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魅力」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左右觀眾印象的關鍵是「聲音特質」

「聲音」真的是非常、非常奇妙的東西!

你知道「聲音表達」是最直接影響對方是否喜歡你?信任你?欣賞你的原因嗎?即便對方沒有見到你唷!

這篇文章就要跟你分享這個有趣的發現!

聲音表達
photo from pexels by Artem Podrez

先來講一個重點:

從聲音裡會透露出很多東西,你的「心」會接收到,即便你的表層意識並不知道。但這種感受,其實會影響後續很多、很多(不論是你的抉擇、喜不喜歡這個人、信任與否,甚至是工作是否順利等等)。

這麼說聽起來或許有點抽象,是嗎?

我舉例來說,我在 2021 年與幾位 Podcaster 朋友一同舉辦了一系列關於 Podcast 的講題,當時仔細檢視了 2020 年 SoundOn 官方的聲音經濟報告,發現裡頭有一個細節是很有趣的。

通常我們會以為一個受歡迎的 Podcast 聲音節目,「內容」是最為重要的,是最影響大家是否繼續收聽的關鍵。

但是,實際上從調查報告中卻表示,並不是如此。

報告中顯示:

影響觀眾是否收聽某個節目的要素,「人」的因素最重要為「節目主持人」。

主持人的人格特質、透過錄音傳達出來的聲音特質,很強烈影響著人們對於他的觀感。

我有一位朋友,作為專業 Podcast 製作人已經協助超過 30 幾個節目改造,提升形象與收聽量。

而她就曾跟我分享過:

「我注意到有一些 Podcaster ,節目製作或許沒有那麼精良完美,節目也不是做太多集數。但是 Apple 留言上的評價卻非常好,而且是聽眾願意留很長的留言……

我發現大家是真的『聽』得出,聲音是否真誠、溫暖、溫柔……或是任何從主持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真實特質的。

我也相信真的是如此的!

「聲音」,會散發出來一種氛圍、一種特質。 影響深遠是遠超過我們想像的。

主持人
photo from pexels by George Milton

剛剛提到的 Podcast 經濟報告,顯示出「影響觀眾是否收聽」某個節目的要素,「人」的因素最重要為「節目主持人」。

不就代表著:我們原本預想「內容一定要扎實」、「含金量高」、「來賓最好要知名」等等…其實卻是遠不及「節目主持人」聲音特質的影響力。

對 Podcaster 來說,想要自己的節目發展好,想著要怎麼行銷、怎麼邀請來賓、如何有超強的企劃、密集推廣等等,但是沒想到,最深得人心的,卻是 Podcaster 自己聲音傳達出來的特質和影響力。

原來我們在急著思考策劃,期待在工作上達到的「效果」時,還不如細膩地提升表達力、運用自己的「聲音特質」!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嗎?(笑)

從 2 位成功女性的「聲音特質」中,發現….

聲音,確實是很關鍵代表著一個人的狀態呀。

Podcast 剛好是一個媒介「只」透過聲音傳達,所以這種影響顯得特別重要。

但是,如果你是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大概會想: 「聲音,真的有影響那麼大嗎?我的聲音也還可以吧?」

其實,確實,你的聲音怎麼樣都可以。

只是,或許你會覺得「怎麼樣都可以」,或許也是因為沒有深刻感覺過「聲音可以帶來的潛力,有多麽無限」

舉例來說,我以 2 位女性的聲音舉例。

這邊這個影片,由藝人趙小僑與她的小姑 Ivy 的對談。

這一集的內容他們聊到 Ivy 在知名連鎖酒店工作幾十年的故事,談到多年來 Ivy 從基礎帶位一路做到品牌副總裁的心態。

你仔細聽聽看這個影片,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去仔細感受看看兩位女性說話表達的氛圍,然後試著給出對她們形象、聲音的形容詞描述。

和你分享:

我看完這個影片一方面非常佩服 Ivy 散發出來的氛圍,其中最明顯是她說話、陳述、表情、聲音的傳遞方式,就是會有一種說不上來「討人喜歡又尊敬」的特質。

Ivy 的聲音和舉止是一種優雅,說話有條理、讓人信賴、穩定又真誠的特質,全都一覽無遺。

這些形容詞,不是只有我感覺到,影片下方一大片的留言、類似的描述也都一再出現。

Ivy 她在專業上絕對是一個「成功的典範」,但是即便不知道這些工作成就。我光是看著這樣的人,心裡就是只會有敬佩和想要親近、多聽聽她說話的感覺。

但是,同樣是「事業成功」,你的腦海中還能想到誰? 請問是每一個「成功人士」說話的感覺,都能帶給你這種想要親近、願意聆聽、喜歡的感覺嗎?

還是說,同樣是「成功人士」,有些人說話卻讓你聽了有點壓迫感?急躁?或是不太會一直聽下去?更別提說「喜歡」這個聲音了?

你是不是也能想到幾個這樣的範例或人呢?

那同樣地,如果像 Ivy 這樣的表達力特質,也讓你在自己身上擁有,那麼自己在工作場域、私人生活中會蛻變成多麼精彩的一個人?

錄音
photo from pexels by George Milton

另外,我們也來談談影片中的小僑!

我感覺她給人帶來一種可愛活潑、動力滿滿的能量。

或許也是藝人的工作背景,對她來說,自然又率直、偶爾有點誇張但又充滿幽默的表達方式,全都已經在她身上渾然天成了。

其實這支影片的流暢度,是透過她與 Ivy 靈活的對答引導,才能流利地一個接一個聊出這麼多精采故事。

事實上小僑的活潑、率直和恰到好處的幽默感,正好中和掉了 Ivy 身上的那種「正式感」,所以一整場對談才不會變得嚴肅正式。

不論是小僑或 Ivy ,她們的個性和聲音表達都是如此的不同,真的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是都是很棒的「聲音表達力的模範」。

透過她們各自自在流暢的聲音表達,節目分享的過程中,也已經讓人感受到「她們是什麼樣的人」,誰也不搶誰的鋒頭,因為她們就是各自獨特、各自美麗、各自自信呀!

因為影片很美好的展現了「表達力&聲音的潛力與多元性」,所以特別想分享給大家。

你的聲音是什麼樣呢?關於「早已習慣」的表達方式

其實,練習聲音表達,不是只是為了演講比賽、公司投影片報告、學校報告…聲音與表達會幫助你的氣質傳遞出去,影響深遠。

我們的聲音即便我們沒有特別去調整,在工作場域上累積的經驗,也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的表達方式。

演講
photo from pexels by Matheus Bertelli

在不知不覺間,你的聲音或許已經被成長環境、工作環境、身邊的朋友深深影響,自己卻不知道。

有些家庭環境裡,不習慣正向表達、容易負面責怪; 有些工作環境裡,就是公事公辦、言詞犀利; 或是情緒起伏不太、聲音都是平平的,比較無感; 甚至是朋友之間,習慣了老朋友間同溫層的說話方式。 久了,好像也不太懂得怎麼跟不一樣背景的人相處?說話?

不論是以上哪一種, 你習慣對人說話的方式,也是你對自己內心說話的方式唷!

這也就代表著,對外的聲音和表達,也很可能反應著你對自己的聲音。

請問你對自己說的話,是隨意的?擔憂的?緊張的?還是…?

會不會就是因為這些「習慣了的表達方式」,久了也就不太有自信了?
習慣日復一日的生活呢?

這兩三年以來,我對於 Podcast 經營、聲音的影響力越來越感興趣,後來因緣巧合下,我在補教國文名師 李薇薇老師的 Podcast 節目《薇薇老師麥克瘋》中聽到一集,介紹了聲音表達力老師林依柔老師。

因此,去找了依柔老師的新書《表達力決定你是誰》來看。

這一集的節目中,薇薇老師談到自己從學生時代、幾百人的補教生涯間,「表達力」和「個人形象」的影響,談到對於工作&與人交流的影響。

表達力
photo from unsplash by Thisisengineering Raeng

薇薇老師很真誠推薦這本《表達力決定你是誰》,也是因為她與依柔老師早在這本書出版前,兩人早已認識並合作多年。雙方的品牌「吉光國文」與「小大人表達學院」一起合作的「自信表達力夏令營」,每次都收到很棒、很熱烈的迴響,一直持續了好多年。

合作多年下來,她深知依柔老師的用心、專業和熱忱,也累積了很深厚的信任,所以當依柔老師出書時也就在《薇薇老師麥克瘋》節目裡分享了這本書。

我讀了依柔老師的《表達力決定你是誰》。

發現這本書是讀起來很輕鬆舒服,穿插著依柔老師生活裡的故事,也有很多不藏私的具體說明和練習方法。

在書本的後半段,分享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像是:

「怎麼調整自己的聲音狀態?」、「培養表達力豐富性的日常方法」,甚至是「使用社群媒體時,如何讓標點符號幫你加分」等等。

用「古典樂」的演奏技巧,提升你的表達力

在《表達力決定你是誰》這本書中,有一點讓我很驚艷的細節:原來依柔老師很多教授的方法,都是融入古典樂的演奏技巧,去幫助大家提升口語表達力。

古典樂
photo from unsplash by Iarisa Birta

依柔老師學生時期一直是學古典音樂,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但是因為「愛講話」、「聲音又大聲」的特質,莫名其妙被老師推去參加朗讀比賽。

在這個過程中領悟了「演奏古典音樂」&「表達」的異曲同工之妙,用這些細膩地語調調整,讓她一次就拿下了台中市朗讀比賽的第一名佳績。

我之前在《談談令人欽佩的大人物:身上收放自如的強大氣場,究竟是如何養成?》一文中提到過,由於自己家人是一位鋼琴家,我常常去聽古典音樂演出,也時常能從旁觀察到音樂家們幕後的排練狀態。

確實就像是依柔老師在書中提到的:

「在演就不同的音樂家作品時,要有不同的情感風格,

不能將貝多芬、李斯特、莫札特的音樂風格,演奏得都一樣。

包含上面的音樂術語、表情符號等,都要細細讀譜、做上記號提示自己,

才有辦法把作曲家想呈現的音樂態度表現出來。」

在我小小的觀察中,我發現,有些演奏者也會特別適合演出某某作曲家的作品,這與「你的個人特質&作曲家的音樂風格」是否契合也有關係。

(但是當然世界頂級的古典樂演奏者,什麼樣的曲子都能夠詮釋地非常精彩,能夠把表現的方式提升到一個質地細緻又獨特的境界。不過這種超厲害的國際演奏家,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就是了XD(笑)!)

舉例來說,有些鋼琴家因為情緒豐沛、優雅又充滿能量。特別適合演奏貝多芬時時而憤怒、時而寬容,又充滿力量、對生命永不止息的奮鬥感。

有些鋼琴家則是細膩獨特、敏感樂觀,特別與莫札特的作品契合。因為莫札特的作品有種明朗樂觀、流暢平衡,但又優雅的質地。

鋼琴
photo from unsplash by Gabriel Gurrola

特別是,有人說「演奏莫札特的作品並不難,但是要能夠彈好卻不容易,因為要能詮釋地自然,不能彈得太蒼白、但也不能夠做作。」所以那種細膩、敏感又樂觀的人格特質,相信會更能共鳴莫札特的作品表達。

而懷有浪漫情懷、自由柔美的演奏者,或許也會特別能夠詮釋德布西作品的人,讓人聽著彷彿就像走進莫內的《睡蓮》中那般遠看真實、細看又朦朧柔美的印象派畫作中。

不論以上那一種,其實你會發現:

當你夠了解自己,就能找到一個切入點,讓自己事半功倍的展現自己、表達自己。

就像是:

  1. 古典樂的演奏者,或許有自己特別適合切入,特別適合演奏的曲風。
  2. 依柔老師在古典樂上的多年學習,卻是在結合了「口語表達應用」後大放異彩,發揮熱情又大受歡迎。

其實就連「我們的聲音」,我們選擇表達自己的方式,其實也是能找到一個事半功倍的角度去發光發熱。

而且!好消息是!我們不用像古典樂演奏者那樣練就出神入化、全方位的「表達」,我們其實只需要

  1. 深入認識自己
  2. 練習屬於自己的聲音表達方式

也就能提升自己在生活裡多方面的自信,讓「表達」變得行雲流水、自在放鬆,展現魅力的同時,也能令人放心信賴。

podcast
photo from pexel by George Milton

談談林依柔老師的《魅力表達聲語課》

前些日子,生鮮時書編輯 Kacy 和我提到,時書與林依柔老師即將合作的線上課程《魅力表達聲語課:從生活到職場都自信優雅的說話之道》。

我非常開心知道這個消息!

因為之前雖然讀過依柔老師的書,不過老師在書中提到的「古典樂融入口語表達」這部分沒有講到很多。

加上依柔老師的現場授課經驗豐富,有過無數成人的表達訓練課程、企業內訓、校園演講等等……而且,與知名的吉光國文也是合作多年,這讓我很期待依柔老師還有什麼樣的分享呢?

很期待老師會在線上課程中分享的「表達力方法」!

我知道依柔老師一直都是以「讓大家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角度出發,奠基於此去提升適合你的表達力(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去模仿某某公眾人物的說話方式)。

於是特別請教了時書團隊的 Kacy,Kacy 很大方與我分享一個小細節,是依柔老師在為時書團隊上課時提到的:

老師從『認識自己的聲音』出發,幫助人們去調整自己的聲音而不是渴望成為別的聲音。

認識自己
photo from unsplash by Priscilla Du Preez

舉例來說,其實很多女性因為聲音比較尖銳、高頻,不知不覺間會讓人有不專業、比較吵雜的感受,但老師認為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上天的禮物。

高頻的聲音,也很容易讓人注意,因此很適合當領袖。只是要比較留意自己每一次的發言。

「適合當領袖」、「想過之後再說話」會是說話高頻的人的優勢點。

而反之,低頻的聲音雖然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卻帶來一種穩定的力量,因此適合多多發言。

因此,「多多發言」、「穩定人心的超能力」都是說話低頻的人的優勢點。

這真的是超棒的分享!

原來就是從一點一滴的「自我認識」中,去這樣「調整自己的表達力」。

相信這樣的調整,會讓你更接納、更喜歡自己,事半功倍地成長。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需要提升「口語表達力」,歡迎參考《魅力表達聲語課》。

建議購課前也可以去依柔老師的 YouTube 頻道上看看,老師在頻道內也分享很多小秘訣,而且你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熱忱與專業度喔!

祝福你收穫滿滿!

>>專訪/聲音表達訓練師林依柔:溝通要向鋼琴學習,放空自己才能感染情緒

課程推薦:《魅力表達聲語課:從生活到職場都自信優雅的說話之道》

魅力表達聲語課

推薦文章:

聽古典樂只能助眠?《音樂,不只是音樂》還可以這樣玩!

老是被他人的問題考倒?《底層邏輯》教你破解表象、看穿慣用伎倆

專注職場溝通的本質,一萬個主管煩惱的同一件事這裡有解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