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調節生活裡的「緊」與「鬆」,人生才能走得更順遂幸福!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感覺有無止境的工作、總是不斷奔波著,好不容易上完 5 天班,迎來難得的週末。不過,一眨眼時間,又到了上班日。

生活中這種不間斷的「奔波感」,才是生命倦怠、無力感的根本。

為了生活,不間斷地奔波感,彷彿你是自己的「部屬」,一直不斷重複著「跑馬程式」。

Photo from Pexel by ThisIsEngineering

也許你心裡也曾想過:這樣的生活要到什麼時候為止?然後開始思考「遠距創業」的可能性?接著延續著各種想像…

然而,因為日常的事務總是一件接著一件,下一個會議、下一個工作、下一個待辦事項。所以,就算「有想過改變」,

可是你的心和腦依舊回不到一個「長官」的狀態,永遠修改不了的「跑馬程式」,也就只能繼續跑下去。

這種受困感也很像是老鼠籠中,那個不懂的離開輪子裡的老鼠,不停地走走、跑跑、走走、跑跑,可能誤以為「以走代跑」就叫做「休息」,然而怎麼前進都在那同樣的一個籠子中輪迴。

生活裡的「慢下來比較快」!

想像看看,你騎著車在市區裡趕著去到餐廳,加速前進想要更快到達目的地,接著遇上紅燈倒數 60 秒,只好有點懊惱地地停下車等待。

沒想到剛剛被你超車過去的阿伯,明明就是慢慢地、緩緩地靠著人行道騎車,居然也停在你旁邊等著同一個紅綠燈。這讓你心裡又更煩躁一些了。

其實這讓我們發現「凡事急著前進」未必比較快。

人生急著完成一件事,但也總有下一件。

就像那個趕著路的你,在紅綠燈轉綠的時候,依然可以繼續選擇騎著快車前進,不過你在經歷的會是另一段緊張緊湊的路程。

Photo from Unsplash by Dimitris Chapsoulas

不僅是「騎快車不安全」以外,你的心也已經在飆車中,遺失了幸福感,走向緊繃,對生活再也沒有了餘裕與放鬆。

即使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也是帶著一股煩躁情緒尋找車位,然後再帶著緊張、焦躁的情緒旋風式的走入餐廳參與這場聚會。

而另一個平行時空的你,或許選擇了放鬆下來,慢慢騎車,路途中想到的是「待會見到朋友的期待感」、「想要和朋友說起的美好回憶」於是忍不住微笑,還有因為放慢了腳步而留意到的路邊車位。

又或者是,你想了想,決定停在路邊先傳個訊息給朋友說:「會晚到些。」讓自己更放鬆些慢慢騎車。

光是這種感覺,可以輕易地想像到:

慢慢騎的那個自己,或許還因為順順找到了車位,比較快踏入餐廳,比較好地享受到那頓聚餐,比較滿意這一天的工作與聚會行程,也有一個比較快樂的騎車路程。

這就是:生活裡的「慢下來」,才是真正的快!

Photo from Unsplash by Alex Padurariu

該怎麼在生活中「慢下來」呢?

然而,想要在生活中慢下來好像大家都想得太難了。

以我自己為例,以前我很愛閱讀大量的「時間管理」、「效率方法類」的書,以為這樣可以讓我工作更有效率、更可以抓到重點,可是卻發現搞得自己更焦慮。

因為方法的東西,雖然實用,但是學多了反而會因為難以相互融合而互相矛盾。

彷彿不同的應用程式全都存到你的腦袋裡,反而到你該執行的時候,卻不知道該用哪一個好。不同的方法,似乎在我的腦袋裡自己打架了。

於是,我在自己創業工作的這三年時間裡,學會了最有效的方法!

我習慣在工作很多、隱隱約約有些緊張時,逼自己停下來,離開工作室去換一個空間冥想一段時間,短的話 15 分鐘左右已經足夠,有時候真的很緊繃,等到我放鬆下來已經是 40 分鐘後了。

Photo from Pexel by Pavel Danilyuk

但是即使如此,依然很值得,非常!值得!

通常我會在這段冥想的期間,發現原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

腦袋靜下來、只與自己同在的時候,你才會清楚發現原來自己到底卡在哪?

有可能是「需要找某人詢問」,
也有可能是「單純自己很睏,無法打起精神」,
亦或是「5 件代辦事項裡面原來是其中某 1 件事我在擔心,我先處理這件事,我就能放鬆了」, 還有「腦袋放鬆中,居然浮現了某個靈感」等等。

冥想,會清楚幫助我釐清下一步該做什麼才對。

我也曾經在冥想後「發現自己很睏」,直接決定去睡個 15 分鐘以後再回來工作。結果睡眠後回來的效率高到嚇人,原本預計要 2 小時完成的事情,居然不到 1 小時已經完成。

總而言之,每次逼著自己停下來去冥想,後面的收穫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這種生活當中,相對的「緊繃」和「放鬆」的調節真的非常重要。

「緊繃狀態」可以幫助我們專注和執行,有點像是自動程式那樣。可是電腦開多了程式、資訊過載,不知不覺間會開始變慢…多了壓迫感,就像是我們腦子中的緊張感一樣。

Photo from Pexel by Daria Obymaha

「放鬆狀態」談的其實是相對的一種放鬆,不一定指的是冥想。 如果你在忙碌到快崩潰的當下,

  1. 決定先去個廁所,閉上眼睛讓眼珠繞一繞,然後走下公司大樓盯著大樹看個 5 分鐘。
  2. 或是,去到公司樓下的便利商店,買個最愛的小糖果仔細品嚐、轉換了心情再回來。
  3. 亦或是,忙翻的一天後,在公車上小睡一陣子,走回家的路上去吃一家此刻最想吃的美食。

這些都是生活中相對的「放鬆」。

這種放鬆狀態,看似我們「沒有在想」,但是那些我們掛在心上、你接收到的各種錯亂資訊,都會由腦袋幫你自動連貫或自動梳理,讓你在結束休息後,回到一個清晰中立的狀態中。

要學會「覺察」,才能有真正的「順遂」。 要學會「放鬆」,才能讓你自由地調節「專注力」。

我身邊喜歡跑步的朋友們總是說:跑步,對他們來說是一天最能「休息」的時候。

因為那是一個類似冥想的狀態,跑步當下,除了每一個步伐以外,沒有了其他資訊,專注臨在的時刻往往就會有奇妙的靈感冒出來。

Photo from Pexel by Andrea Piacquadio

像是隔天的會議,突然腦袋知道了「要陳述給客戶聽的脈絡是什麼」了。

我常常覺得,學會調節這種生活裡的「緊」跟「鬆」才是人們真正最值得學的一件事。

因為這關乎的不只是工作的成效,還有一個人人生的幸福感、與所愛的人的高品質時光等等,這是校正自己「無意識行為」到「有能力覺察」的一種動態調整。

弱勢這種相對的「緊」跟「鬆」都能放在生活裡做到,你會發現這會讓生活走得更順、更讓人享受。

這也讓我想起了魯米 (Rumi) 的一首詩。

你或許沒有聽過魯米(Rumi)的名字,然而魯米(Rumi)他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其實就有點類似在東方世界李白、杜甫的地位&知名度,是被許多人認為是文學世界的珍貴、重要人物,而他是十三世紀伊斯蘭.蘇菲教的著名詩人。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他的詩篇總是能以巧妙、微妙的方式,讓人讀到一種「深意與共鳴」,而且這種共鳴總是與「生命寓意」有關。非常特別!

我會形容他的詩讀起來,很像那種「靈光乍現的時刻」、「明白了些什麼的剎那」。

而我想起的這首魯米 (Rumi) 的詩是這樣寫的:

「你以為你是在門上的鎖

可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為別人

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

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你體內

向內尋求一切的答案吧

祝福你

我親愛的朋友」

這裏寫道的:「我們都以為解答在外面,但是解答其實在自己身上。」

不就像是我提到的,人生的效率、人生的成就,我們總以為在那些外面技能課程中,但你有沒有想過只有自己最了解「我是誰?」「我的困境是什麼?」

Photo from Pexel

如果你還不確定,那或許「從自己身上尋找答案」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選擇。

因為,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容顏」,總以為「別人的容顏比自己更美麗」。

於是魯米 (Rumi) 的這句話:

「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

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你體內

向內尋求一切的答案吧」

這段文字,讓我不自覺靜下心來,多默讀了幾遍,深怕錯過了那個細膩的感動。

希望如果你需要靜心,那要為自己撥出時間來「學習靜心」。 

學習生命中的「慢」才能讓人生變得順遂、變得真正幸福。

>>【正念健心房】覺察自我 x 穩定內在 x 減緩焦慮


推薦閱讀:

專訪/台灣正念工坊陳德中老師:正念引導就像心靈重訓,是持續進行的日常練習

經營個人品牌、創造被動收入,如何讓自己心安、擁有踏實感?

誠實地「情緒書寫」,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