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誕假期怎麼過?一根「棒棒糖」開啟的 Gift Shop 之旅

聖誕節,即將到來了!在美國費城這邊,已經進入寒冷刺骨的季節。即便還沒下雪,但空氣中的乾冷也足以沁入身體。

從萬聖節開始,接著感恩節,再到聖誕假期、跨年新年… 在這個美國人稱作「Holiday Season」,到處都有著濃烈的假期氛圍。

聖誕節
照片由 Sherriel提供,攝於美國

為什麼說有著濃烈的假期氛圍呢?

星巴克的聖誕季節限定是基本的,但是就連在地小店都已經掛上裝飾、推出歡樂感十足的點心和飲料,還有聖誕歌充斥著所有生活背景。在任何店裡點餐、買完東西,大家都會互相祝福「假期愉快」當作道別。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開車到小鎮上都能看到路邊的閃亮聖誕燈飾,大型超市賣著聖誕樹和許多禮物。就連鄰居家的門上都已經掛上聖誕花圈與紅色緞帶,家家戶戶都準備迎接這個溫暖的節日。

christmas
照片由 Sherriel提供,攝於美國

而此刻的我,坐在一家咖啡廳中,身旁是店家的石牆壁爐,溫暖的火焰低調溫柔地發出滋滋的聲響,再配上一杯聖誕限定的拿鐵。相較於剛踏入店裡的寒冷,這樣的時刻真的是非常幸福。

而今天這篇文字,想與你分享,美國人祝福送禮的習慣與心態,再到整個社會氛圍的觀察。

關於美國人:樂於給予、送禮的心態

這段時間旅遊時,我也發現美國居然到處都有「禮品店」(Gift Shop),不論是匹茲堡、費城、紐約全都有好多有趣的禮品店。

這是過去的我沒有特別留意過的現象,而且這些禮品店(Gift Shop)都各有自己的獨特風味。

照片由 Sherriel提供,攝於美國

有些是有點像歐風的小家飾; 有些是極簡風、現代化的選物店; 還有些是特有性格的中古二手選品店; 以及充斥著繽紛色彩的創意選品,像是植栽、文具、筆記本等難得一見的創意選品; 有些則是香氛、肥皂、精選蠟燭、質感毛毯等氛圍類的選品店; 甚至,我還看過專門搜集當地手工藝術家作品的低調選品店,價格也都很平實合理。

這些店都是 Gift Shop ,你會發現老闆的獨特品味,但是有太多有趣的選品都是會讓人心中一暖的,因為你會發現這和台灣的選品店不同,這些真的是「Gift Shop」。

怎麼說呢?因為裡頭都是「畫龍點睛,讓生活更有滋味」的選品,不會是大型、實用的路線,而是會讓生活更快樂,非常「貼心暖心」的選品。

好幾次的 Gift Shop 下來,我越來越被這些禮物設計者背後的巧思感動到。

他們肯定是想著哪個深愛的人,收到了這個禮物的幽默會大笑、亦或會記憶深刻、或被溫暖到,然後才有了這個設計,以及有了此刻我在店裡的這個微笑。

送禮
photo from unsplash by Jeffrey Wegrzyn

你真的能從這個小物中,去看見那「背後的心意」。

有些是懷舊回憶的、有些是創意可愛的、有些則是實用質感但又畫龍點睛的設計感…他們全都考量到了:為了另一個人的「快樂」準備著。

一根「棒棒糖」,開啟 Gift Shop 之旅

為什麼我會開始愛上走訪各種 Gift Shop 呢?

因為有一次,我在紐約意外走進了一間 Gift Shop ,發現裡頭好多好多看了讓人打心底愉快的小東西。因此展開了我的探索(笑)。

那一次,我印象非常深刻,那間 Gift Shop 裡頭有一個像是「棒棒糖」禮品。

所謂「棒棒糖」,實際上「糖」的部分是種子,可以在春天時倒插在土壤中種出植物來。

色彩繽紛的包裝袋上,你還可以看到「披薩口味」、「泰式口味」、「熱炒口味」等等,「披薩口味」代表裡頭有番茄種籽、羅勒種子等。

光是去想像這根「棒棒糖」到插在土裡,長出披薩的一切新鮮配料,就覺得好愉快。

這些 Gift Shop 和台灣的文創商品非常不同,因為他們是融合了那種「送禮用的氛圍」,所以設計、包裝和選品的方式是很不一樣的。

有許多是屬於「跳脫分類」的創意小物,「棒棒糖」就屬於這種,或是一整隻可以抱個滿懷的淡粉紅毛茸茸恐龍、「藝術家調酒」的插畫風精裝書+迷你調酒組等等。

它們全都有一個共通點:讓人打從心底被驚喜、被暖到。

這時候我進一步意識到,其實光是看看這些 Gift Shop 就令人幸福,是因為「在這一刻你想到了別人」,你心裡想起了許多與他們的愛和互動。

聖誕禮物
photo from pexels by Nicole Michalou

在 Gift Shop 裡,你會忍不住東摸摸、西看看,然後滿臉笑意地想像到不同家人,節慶的感覺…一連串的美好和愉快,因為那些腦海中的「想像」,其實當下你已經快樂。

「心裡有別人」的感覺,會讓孤單和擔憂一掃而空,內心也變得更有力量,彷彿在腦海的快樂中,你的身心也被充飽了電。

愛買禮物、也愛送禮的可愛人們

隨著光顧的 Gift Shop 越來越多,我發現美國的 Gift Shop 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到處都可以找得到,是因為「美國人喜歡買禮物」的可愛習慣。

其實一間 Gift Shop 能夠營運得很好,背後是許多許多人的心意,不只是人們願意買禮物、願意分享心意,還有人花心思去想這些幽默的小巧思,才促成了這個可愛的產業延續。

正逢感恩節假期、聖誕假期時,這ㄧ連串的快樂感,也隨著這些禮物的準備、挑選,這些店家的用心準備變得如此的渲染人心。

照片由 Sherriel提供,攝於美國

又一次,我在一個美國小鎮上的 Gift Shop 逛著,一個整頭白髮的優雅太太坐在櫃臺後方親切地詢問: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我說:沒關係,我到處看看!這邊的禮物都好棒,好難挑選喔~

她哈哈大笑說:「喔~挑那個你最愛的吧,挑你愛的,就會是他們愛的。我都這樣挑禮物的。」帶著雀躍的心情,老闆娘這麼回覆。

真的非常可愛!!

樂於給予、送禮的精神,如何傳承?

後來我在許多晚餐時刻,和家人以及與他們的朋友們聊天時…漸漸留意到更多美國人可愛單純的一面,比如說:我發現原來有些美國人是一直都有著捐款的習慣!

而且不是選定哪一個團體的固定捐款,而是固定 1/4 或 1/3 的收入都捐出去,而捐贈單位則是依照自己有感觸的議題去支持。

他們也是這樣教育他們的下一代的,從零用錢開始就和他們「回饋」的概念,讓孩子自己學習去了解要把這筆錢捐給哪幾個單位團體。

而且是「回饋」喔,不是分享。

「分享」和「回饋」差別在哪呢?

「分享」意味著: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但我願意給予、願意分出去。

而「回饋」則是:你感覺到這個世界給你的,遠比你能給世界的更多,所以你也想回饋給這個世界。

分享
photo from pexels by Nicole Michalou

在中華文化裡,我覺得差別類似於「施比受更有福」以及「吃樹果拜樹頭」的差別。

「施比受更有福」是告訴我們:「我」應該多多去給予,而不是一直拿取或收穫,因為「給予」是更有福氣的事喔!

但是「吃樹果拜樹頭」則是:有個感念的心情,是我知道自己能夠吃到這個「果子」是因為前人種樹,有很多人的付出和照顧才有此刻的「果子」,而我也想去回饋更多。

我發掘其實這種「捐款回饋」的心態,心裡有著對他人的感念之情,也是類似於「光顧 Gift Shop」的心情。

但不論如何,其實在那些對談裡了解到「捐款習慣」,我事實上是非常震驚的。

因為我只有在書上讀過美國歷史上的大富豪洛克菲勒,將自己近捐了一半的財富到社會上,是著名的慈善家。或是,我們都聽過比爾蓋茲、巴菲特等人,關於他們的樂善好施。

但是,他們都是有錢人呀!

我從沒想過,一般上班領薪水、養著一家好幾口的家庭居然有著這樣的習慣。

在新聞上耳聞富豪捐款,和在餐桌上真的聽到大家聊起這個「觀念和習慣」,是非常驚人的衝擊。

「金錢觀」帶來的豐富滋養

接著我延伸想到,美國在多年來之所以被認為是「世界強國」,究竟是什麼願因呢?

除了軍事上的強大、很多大企業也都在美國等等原因,我想到了一個比較「軟性」的因素。

我們其實提到美國,總是會形容美國「很開放」、「很接納移民」,基本上美國就是近代移民組成的國家。

小時候總是聽長輩說:「可以的話,就去外商工作吧!或是去美國工作。因為薪水很高,待遇很好,機會多、視野也不一樣。」

而在這一連串觀察下,我注意到

相較於「華人習慣存錢」,美國人其實普遍不太懂得儲蓄,很樂於花錢買禮物,願意去給予,想當然爾,他們也非常願意「大方給薪水」。

你或許覺得這樣「美國似乎有點傻呼呼」?!好像錢都流出去了呀?給人賺走了呀?

不過仔細想想看, 其實如果一個地區很願意花錢,很願意給予又開放包容,其實就在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了。全世界的人才會湧入這邊,帶來更多創意與高品質的營運,而最優先享受到的也是這個地區的人們。

溫馨
photo from pexels by Nicole Michalou

由於金錢在這邊流通多、交易多,所以也就「繁盛」了這裡。

如果金錢只是被存著,那就只是一個數字、或是一張張紙罷了,而如果「非常多人都恐懼著不敢花錢」,那也是通貨膨脹的開始,是人們一切苦痛的開始。

但是,如果金錢是流通著,被人消費、也被人收取,在這一連串週轉中,只要是金錢流過的所有地方,人們都被照顧到了。這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呀!

在華人傳統文化裡,我們常常說「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很有提醒的感覺,但是這話說起來也是比較嚴肅、有壓力。

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給予金錢」和「收取金錢」,都是一份人們彼此之間的「照顧」和「心意」的話,那就會打破緊縮孤單的生活感,我們會真正感覺到幸福。

晚餐
photo from pexels by Nicole Michalou

就像我在美國的 Gift Shop 裡的感動,那種感受到「照顧」與「心意」的感覺,其實是一個提振愉快的情緒,而不是嚴肅有壓力的。

令人心疼的一個台灣小觀察

其實這讓我回想到台灣,很心疼台灣人的一點。

仔細想想看,台灣環境下博客來的排行榜長駐前幾名的主題大多是什麼書目呢?

你或許會想起大多是「股票投資」、「網路創業」、或是任何關於「新趨勢」的資訊。

我其實是有些心疼這樣的台灣的,因為這代表著多少「台灣人」心裡對金錢是那麼有壓力、緊張,跟永遠覺得需要瞭解更多(或許也容易感覺自己不足,即便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相信以上這些資訊絕對有它的用處!

只是想像到,人們忙碌工作,下班後卻充斥著這些資訊,心情會有多緊繃和壓力,想到就讓人心疼。

我相信這樣的學習下,「金錢」會賺到,但是生活感的幸福感呢?會不會也不小心丟失了?或者從沒真的經驗過呢?

感覺看看提到這些「股票投資」、「網路創業」、或是「最新趨勢」和前面的「Gift Shop 故事」,讀的當下,你心裡的感受分別是什麼呢?

我只是想說:「生活裡的幸福感」是我們身心被充電的源頭,學習充實自己的同時,別忘了「生命可以有多可愛」,別忘了美好的時刻是這麼值得慶賀與雀躍。

photo from pexels by cottonbro studio

這些幸福感其實就在當下,就像是我在 Gift Shop 走了一遭,即便什麼都沒買就離開了,但是卻是滿滿的被啟發和快樂。

這就是「當下的力量」!

我想「人生是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刻」的,但能夠「看見美好」就是最大的祝福,「美好」能在當下就帶給我們力量,那是充滿行動力、生命力、啟發與靈感的時刻。

珍惜它,擁抱它,重新感受到這個世界對我們的美好照顧吧!

照片由 Sherriel提供,攝於美國

推薦書目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三十封信(新版)

作者: 約翰‧D‧洛克菲勒  

出版社:海鴿

洛克菲勒談賺錢:美國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的致富語錄與書信【中英對照】

作者: 約翰.D.洛克菲勒  

出版社:樂金文化

推薦文章: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亮眼的外表,必須由扎實的「內涵」及「氣質」支撐

走訪台灣的可愛小店!一本收錄台灣各地「特色風格」的私藏愛書

專訪/台灣正念工坊陳德中老師:正念引導就像心靈重訓,是持續進行的日常練習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