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人都怎麼讀書?打破 2 大閱讀誤區,讓知識為你所用

你想成為厲害的一流人士嗎?你是否會好奇,他們究竟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

為了找出答案,我翻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渴望學習用一流人士的角度看事情、更接近他們的智慧。

本書作者為先前介紹過的專業書評家土井英司,閱讀和寫書評其實人人都會,但是土井如何進一步挖掘熱賣商機,甚至嗅出隱藏潛力的作家,他在書中揭開這個原因:

閱讀只是入口,是讓人得以享樂的「工具」,重點是找出為你所用的資訊,在反覆尋找重點的過程訓練思考,並且透過行動來獲取成果。

圖片來源:Pexel by Pavel Danilyuk

要事先提醒的是,這本書所談的「閱讀」,是抱持著目標、並且能夠引發各種後續行動的行為,並且土井以商務人士的身份,示範自己如何在書本上畫線。

拜讀這本書後,我更能理解如何運用「閱讀」這個工具,以加強自己的實力,接下來以 2 點我從中學到的閱讀誤區,加上自身的例子與你分享:

誤區一:必須要看完整本書才行?

你也認為閱讀就是必須「把書從頭看到尾」嗎?

或許受到學校背誦課文的影響,讓多數人習慣要一字不漏地看完,才能叫做閱讀。

為了加快速度,硬是在 2 個小時內把 300 多頁的工具書給啃完,這種一口氣砸進海量資訊的方式,結果就是看得快、忘記的速度更快

當我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書中讀到這句話的時候,腦袋有如被敲了一記:

「閱讀商業書就像在挖掘鑽石,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我才了解到:「原來,沒有全部看完也沒關係!」

圖片來源:Unsplash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某位讀者感謝土井讓他大賺一筆。

原來是對方閱讀了他過往的著作《成功讀書術》,內容寫到傳奇估價師是川銀藏的故事,他從故事中看見一個定律:景氣循環與鋼鐵產能的時間差,如何影響鋼鐵股價的波動。

於是他進一步利用這個定律,讓投資的股票帶來額外進帳!

連閱讀故事都能增加收入,真是讓人佩服!

書中一句話,讓生活一夕翻轉

我也曾經有收到靈感而產生「啊哈!」的瞬間,事情發生在接觸整理術之前,我總是因為房間的凌亂,而感到困擾。

「明明上次才收好,怎麼又亂掉了?」

「房間太小了,東西都塞不下!」

「感覺東西好多,好煩……」

即使把物品擺得再整齊、收納的再乾淨,只要一段時間就會打回原形的亂象,令我一再地感到沮喪。

直到閱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這句話:「整理首先要從丟東西開始。」我才終於有所醒悟。

收得再整齊的垃圾,終究只是垃圾呀!

回頭看向架子上塵封的課本、文件單據、N年前收到的無用交換禮物、一整年打開不到一次的小紙條和信件……

以為把東西收納好就是整理,結果空間塞滿了無用之物,而讓值得珍惜的物品到處流浪,是過去的我從來沒發現的行為盲點。

空間應該是要留給正在使用、確定會使用的物品,而不是用來囤積無用之物。

一旦瞭解這點之後,我開始把物品減量,這才解決空間總是不夠用的窘境。

圖片來源:Pexel by Yan Krukov

後來我開始研究斷捨離、極簡的概念,挑選自己真正需要、用得愉快的物品,持有的物品不再爆量,於是把大型置物架拆除,生活品質變得更為細緻。

理解減法的藝術之後,與物品、空間的窒息感關係,變得輕盈自在許多,我開始經營整理師的斜槓身分,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其中的轉變。

這便是一句話帶給我的巨大價值。

誤區二:拼命畫線,卻無法進步?

接著土井提到另一個情況,在看書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書中的名言佳句、作者漂亮的成就而感動,進而畫上重點線。

這個舉動看似平常,卻存在著一個漏洞:只是讚賞結果,並不會學習到東西。也可能就是導致人們止步不前的陷阱。

例如「鈴木一朗在大聯盟創下三千支安打的紀錄」,此句單從資訊上來看,是很令人敬佩的事情,卻沒有讓讀者有所收穫。

土井表示,讀書要在「原因」上畫線,用意是在閱讀同時不斷探索成功的原因,並且思考自己該如何運用這個關鍵。

圖片來源:Pexel by Emre Keshavarz

以上述的例子而言,一流的商務人士會去深度挖掘:鈴木是如何維持最佳狀態?為什麼換了球隊依然能打出好成績?

他是如何做到、以及為何這麼做?

在反覆思考各種「原因」之後,從中找出能納為己用的關鍵。

透過深入思考,挖掘行為背後的意義

運用這個觀點,我重新翻閱手邊的《10倍筆記力》,頓時和初次閱讀時有截然不同的切入角度。

作者佐藤是創意企劃人員,為應付創意提案的工作需求,他遵行一套「靈感筆記術」的做法。

我自認是個缺乏創意的人,所以十分期待能透過這份筆記術,觀摩專業人士產生靈感的方法,進而融入平時的寫作過程裡。

首先,佐藤提到不論是在任何場合,只要一遇到感覺有趣的人事物,他會立刻寫進筆記本,過一段時間後,再把精華的資訊挑出來,寫在第二本特別筆記本上。

最後是頻繁複習精選的筆記內容,作為進行創意工作的材料來使用。

看完這套靈感筆記的 SOP 後,我也開始拼命地做筆記,但效果卻不太理想。最大的困難點是很難堅持下去,也不清楚挑選書中精華的標準是什麼。

於是我開始深挖作者為何要記筆記的原因、以及如何挑選資訊的過程,才真正了解筆記術可以為我所用的精髓:

1.筆記是一種提示,用途是發現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很執著?

是那些讓自己有所感觸、不自覺會被吸引的內容,才會想要記錄下來。

佐藤本身喜歡思考有趣的企劃,所以會不斷尋找創意的種籽,他的筆記內容自然就圍繞在好玩的創意範圍裡。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做一本筆記,所謂的靈感,並不僅限於創意領域上。

我認為在複習筆記的時候,若是遇到素材量不夠多的情況,腦力激盪的效果也會有限。

如果平時能在有興趣的範圍內有效率地蒐集素材,做筆記的意願不但大幅提升,也更容易感受到自己對該事物的關注程度。

這才發現自己更重視優美的字彙和故事,所以我不再堅持只記錄創意點子,並且從記錄的過程中去挖掘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

圖片來源:Pexel by Abhilash Sahoo

2.篩選筆記的標準:能實際想像產出成果的資訊。

一看到感覺能利用的東西就紀錄下來,卻未曾先設想該內容能應用在何處,可能導致即使紀錄諸多點子,卻無法好好利用的情況。

《10倍筆記力》書中寫道:要放入特別筆記的資訊,必須是能想像產出結果的內容。

透過一再複習,想像該點子能產出什麼樣的作品,覺得「這麼做的話應該會很棒!」用這樣的心情把點子優化,挪到第二本筆記上。

探索可行性,我想這便是把最初的素材進一步昇華的標準。

佐藤形容,這個過程就像挑選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特別筆記也只需要留下會感覺心動的內容即可。

讓筆記內容不再是單純的資訊,而是依據場合可以直接使用的打擊子彈。

以上在透過思考為什麼、以及如何做的過程中,我終於更加貼近做筆記的本質核心,在做筆記時,不再卡關。

最後,《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提醒讀者,有時我們試圖找出的「原因」,並不代表完全正確,也不保證會獲得想要的「結果」。

唯有持續的嘗試、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才能使自己擁有挖掘智慧的能力。

圖片來源:Pexel by Andrea Piacquadio

猶太人有一句關於智慧的經典名言:「即使土地與財產搶得走,智慧與人脈搶不走。」

我認為閱讀,就是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來獲取作者一生智慧的投資,這也是我樂此不疲去閱讀各種書籍的理由。

從土井的著作中,我看見所謂的一流人士,並不會只駐留在閱讀行為上,而是在不斷訓練自身思考的過程,抓取對自己有利的重點,進而去創造價值。

我推薦此書給不讀完整本書不能安心的人、不清楚要在哪裡畫線的人,以及想讓閱讀技巧更加進步的人。

祝福你們都能從本書中,挖掘出屬於你自己的鑽石。

書名:《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

作者:土井英司

出版社:天下雜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勇敢做自己》:3 個建議,離開自願受害的迴圈

人生總是在無助裡反覆倒帶?來場《大腦衝浪》吧!

抓住零碎的《原子時間》,打造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