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缺點反而受歡迎?不追求完美,那些討喜的人都有的特質!

「抱歉!我遲到了,看來我又幹了蠢事呀!」

A 課長匆忙地奔進會議室,摸著滿頭大汗的後腦杓向大家致歉,在場所有人露出真拿你沒辦法的表情苦笑著。

會議結束後,組員再次向久候的大家致歉,「哎呀,真是的」「他就是常常這樣啦!」大家的反應不但沒有厭惡,反而有種心照不宣的包容默契。

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反應?

開會 人緣 個性
photo from pexels by Mikhail Nilov

比起不犯錯的完美,討喜的人擁有這項特質

因為 A 課長時常弄錯會議時間,常發生在會議中不見人影的情況,但只要組員打一通電話,就會立刻飛奔趕到,用爽朗的笑臉和大家賠罪。

即使有著明顯缺點,卻不至於令人反感,甚至帶給人討喜的感受,你的身邊是否也有像 A 課長這樣的人呢?

上述故事來自《為什麼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一書,你看出A 課長擁有的討喜特質了嗎?

或許比對下面另一則故事,會讓你更加明白,也是我們在工作職場中更常遇到的情境:

由 B、C 兩組人一起進行的專案,在時程安排遇上問題,讓老闆十分不高興,於是把此階段的主要負責人 B 給罵了一頓。

B 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錯,但為了保全面子,以及避免讓老闆產生自己辦事能力不佳的印象,他便如此回應:「抱歉,我太忙沒有注意到這個失誤,但是如果 C 在當下能夠提醒我,事情也不會變成這樣。」

B 不但沒有確實道歉,還選擇把黑鍋甩給 C,事後 C 也知道這件事,日後他們倆人要進行合作時,就容易產生彼此心有芥蒂、針鋒相對的情況。

反觀先前舉例的 A 課長,他則是清楚認知自己所犯下的失誤,並且願意為這個錯誤道歉。

從以上故事我們便能發現:「能否對自己的過錯有自覺,並且誠實坦承」,是討喜的人擁有的特質。

個性 特質 誠實 道歉
photo from pexels by Marina Abrosimova

究竟是什麼阻礙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

那麼,我們明知道認錯的行為可以帶來更和緩的結果,為何常常做不到呢?

「我是對的!」「我沒錯啊!」「我不想改變!」

你聽見這些來自「小自我」的吶喊聲了嗎?

小自我習慣逃避正面自己真實的樣子,如果遇到要面對的狀況時,就會把責任轉嫁給他人,拒絕承認自己的缺點及不成熟。

我們的心中其實還有另一個「大自我」的存在,大自我主張的是「要讓自己有所成長,蛻變成為比現在更成熟的人」。

在犯錯事件發生當下,我們通常先是感到丟臉、尷尬、難堪等各種負面情緒。

「我並沒有錯!」「明明是他的問題!」

想占上風的念頭總是搶在理智面前,好像先將那句抱歉說出口,自己就輸了的氛圍,容易讓人拉不下臉承認。

負面情緒
photo from unsplash by Pim Chu

我曾好奇地詢問一位宣稱擁有完美主義,但是在生活上被迫會犯錯的朋友:你覺得不願意承認錯誤,和願意承認時,兩者最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雖然理智上能接受事件的發生,但情感上要接納自己犯錯卻是困難的,因為會讓我延伸認為自己不夠好吧。」

她繼續說道:「但對此刻的我來說,犯錯是值得期待的,因為它是檢視自己的絕佳機會。雖然仍會感到不舒服、覺得自我價值被挑戰,但藉由不斷體驗犯錯和被別人提醒的過程,我似乎更能夠發現自己內心的底層邏輯與感受。」

因為透過他人以及外界的提醒,才得以知曉錯誤,並在認知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意識到如何調整與他人相處的界線。

她的這番話,讓我感受到她願意坦然面對自己的那顆柔軟的心,也是我很受到她吸引的地方。

也很印證《為什麼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書底的這一段話,我認為很值得細細體會——就算無法馬上改正自己的缺點也要願意先承認它,培養一顆柔軟的心。

心 柔軟 正向 溫暖
photo from unsplash by Fallon Michael

總是被小自我支配的你,或許覺得成為大自我的態度實在太遙遠,而感到沮喪,其實沒關係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先練習凝視心中的「小自我」

如同盧森堡博士所提倡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觀察,並且不帶任何評判。

用第三方觀察者的角度去看到這些特質,此刻的它並沒有好壞,而是認知到:那正是身為我們的一部份。

當你願意看見這些特質,它好像就不再這麼煩心,當我們開始給予關注,就像為植物澆點水,某些改變就會開始發生。

透過言語和行動,確認彼此專屬的「愛之語言」

我們平時所說出口的話語,其實蘊含著力量。

關於這一點,《為什麼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的作者是這麼寫的:了解言語的可畏,善用言語的力量,也就是嫌惡的語言會帶來厭惡並且加重厭惡,好感的語言則會帶來好感並且強化好感。

經過我的實證,這真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身為不經意就會傷人的刺蝟,講話帶刺是一個我很難改掉的習慣,結果某天意外受到國小英文老師的線上課教學風格啟發。

雖然設備會出槌,有同學會大聲搗亂,老師依舊用溫柔堅定的口吻叫喚學生們「寶貝」,好像連脾氣都發不起來了,我便決定效仿,開始叫家人寶貝。

「寶貝,幫我拿東西好嗎?」「謝謝寶貝你的幫忙。」

後來我的媽媽也開始回叫我寶貝,開口前要讓大腦改稱呼的緩衝,減少直話直說的機率,原本相敬如冰的關係竟然變得更緊密。

愛 人際關係
photo from unspalsh by Courtney Cook

我也很推薦《關係的刻意練習 》的愛之語練習,嘗試探索自己與家人、伴侶之間的愛的語言是什麼,有助於維繫彼此的關係。

以下是 5 種愛之語的類別:

精神時刻:重點在全心全意、專注在另一方身上,彼此共享的特殊時光

肯定言語:重視對感情的口頭肯定,例如「我愛你」的讚賞表達

服務行動:比起甜言蜜語,更重視實際的用心服務行動

身體接觸:牽手、擁抱、親吻等能帶來強烈情感連結的肢體接觸

接收禮物:喜歡被賦予意義的、能反映價值觀的禮物

你最習慣、最能感受到的愛之語是什麼呢?

你願意為對方付出的行動又是哪個類型?可以試著列出來和對方討論。

相遇即是緣分,當我們認知到自己的真實,先照顧好自己,再認真投入經營每段關係,讓自己能夠自在,也能用心呵護他人。

願你多一點柔軟的心,成為一位好人緣的圓融大人。

>>《人類圖理性療癒》愛與相處的35堂課

參考書目:

書名:《我想和你好好說話 》

作者: 賴佩霞

出版社:早安財經

書名:《關係的刻意練習 》

作者: 楊雅筑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文章:

打造人氣品牌的最佳秘訣:不做市調,只賣我想要的商品?

如何放下捨不得的書籍,前往怦然心動的生活?

專訪 Repeat 人類圖計程車:認識自己、劃清分界,才能拿回關係主導權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