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知道給上司的報告必須盡早交,卻停不下修改的衝動,最後才壓死線交出去。
手邊的代辦事項堆積如山,身體就是毫無動作,偏偏呢,心裡又不允許自己耍廢,整日心情起起伏伏,放不下的感覺令人難受。
你也正在為焦慮所困擾嗎?
我一直覺得啊,焦慮,是個煩人的小東西,愈是不想碰上它,便會產生莫非定律,陷入無止盡的焦躁跑馬燈。
於是我翻開《與焦慮和解》一書,打算來面對自己的焦慮,即使無法完全趕走它,至少做個能好好相處的室友。
焦慮為何產生?它其實是「一部份的你」
作者 愛麗絲.博耶斯是一位心理博士,她說,焦慮其實是一種演化優勢,是讓我們可以停下來審視周遭,找出潛在威脅的警報系統。
因為焦慮,你在做事情時會事先想好備案,因為焦慮,所以會先把問題研究的十分透徹,這些都是好的發展面向。
所以焦慮本身並不是問題,但是當不實的警報一直響個不停,甚至讓你陷入困境,它就成為了問題,這句話我真的太同意不過了啊。
不用擔心、不要想太多,這些安慰通常讓容易焦慮的人覺得「問題都在自己身上」,我們會發現:愈是想避開焦慮,卻是讓自己的焦慮增加了。
愛麗絲說:所謂成功駕馭焦慮,也包含學習接受、喜愛你的天性,與自己的天性共處,而不是去對抗它。
我突然理懂書名說的「和解」是什麼樣的情境了:其實我們以為的焦慮並不是焦慮,它不過是潛藏在基因裡的部分先天性格。
這就是你,為何不試著接受它呢?
以下分享兩種在生活中常見、由焦慮引發的問題狀況,以及小解方:
焦慮是阻礙?透過行動讓它不攻自破
焦慮的第一種是「猶豫」,又稱作動力的殺手,時常扼殺我們想要做某件事的念頭。
因為經營粉絲專頁,上傳貼文或是更新部落格會是我的代辦事項之一,但是在寫文章時我會有一種感覺:好像沒有辦法繼續寫作了,那是一種遲遲不敢跨出去的深沉無力感,但現實是我根本還沒開始動手寫呢!
這個情境有點像還沒走路就預設自己會跌倒,所以就站在原地不動的荒謬,但是現實中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卻沒有自覺。
我最常碰到心裡的猶豫小聲音:這個題材真的有人想要看嗎?我是不是寫得很無聊啊?結果還沒寫完,思緒就會飄走,去做其他事情了。
就算寫好了,內心忍不住拉扯好幾百回合,遲遲按不下發佈鍵。
那些沒有完成的事情就像愈滾愈大的雪球,直到在某一天超過負荷。
作者的建議是去發現或是重新找出對你而言重要的目標,而不只是去避免焦慮。目標不需要太遠大,去追求對你有重要意義的目標,便能讓你願意在途中忍受焦慮。
在找到目標以後就先行動吧!
我們都以為要先改變思維才能做出行動,其實先透過行動之後,或許你便會發現,你以為的阻礙都不是阻礙!
就像我認為寫作的目標是為了梳理自身想法,把在書中學習到的知識揉合進生活經驗,並且分享給周圍的人。
一開始我很在乎用字遣詞漂不漂亮、會不會不夠專業?後來發現其實寫作不只是為了別人,自己也要覺得開心,於是豁出去把想法梳理成文章便發布。
每當讀者說喜歡看這樣真實的分享,甚至有人留言說因為文章受到了鼓勵,我都會受到感動和驚訝。
如果堅持為了得到完美的回饋才去寫作,估計我是永遠也無法下筆,也就收不到這樣窩心的回饋了。
當你在某些時刻感到不快樂時,去追求意義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幸福,才能幫助你感到更加平靜。
接納他人的評價,是開啟新視野的禮物
還有另外一種容易導致憂慮的情況—太在乎評價,也就是害怕別人的建議和批評。
收到建議的當下,我們會感覺緊張,覺得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而沮喪,甚至產生威脅感。
其實透過他人的評價,你能夠獲得修正的方向,或許因此得到更好的成果,可能得到新的見解,發現事件的另一個面相,如果你逃避評價,就會錯過這些好處,變成損失呢。
曾經有人在粉專上反映想多看生活面向的文章,我第一次碰到這情況時,當下瞬間覺得:難道是我的教學文寫得不好嗎?
但事實可能是,讀者沒有不喜歡,只是更喜歡看日常生活文章,而且透過輕鬆的日常文,他們能更認識我這個人罷了。
後來我有發一些軟性文章做測試,結果意外的互動率還蠻高的,有互動就有反饋,我也能藉此釐清讀者們喜歡的內容走向。
所以並不需要把評價看作針對性的攻擊,如果面對負面評價也要了解一件事:這只是事件的一部份,並不代表對方就不喜歡你或不尊重你。
我很喜歡這個比喻:即使是面對同一個牛奶罐,因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你看到蓋子,有人卻注意到瓶底,乍看之下相距甚遠,其實只是著眼點不同,透過其他人的描述反而讓這個牛奶罐的樣貌更加立體,你的體會也更深刻。
如何讓自己能輕鬆面對他人的評價,艾莉絲分享了以下兩點:
1 放慢呼吸:用敞開的肢體動作暗示自己放鬆,用預設的「罐頭回應」回覆對方即可:「這是一個有趣的看法」、「讓我想想該如何運用你的建議」、「我會好好考慮你的建議」。
2 三明治回饋法:邀請對方先回饋你做得好的地方,再點出問題或是待改進的點,最後提到其他做得好的部分,像三明治般用正向訊息包住評價,內心會更容易接受。
最後我想說的是,你可以想像焦慮是個躲在內心的小小孩,對它說:焦慮,我看見你了,我允許你存在。
是的,只要接受和允許,因為只要是人就會有情緒,我們不需要去壓抑它。
神奇的是:僅僅是敞開心胸去接受它的存在,轉變就會發生,焦慮變得弱化或是消失,因為你已經擁有面對的勇氣和準備了。
你是很棒的存在,祝福你與自己的焦慮和平共存。
與焦慮和解: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原文作者: Alice Boyes
出版社:高寶
推薦文章:
【超級Y專欄】病毒陰謀論、焦慮和不信任,新冠疫情下的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