,我們能做「所有」的事情,選擇是不成熟的。確實,我們可以做任何事,但不是每件事。因為只有「少數」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有時候,你不做的事情,跟你做的事情,同樣重要!
在《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書中,作者身兼醫生的大津秀一,整理了一千多位病患在臨終前的遺憾,而最常被提到的一項就是:「我希望我當時有勇氣去過忠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期待我去過的人生」
當我們試圖什麼都做、什麼都有,不審慎的選擇要在哪些地方投入精力和時間時,才是不成熟的表現。這樣別人,例如我們的老闆、同事、客戶、甚至是家人,便會替我們做出選擇,安排我們的待辦清單。所以,要懂得對不必要的事情說不,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好」。
迷茫清醒劑,釋放你的糾結與焦慮!
那麼,真正擁有清醒的人生,我認為至少應該擁有2種能力:
1. 刻意選擇:
無意識就像一個黑暗中的王國,悄悄主宰著我們90%的時間。為了避免決策疲勞,有意識的取捨,保護我們最寶貴的精力資源,絕對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在選擇時的心態,並不是:「我必須要放棄什麼?」而是:「我可以在哪方面全力以赴?」
還記得剛開始在規劃2023的年度目標時,我列下了許多美好的夢想:寫新書、學陶藝、去美國工作旅行、考香氛證照……。但當把年度目標,拆解成每月計畫時,就明白地發現,夢想太多根本安排不完!只好透過以下3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明年的重點:
「我可以在哪方面全力以赴?」
「我深深熱愛、受啟發的是什麼?」
「哪項符合世間顯著的需求?」
從「我擅長、我熱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點來看,我最後只選擇留下寫新書和去美國這2件事情。不僅是因為它們跟我的核心信念「高效工作、優雅生活」息息相關,更是現階段的我,能最大幅度發揮能力與貢獻的事情。
還有,透過這樣的重新聚焦後,也讓我打從心底承認,其實除了寫新書之外,剩下的都是我用來逃避、拖延寫書的夢想~~ (寫一本書真的很辛苦啊!)
難怪林語堂會說:「生活的智慧,就在於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2. 優雅拒絕
既然選擇了,就要負責,勇敢捍衛。
我們常因社會的壓力,或是誤以為可以擁有一切的心態,導致很難拒絕別人。害怕拒絕了,會錯過好機會、會降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評價、會被討厭、被疏遠。但其實到頭來我們只會發現,人生有半數的煩惱,都源自於答應得太快,而非拒絕不夠。要如何優雅說「不」,且依然受歡迎,我有3個小撇步:
撇步1:優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通常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感情因素,像是害怕被討厭或產生愧疚感。所以,優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後再決定,是很重要的。
- 認清你拒絕的是這件事,而非這個人或與這個人的關係
- 提醒自己,人人都在推銷
- 問問自己:「是明確的想要嗎?如果不是,那就明確的說不」
撇步2:開門見山拒絕
明確說「不」,比含糊的「是」更優雅。舉例來說:同事約了一場你不想參加的飯局,有以下2種說法,你會選哪一個?
A. 我問一下男友,看那天的行程
B. 我那天已經有其他活動了,謝謝你的邀請
A的說法,是想藉由回去商量,然後再拒絕。但我們自己不想去就算了,還把男友拿出來當擋箭牌。萬一對方認識妳男友,而去找他詢問,這樣你1個人的壓力就變成2個人的壓力,還沒得罪同事,就先把男友給得罪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與其打模糊或拖延戰,不如開門見山的拒絕,但可別忘了,加上最後一個小撇步,讓雙方都更有台階下。
撇步3:不,但是;好,如果
利用「三明治法」,也就是先肯定、後拒絕、再肯定的步驟,讓對方儘管被拒絕了,仍覺得舒服。或是透過「反提要求」的方式,推薦適合的人,以及獲取需要的資源。
舉例來說:
- 謝謝你相信我的能力而來找我幫忙,不過我手上有一份急件要處理,預計需要一週完成。如果一週後還需要我,我很樂意協助的!(三明治法)
- 我沒辦法,但XXX可能會有興趣 (反提要求)
- 行,我可以接下這個專案,但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能不能加人一起做?(反提要求)
其實,人生沒有那麼多「應該」。拒絕別人,少做一點真的不會死,但會讓我們過得更輕鬆自在。真的不必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你,可以屬於你自己。
透過刻意選擇和優雅拒絕,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適度留白,為自己贏得時間和心靈上的空間,進而發現創意的自由,也才能最大幅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與貢獻。
精挑細選才能活出清醒,而不是透過盲目的跟風,甚至隨處去找高人指點。能讓自己時刻處於一種清醒的狀態,恐怕是每個人的關鍵能力!
對了,如果你接受了臨死前的訪問,不知道你是喜歡自己的人生,有許多不太重要的小成就,還是有一些重要且有意義的成就呢?
記得,選擇了,就要負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