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桌上開了間《讀曆書店》後,多年來收到許多讀者的熱烈回饋,讓「生鮮時書」更加堅信文字所帶來的力量是值得被相信的。
於是,時書的夥伴們不斷地在日常中,尋找文學能進入的裂縫,希望能為生活帶來一點微光,為讀者點亮喘息的空間。這次,我們打造了一間《讀曆咖啡店》,選擇咖啡包作為故事載體,邀請三位作家徐珮芬、追奇、李豪共同創作,每一則故事搭配著不同風味的咖啡,有著作家們對苦味、對人生的不同理解。
「『苦味的詩意』這個概念,就是在轉變為大人的時候,
那些沒有辦法,好像永遠不能也不會得到解釋,但就是會這樣進行下去的那些時刻。」——徐珮芬。
作家徐珮芬,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一個個悲傷的書名,與專訪時,視訊另一頭甜甜的嗓音,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珮芬眼中,咖啡是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一種深沈的苦味,一種好似沒有出口、難以言喻的東西。於是,她創作了兩個故事,一個主角是大家看起來快樂的人,另一個則是看上去不快樂的人。帶著不同的命運,卻都在成長的過程中品嚐著不得不的苦味。
也許痛苦人人都有,只是形狀各一。珮芬細膩的觀察與文字,像是一面鏡子,照映出每個人啜飲咖啡時,心裡那塊「苦味的詩意」。
咖啡店是令人安心的所在,有著恰到好處的親密感
「我太…我太喜歡人類了!」像是太快敞開心房的孩子,珮芬可愛地笑了起來。不論是在捷運上、在咖啡店中,她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觀察著人們的行為舉止,試圖望進每個人的內心。
描述著理想中的房子,珮芬只想要有大片玻璃窗,但最好不要有門。「是不想要別人進來嗎?」珮芬大笑著表示認同。
隔著一道玻璃,是讓珮芬最有安全的親密感。空間上的區隔,讓她感到安心,隨時能向外觀察的透明玻璃,則滿足了她喜愛人們那顆炙熱的心。
在沒人能參與的空間,卻隨時能望見人來人往。比起待在家人、親密好友身邊,一個在陌生人之中,不被打擾的空間,最讓她自在。
在現實生活中,咖啡店是近似於珮芬理想房屋的存在,她常常待在咖啡店一下午,觀察著咖啡店裡發生的一切。
「去咖啡店、喝咖啡,都是我生活中極為日常的段落。對於咖啡店會出現什麼樣的人?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外貌、舉止、想法?這些都是我幾乎無時無刻在觀察、思索的事情。」
而這次在「讀曆咖啡店」中的短篇創作,故事場景就設定在珮芬最熟悉的「咖啡店」裡,她過往所看見的,那些喝咖啡的人們,臉上快樂的、不快樂的各種表情,透露著內心的各種思緒,都在珮芬的心中一一浮現。
「我的腦中像是一間堆積很多書的書房,但是這些書的內頁都是空白的。
我這一生想將空白填滿不同人的故事。」
從未停止觀察、不斷地替陌生人創作故事,讓珮芬的書寫不只照映出自己的內心,更多的是對於「人性」的精準刻畫,讓每個閱讀的人,都能在其中窺見一部分的自己。
在苦澀的成長中,不小心活成一格格 IG 貼文
出版了五本書籍,書寫眾多不同的角色,珮芬心裡有一直想描繪的命運。
那是一種心理狀態:「什麼都有卻好像什麼都沒有的人」。即便物質上什麼都有、是外人認定的既得利益者,甚至是有人愛著他的,內心卻一直有一塊很大的空洞無法被填補。無底洞的根源,來自於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少了些什麼。
「因為自己經常陷入困境,所以非常希望能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寫出這樣的狀態。」在讀曆咖啡店的創作中,珮芬藉著其中一篇〈睡不著的人〉,道出心境上相似的糾結。
「別人是誰?他從不注視鏡子中的自己,經過鏡子或玻璃的時候,他總低下眼睛。」——〈睡不著的人〉
「與其說(角色)要迎合別人,或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我想像中的他是『無時無刻都有一雙眼睛在某個地方看著自己』。」在故事裡,主角逃避望向鏡子裡的自己,那個努力將自己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
珮芬解釋這樣的心理活動,其實多少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下意識的想到,這個畫面從什麼角度會呈現出什麼樣子?姿勢該怎麼擺?」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活成 IG 裡一格格的照片,好似有一雙眼睛不斷地在審視著一舉一動。
分享到一半,珮芬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之前出了第一本小說,因為是第一本,有些想寫卻未能寫的東西。我現在才發現,可能在設計讀曆書店創作中的角色時,將沒能寫的放了進去,成了第一本小說的番外篇。」
「有時候作家非正式出版創作的文字,更有可能窺進他們的內心」珮芬道。在《讀曆書店》裡收錄了珮芬未能出版成書的文字,這些書裡未完待續的情節、想寫而未能描述的心境,悄悄地反映了作者心裡的不同面向。
咖啡是自由的延伸,延續時間、切換空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隔著電腦螢幕,與珮芬心中的玻璃牆有著同樣「安全」的作用,讓我們身處不同空間,想法卻能十分親密地彼此交換。「咖啡是大人的東西,而我還是一直想當小孩。」任性又可愛的發言,連珮芬自己都不禁笑著說:「我今天是小動物的回話方式。」
談起喝咖啡的意義,珮芬回答:「 對我而言,喝咖啡不是為了提振精神,更像是我好像不需要在乎有沒有光,我的體內就有白天繼續進行著。」以咖啡對抗黑夜的降臨,從太陽手上拿回晝夜轉換的主導權,對珮芬而言,這並非夸父逐日的愚勇,而是自我意志的展現。
咖啡之於珮芬,是自由的延伸,不僅能延續時間,甚至能切換時空。她形容,咖啡就像是飛碟,能帶她降落在不同維度的空間與時間。
「我偶爾會用即溶咖啡,讓我感覺家裡變成了青年旅館,因為疫情不能旅行,但又很想出國,就會刻意沖一杯即溶咖啡。」一杯即溶咖啡,改變了平凡的日常,帶來在青旅睡到自然醒的慵懶感、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的刺激感。
珮芬的咖啡是依照情況劃分的,有時是出差搭高鐵要來一杯咖啡,有時是每天早上的例行咖啡,有時是召喚回憶的咖啡。
「在每個小小習慣的背後,有著有趣的意義,卻常常與我們所以為的不一樣。」吐出這麼一句富有詩意的話語,珮芬回頭著墨著該如何解釋。
當我們在旅行時,可能不覺得城市很美,卻因著意料之外地遇見一杯好喝的咖啡,熨貼我們的心情,點亮我們的雙眼,於是整個記憶都被改變了,僅僅因著一杯咖啡。
於是,回國後,當我們思念那樣的感受時,就會去找一杯咖啡,久而久之,便累積成了與自己的小小習慣。
但這個最初的意義,卻常常為我們所遺忘。透過珮芬的雙眼,看透日常背後的意義,重新替我們拾起、擦亮每一個因咖啡而美好的時光。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長文隨處可見,但珮芬選擇在《讀曆咖啡店》有限的段落中,將想說的話、心中的想像放進去。
「我其實非常想要透過這樣短短的形式(創作),它帶來的想像空間會更大。」這次,沒有過於具體詳實的描述,沒有太多限制想像的細節。珮芬想傳遞給讀者的只有兩個詞——「相信」與「時間」。
我們相信文字的力量,在閱讀《讀曆咖啡店》的你,一定能懂,她想說的那些關於成長、關於苦痛的滋味。
徐珮芬、追奇、李豪的獨家創作都在《讀曆咖啡店》,募資只到 2022 / 09 / 30!
《N:CAFE讀曆咖啡店》一本可以喝的小說 | 啜飲文字,翻轉時光的意義!
採訪/海安
撰文/Kacy
在「讀曆咖啡店」裡遇見其他作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