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總會有那麼一段話,讓我們心裡湧起波濤洶湧的感受、共鳴到心底……
那種喜悅感,光是讀到就連連微笑點頭,然後興奮地傳給知己好友,還會長篇大論附上一大段自己的心得想法(笑)
這種悸動和欣喜,我想就是閱讀最美好的樂趣了,讓忍不住我心想:「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人,和我有著同樣的感觸。真是太棒了!」
而我最近就經歷了一次這樣的快樂。這段話出自日本出版業的傳奇社長 見城徹 所寫的――《讀書這個荒野》。
見城徹,台灣的讀者或許不是很認識他。他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出版社日本幻冬舍的社長,被譽有「日本暢銷書之神」的稱號。
這樣的稱號,來自於見城徹曾經創下將雜誌讀者數量拓展了 30 倍的成績。
也曾出版了狂銷 400 萬冊的日文經典《人性的證明》,更在他的操刀下,連續 21 年間日本市場上出現了 21 本銷售破百萬的暢銷書。這樣的成績,在普遍銷售遇到困境的出版業內,跌破了大家的眼鏡。
見城徹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人物,對於閱讀有一種近乎執著的狂熱,對於人生更有異常堅毅不屈的理想,對於作家又帶著一種如歷經滄桑般的洞察力。
而《讀書這個荒野》,寫的就是他從小到大的人生故事,交織穿插著那些影響了他這輩子的書籍與作家。從他如何「相中」新人作家,到如何透析人性與市場去選題,又是如何陪著身邊的作家創作並連連拿下日本直木賞。
我在書中看見了一位充滿魄力、文字間處處感覺到滄桑與力量的老闆,是如何養成的。同時,也一窺了那些以寫作為志的作家們背後的創作日常。
而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分享書中的一段話,還有我對於個人品牌經營的感觸與困境,以及如何在個人品牌經營的路上,讓自己心安、有踏實感。
商業實用書,為什麼沒法長久、沒法走入人們的內心?
在書中,見城徹提到市面上常見的商業書和實用書,他是這麼寫的:
「商業書和實用書只告訴你『結論』。 一個優秀的商業策略背後,有的本該是當事人費盡心思,流血流汗的執行過程。 那裡有的不是理論也不是訣竅,而是搏鬥過程。
然而,多數情況下,商業書與實用書中並未充分展現這個過程,只以方法論的形式,把成功經驗寫出來。讀者就算按表操課,也無法創造同樣的成果。」
這話讓我聯想到太多創業以來的故事和感觸。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總覺得市面上清一色追求速效、方法論的商業書有種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我曾在文章中分享過,自己知識焦慮的那段過程裡,曾經購入了大量的商業書、方法書,就算明明已經在電商領域實戰中,卻還是有種不滿足。
書是一本接一本的看完,卻只有越來越焦慮…居然沒有感受到一絲一毫那種「學會了」的踏實感。
後來,歷經極簡生活、搬到宜蘭…一點一滴越來越懂得享受當下,才好像越來越有踏實感。
但是,我卻說不清,為什麼慢下來會有踏實感?為什麼快速有效率的完成一個個目標卻反倒沒有?
作者見城徹的話,提醒了我:
其實真正有靈魂的,不是理論也不是訣竅,而是人生搏鬥的過程。
過程,才是有韻味。過程,砥礪了心智、也讓我們養成了一身很有靈魂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得明明就只是一位古巴老漁夫出海捕魚,最後卻一無所穫的故事。但是,為什麼就能夠讓無數人感動?讓人沈澱聯想到自己生命中的片段?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了…因為能釀出我們一身底蘊的是那「搏鬥的過程與精神」,而不是一個又一個唾手可得的總結與方法。
見城徹的這段話,讓我想到了這 3 年來經營個人品牌、陪伴不同創業家完成目標的滿滿感觸。
經營個人品牌,那些沒人敢提及的內心苦痛
在顧問客戶中,我很常收到這樣的問題:
「我感覺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情緒很糟,感覺不出自己有進展,看不到前景的感覺。」
「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的職涯?好像也有點歲數了,Podcast 雖然有人收聽,可是不知道怎麼轉收入。又或者說,就算 Podcast 能有收入,但收入不夠該怎麼辦?」
「我現在工作還算穩定,但不是我一輩子想做的。可是如果我想要認真創業,想在個人品牌深耕,我又不知道到底還可以做什麼?… 說到底,我就是看不到適合自己的軌跡吧?」
「我知道經營個人品牌要給自己時間探索,但又擔心現實?結果心情就起起伏伏,真的很煩、很影響生活,就連下班後也無法好好休息…」
其實,我也在經營個人品牌的路上,時不時落入這樣的心情,不過頻率已經越來越少了,也算是越發有心得。
或許是那些商業實用書的普遍,不知不覺我們以為「經營事業要先寫好劇本照著走」,才是「標準」、才能「成功」。
然而我發現,書中那些事業經營的故事,其實就是「人」所走出來的,根本不是寫好劇本照著演。
但是,經營事業要面對的狀況實在是變幻莫測,事業的發展更是一種集結市場趨勢、機運、人脈、合作夥伴、心理素質、專業能力等總和元素的經歷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是做了才有心得、做了才了解市場、做了才認識自己、也是做了才更有想法因而能夠調整。而不是一個商業模式、一個策略、一個商品,推行了就想要後續可以輕鬆有收入、無憂無慮。
你或許不知道,現在太多人談著「經營個人品牌你就可以有被動收入」,這樣的思維已經在綁架許多許多人、甚至讓我們深陷其中。
讓我們誤以為「正在掙扎摸索人生的自己」,其實是不正常的! 讓我們誤以為本著初心經營事業,怎麼可能會無法順利營運呢? 讓我們誤以為只要設計好商業模式,被動收入就應該是「被動」的了!
然而,事實就像見城徹說得:
「一個優秀的商業策略背後,有的本該是當事人費盡心思,流血流汗的執行過程。
那裡有的不是理論也不是訣竅,而是搏鬥過程。」
因此,如果你因為自己正在為理念、理想「努力搏鬥」中,卻不斷自我譴責自己的不順遂、懷疑自己的能力,根本等於是在商場開戰以前,就已經自判失敗了。
那多荒謬啊!
請為正在「奮力搏鬥」的自己加油打氣,並且正視這是一段必經的「正常過程」。
呵護好自己的初心、也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不然光是那持續不斷得緊繃擔憂,自己就已經被自己打趴了。
經營事業,又該如何讓自己心安、擁有踏實感呢?
我注意到,個人品牌經營者、自媒體經營者(Instagramer、YouTuber、Podcaster、Blogger等等)大多都很有想法、有理想、有理念、也擅於對外展現,所以當面對內心的掙扎恐懼,卻又向外看不到出路。那是很痛苦,卻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追求理想是很珍貴的初心、很可貴的動力。可怕的是,你帶著滿腔真心投入卻換來遍體鱗傷的失望。
因為,當你「做給別人看的生活」,甚至是「賣給別人看的生活」,自己卻早已經無法享受時…那你又該找誰求助呢?
說實話,個人品牌的成長真的太像「人生狀態的成長」了,不能像傳統大公司的做法那樣規劃工作和設定目標。
但是,經營個人品牌也不是沒有一個方法或主軸。如果你想經營個人品牌,有一個方法我想是真的好的,那就是:
請往想去的方向一步一腳印得「扎實得走」,那才是對自己內心、對外曝光都踏實的。
如果一邊做著現階段,就一邊在想著下階段,想著後續事業藍圖的各種可能,整個人也會因此變得焦慮不安。
恐怖的是,有時候你甚至會分不清自己是「活在現在」,亦或是「仰賴著未來可能的成功」而活。
其實,所謂「不論對自己的內在、或對外曝光,都要扎實地走」說的是,
如果你現在想要嘗試舉辦付費講座,那就要認真準備原創的好內容、設計講座環節,算好成本、定價、報名人數等等,紮實得舉辦、扎實得優化、扎實得繼續…因為你的用心別人一定感受得到。
如果說,感覺自己現在需要充實某一部分的專業,讓自己的個人品牌有核心價值,那就要扎實得休養、扎實得獲得滋養、認真得學習…你的學習,滋養的是你的智識和心靈,你散發出來的氣質氣度,別人也一定感受得到。
個人品牌的時代,其實是老天爺給的禮物!
仔細想想,其實人生真的很奇妙…
個人品牌的成功看似是個「真實」的目標,但是,其實我感覺「個人品牌」更像是老天爺給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禮物。
它讓我們回到生活裡看看:「自己究竟把生活過成了什麼模樣?」
本質上,我們會嚮往個人品牌,跟渴望「理想生活」有很大關係,同樣的,也跟我們的「不理想生活」有很大關係。
但是有趣的是,要能創作出有靈魂的內容來經營個人品牌,又勢必要把生活過好呀!
生活過得滋養快樂,即使你不做個人品牌都會感到幸福快樂。
然而,也只有在生活過得滋養快樂,感受自己生活裡的甜,你給出去的也才會是甜的(而這不就正好也是個人品牌的靈魂嗎?)
要能寫出發自心底的文字、令自己感動的照片、分享喜愛的親手插畫、拍出真誠的影片…每一個都需要一個「愛上生活」的自己。
其實,就算我們沒有要經營「個人品牌」,但想要「活出一個有滋養、有快樂、閃閃發亮的人生」,我想也同樣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最深層的渴望吧?
所以我說,「這個時代,我們開始想做個人品牌」其實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本質的生命提醒!
提醒現在的我們,停下來看看:我們把生活過成了什麼樣呢?
談談經營「個人品牌」的內心踏實感
說得或許還是有些抽象,那我和你分享,我生活裡的小發現吧!
說起來,其實經歷這幾年的奔波繁忙。
今年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休養」,因為我在幾次冥想中都感覺到我好需要休養,心裡和身體都有一種很深沈的、說不上來的疲倦感。
一開始,我很害怕,因為我擔心「休養」等於自己無法有成果,沒有成果等於不會被看見,不會被看見等於沒有客戶,也代表著「落後」了。有一段日子我一直在心裡打轉著這些想法。
不過,休息了一陣子我才慢慢發現:原來休養,不是我想像的什麼事情都不做。
反倒是,細緻地把重視的事情(工作)做好,細細體會那種感覺。居然才是最棒的休息!
舉例來說,有一堂我已經第 2 次開設的線上直播課程,因為自己在「休息」,我反而心情上很有餘裕,在製作投影片時徹底投入得排版,我做得很美、很寧靜…投入到都忘了時間,回過神來,我才發現自己好喜歡這種感覺喔!
而且還哈哈大笑,因為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有美感的人耶!!因為投入的把事情做好,反而發現自己的另一面,這種滿足感和快樂也成了最棒的休養。
還有一次,我和 Podcaster 節目「藝術家製造公司」的主持人 Keno,兩個人一起到台中出差,那次他是中興大學的 TEDx 的講者,而我則是去幫忙他的。
這次我是在幕後給予想法,還有幫助準備各種小細節、創造一個安心的狀態,讓他可以投入在那個心流的狀態裡。
我還記得,正式上台那天他要穿一件針織外套,但是到前一晚我卻發現有很多小小的線頭往外突出來,還有些針織線頭沒有縫好,所以只要近看,這外套就會看起來就不大有質感。
因此,上台前一晚我就坐在榻榻米上,小心得修剪這件外套。
要剪掉那些毛線線頭,力道要巧妙得剛剛好,太大力,可能會勾錯毛線,太輕,可能會勾動整條毛線。
只有剪得俐落乾淨,才能夠斷在那個剛剛好的位置。那晚一刀又一刀的節奏,是那麼得寧靜。
我慢慢一針一針從外套的反面,勾緊正面的縫線。把凸出來的毛線都挑到針織外套的背面,一針又一針,反覆翻看整件外套,直到整件外套的正面就是看起來很俐落美麗!
那是很平靜、很滿足的感覺,心裡洋溢著寧靜和感謝… 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衣服啊。
結果,在當天 Keno 上台演講時,我在台下聽到落淚。或許我太感性,但那天我有著很多細節累積起來的滿足感,才能如此感動得體會那天的分享。
我才發現原來這就是「那種踏實感」。
畢竟,以前又不是沒做過投影片、以前又不是沒有做過講座、以前又不是沒有修剪過衣服上多出來的線頭…
然而, 做著同樣的、甚至是比以前更少的事情,我居然可以有這麼不同的滋養和感受。
而這些感受,也不知不覺在我錄音、我寫文章、我諮詢客戶、我畫畫時,爭先恐後得跑出來表達自己,全都成了「個人品牌」的素材之一。
我想這就是「生活裡的靈感」了!
做好細節,原來不是為了要更好得成就一個目標!而是要更美好的感受這段過程。
因為說到底,人生不就是走這一遭嗎?
體悟會像是甕中酒一樣越陳越香、成了我們一身的韻味。
然而,空有目標的生活,卻像是心裡的浮雲,一朵又一朵得飄過,什麼都不留痕跡。
就像是上篇文章《談談令人欽佩的大人物:身上收放自如的強大氣場,究竟是如何養成?》寫道的:
當你快樂,你的身體會是放鬆的、心裏會是甜的、暖的。
而我們的快樂,可以來自做好細節的我們。
因為踏實得「感受過程」,即便不用完成目標,「當下就已經快樂」了!
對於個人品牌經營者來說,這些體悟、這些腳踏實地的細節,也才是網路品牌能否永續、往下走的關鍵。
因為有能力感受的我們,可以享受地把「完成」,做成了「細緻」。
因為有能力感受的我們,可以把日復一日的「消耗」,活成了「滋養」。
因為有能力感受的我們,能給的不只是「服務」,還有傳遞生活的「禮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