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任明信:詩本根植於生活,而枯索的向來不是生活,是過生活的人

一開始接觸任明信,坐在誠品翻閱他的情詩,從《你沒有更好的命運》讀到《光天化日》,近乎虔誠地默念一首首詩,隨著文字一一辨認身上的傷口,有些血淋淋,有些已然依稀模糊。

「最先消失的/是習慣/還是脾氣

最後剩下的/是結晶/還是餘燼」——〈磨合〉

坦白地說,在訪任明信之前,我愛散文更甚新詩。從未想過,意象模糊、文體簡短的新詩,竟能如此精準地打中回憶裡的感受,重新召喚過往的種種。

任明信的詩,熨平了過往的皺褶,一次又一次地默念,心裡的坑坑疤疤終於能隨著水蒸氣,輕盈地飄散入空氣中。

「 曾經我們無話不說如今我們卻都知道得太多 」——〈送舊〉

動人情詩來自於詩人的敏感,高敏的特質曾讓任明信的目光離不開自己,於是一切關乎內在的都被無止盡放大。

「我以前就是不管別人,最大化地考慮自己,有餘力才考慮一點點別人,所以我會一直聚焦在我的痛、我要追尋的是什麼?」關係裡的傷痛、自我存在的價值,問題不僅從未消失,甚至在看不見的角落,愈長愈大。

任明信

直到海邊歷劫歸來,誕生了第三本詩集《雪》,情詩的篇幅漸少,關於生命的思索則增多。任明信也在詩人的角色外,多了催眠師的身份。

現在的他,對於「生活」有不同的思考,是能在照顧好自己之外,有餘力去陪伴、支持他人。

「不要回頭,他們說/當你過得很好/就不要回頭

想問什麼是很好/但眼前是深谷/星宿不明/山脈昏沈/腳下水聲依稀/你慢慢想起是誰/將你淹沒/也讓你學會泅泳已經不能再恨他了 

是應該轉身/也許能看見過去的人/已經很遙遠/影子小的可以/握在手上/石頭已經不重 /可以放在心上」——〈已經〉

歷劫歸來,是歸零,也是找到心的歸屬

在詩集《雪》中,凝練的文字描寫著對生命的體悟,「無痕的積累/任死亡成為羈絆/任死亡成為自由」聊起詩中對於「死亡」一體兩面的深刻描述,任明信坦言,死亡是他的師傅。

在出版兩本詩集後,任明信承受不住伴侶離開的痛苦,跑到東部海邊嘗試自殺。卻在走進海洋後,感受到太平洋的力量之大,與北部、西部的海浪根本無法相比,那是他最靠近死亡的一次。

「我在那個時候意識到,它是會把你帶走的,海的每一個大浪都在拉你啊!」直面「死亡」後,心裡升起的,是強烈的求生慾望,他在海邊奔跑、扯著嗓子鬼吼、跳舞將自己拋盡,然後接著昏睡在地。

在其他專訪中,他將這個晚上稱之為某種神秘經驗。任明信醒來,看到滿天星斗,星星是他,他也是星星,萬物合一後,煩惱也就消失了。但我更想知道,神秘經驗如何解答他在「自我意義」上的追求?在混亂的生命狀態中,是什麼一直解不開,又是什麼被打通了?

光天化日

「我發現我沒有想要死,完全沒有,我只是不知道要怎麼用自己的方式開心的活?」死亡的逼進,將腦袋裡一切的雜音都消除,任明信被迫得直面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問題。「當我意識到我不想死,答案就只剩下一個選項,就是先『活』,就這麼簡單。

「死亡是師傅,也就是因為他會歸零啊,他會把你原本的預知、預想都打破。」

從海邊歸來,任明信認知到人生首重的問題便是:「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由內去認識自己、感覺情緒,向外去了解與世界的連結與關係。最終回來問自己,「究竟我喜歡的是什麼?渴望的是什麼?」反覆的探問與互動,在生命中開拓出了自己的路徑,不再因外界而迷惘,讓自己成為自己生命的路標。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古魯(心靈導師)。」

帶著十分清楚、澄澈的心,他開始在生活裡的修煉旅行。

詩根植於生活,澄澈地照映出真實樣貌

「寫詩,一開始是一個發洩,因為一開始太苦了。」談起前兩本詩集,任明信自剖當時正處在高壓情緒豐沛,十分需要釋放的階段。於是寫詩成了一種吶喊、一種發洩,將痛苦凝練成文字、為它命名、讓它成型。

不斷地去感受、去揣摩,當苦痛從情緒垃圾變成哀豔的美好,任明信的狀態也從抒發情緒,逐漸轉換成與自己玩耍。

任明信

寫作的過程本身即是目的,得獎、出書之於任明信,向來都只是附加的 Bonus,「發現什麼都不做也受不了,不如來寫些什麼。如果寫的很暢快,目標就已經達成了。」

如此高產的任明信,卻說自己這輩子只完成四本詩集,「到後來因為感受的改變,現在就真的不會執著在一定要寫。」

我疑惑地重複了一次「不會執著在一定要寫?」他只是定定地望著我,用依舊平靜的音調覆述一次,「不會執著一定要寫。對。」語末再次肯定。

海邊歸來後,看待「生命」的態度有所改變,根植於生活的詩,也悄悄地產生的質變。

「創作的技巧一定都可以教,大量閱讀與練習,一定可以做到一個程度,但這些前提都建立在你有沒有感受。」對於任明信來說,創作沒有既定形式,即便是觀察自己的身體、聽生活裡的聲音,都是一種創作。

生活裡有太多太多東西可以體會了,他反問我,「但你有準備好嗎?」。

於是,走到最後,創作並非書寫,而是一種「體驗」、「感受」。「重點是『有感』,對我來說現在發不發已經沒有關係,因為感受那個當下,美好跟痛苦我都已經留住了。」詩,從來都不是為寫而寫,而是因著有感,而發。

在每個當下都好好地去感受,發與不發,似乎已經不再是重點。

雪
詩集《雪》

日常裡的不日常,來自活在當下的切實

從海邊歸來後,開始好好過生活的任明信,一開始狀態十分清澈明朗,但生活中依舊會出現一些煩擾、一些生命中的功課,「不一定能『一悟永悟』啊!」他笑著對我說。

也許生活的考驗不會停止向我們襲來,但不同的是「心態」改變了,「『今天』對我來說,每天都是今天。你不可能活在昨天,也不可能活在明天。」僅僅是切實地活在當下,就足以為內心帶來強大的力量。

任明信引用德國作家艾克哈特.托勒的說法:「此時此刻你在這裡,有什麼東西在傷害你嗎?如果沒有的話,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你?」過往的回憶像是一根刺,未來的焦慮、最壞的打算都在刺激著我們,但你在這裡,安穩地坐著。

心裡繁雜的思緒、情緒,是「你」在想著,失控地緊抓不放,是「你」在允許自己傷害自己。否則這些不存在於「當下」的幻想,根本無法傷害你。

認知到「自己切實地活在當下」,放下過去與未來的念頭,每天都是今天。談著「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任明信手裡翻著的,是 2023 年的日曆《讀曆書店》

讀曆書店
《讀曆書店》

「我覺得日曆的狀態比較像是一個脫皮,像是一個更迭。

(每天撕下一頁的過程)好像不斷地去拿掉一點、拿掉一點,

然後那個『拿掉』同時也是某一種生活的進程,持續前進的過程。」

比起月曆能放眼這個月即將要發生什麼事,日曆更能聚焦在每一天。當你早晨起床,撕下一頁今天,漫讀著日曆上頭印著的選句,給自己一段時間靜下心來,提醒自己「今天」要開始了。

今年的讀曆書店也收錄了 4 首任明信的詩句,擁有閱讀者與創作者雙重身分的他,認為新詩最可貴的便是「凝練」,「只要看到那些文字,就是不會忘記,你可能沒有辦法當下背出一篇散文或小說,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東西就是會留下來。」

他形容詩就像曇花、就像煙火,只有一瞬間,卻是一但看過就忘不了。第一次便是永恆,這即是能療癒人心的「詩意」。

不僅收錄作家選句,《讀曆書店 2023 》更加收了歌詞,有任明信很喜歡的歌手安溥、曾合作過的歌手陳嫺靜。對於歌詞,任明信認為有些甚至寫的比新詩更具詩意,即便拿掉音樂,也是一首打動人心的新詩。

>>私心推薦!10 位《讀曆書店2023》唱出世代共感的音樂人

好好生活,才能好好創作

聊到好好生活,任明信提到,想要創作,前提是把自己準備好,才能將感知打開,去感受、去體驗生活。

「對我來說,真正的理想狀態是,當你準備好了,真的被擊中的時候,好的詩就會長出來,你是擋不住他的。」而這個準備,就是好好過生活。

「你認真想,哪有什麼事情比吃飯、洗澡、睡覺、上廁所還要重要?其他的事情都是為了服侍這四件事情而已,不是嗎?」談及於此,任明信啞然失笑,以前的自己也會認為把時間留給自己好好吃飯十分困難,但這才是活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嗎?

>>擺脫焦躁、煩悶等心理壓力,從吃「飯」延伸出的身心滋養法!

好好生活
photo from pexel by Karolina Grabowska

而阻礙我們坐下來好好吃飯的,是大腦,是「我應該值得更多」的念頭。

進入自由業後,任明信開始改變身心狀態,連帶影響了生活習慣。以前會因為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就用吃大餐來代償,反而讓自己的身體很辛苦,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的任明信,透過冥想、瑜珈、催眠治療,將心與腦整合在一起,不再有自我矛盾的情況。他形容腦是心的秘書,但我們總是讓腦袋誤以為自己是老大,批判著心的渴望、心的感受,於是有了許多後悔、拉扯,以及物質上的補償自我。

而好好體驗生活所帶來的滿足,讓任明信不需要尋求外界來犒賞自己,因為簡單的東西就足以讓他感到開心,也許是一部電影、抬頭望著天空裡的一片雲,甚至就是觀察自己頭髮生長的速度。

「我不會覺得生活很枯索,我覺得枯索是人的頭腦。」

當我們將感受關起來,滑著手機追求著一個個影像上的刺激,掩蓋了上班的勞累,卻也一不小心活成了日復一日的索然無味。

在新的一年,一起練習在生活中,專注於每一個當下。即便只是放下手機,好好吃一頓簡單的飯菜,甚至是練習無所事事時,不再譴責自己,而是享受其中的幸福。

讀讀任明信的詩集,讓心有安放的所在,翻翻讀曆書店,讓作家、音樂人的句子,陪你好好體驗每一個當下,讓心感受到,生活是如此幸福,是如此圓滿。

>> 讀曆書店2023|當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一首歌⁣⁣⁣⁣⁣⁣⁣

讀曆書店2023

推薦詩集:

作者: 任明信  

出版社:大田

你沒有更好的命運

作者: 任明信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光天化日

作者: 任明信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推薦文章:

寫出新世代共感!推薦 10 位《讀曆書店2023》深入你心的作家

專訪/徐珮芬:喝咖啡是自我意志的展現,賦予我們隨意調度時空的可能

從未看過自己這一面?「榮格藝術」用繪畫探索內心深處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