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勇敢做自己》:3 個建議,離開自願受害的迴圈

「我再也不讓其他人決定我的行程,就算是我媽也一樣。」本來應該出席家族聚會的 F 啜了一口紅茶拿鐵,淡淡地說道。

以往只要和她約好,事後都會因為「家人決定好的聚會」而爽約,她也曾經氣得衝出家門,結果一整天都在接查勤的電話,壞了逛街興致。

我們都很好奇促使 F 有所改變的動機。「我想擁有自主安排時間的自由。」她放下茶杯、嘆口氣才緩緩道來。

為什麼我們會自願交出掌控權?

F 當然想過拒絕參加聚會,卻受不了家人責備她:「妳不要讓我丟臉。」「大家工作都比妳忙,還不是去了嗎?」「為什麼不能像妳妹一樣乖乖配合?」

她更在事後抱怨,家人養成擅自決定行程的習慣,再要求她放棄周末計畫的委屈。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勇敢做自己》一書作者偉恩.戴爾稱這樣的人為「犧牲者」,他寫道:這類人最大的特徵就是受別人的支配過活,只要你感覺到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就代表你成為了犧牲者。

沒有人想過著被操控的人生,意外的是,我們常常自願當個受害者。

原因通常出自於內心的恐懼,害怕被比較、被權力欺壓、不想再重蹈過去的覆轍。

「我會失敗。」「他們可能會討厭我。」「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

但,這些擔憂是真的嗎?最糟糕的情況會發生嗎?

圖片來源:Pexel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的作者是位禪僧,他發現眾人的煩惱內容幾乎都是不具有任何「實體」的煩惱、不安和猶豫。

以 F 為例,拒絕出席的行為可能會讓親戚說閒話,若比她優秀的人都不曾缺席,她又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去?

她不願承擔可能讓家人抬不起頭的結果,於是覺得自己別無選擇。

其實對 F 而言,最糟的情況是被眾人議論她很自私。不過當她不在批判現場、也自覺沒做出虧心事,這些流言如同沒有瞄準靶心的流箭,根本傷害不了她。

如果預先設想最糟的情境,或許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麼嚴重。

不必負責,讓人淪陷的「犧牲者金牌」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勇敢做自己》作者偉恩提到,會自願成為犧牲者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不必負起責任。

被別人牽著走,比自己承擔一切來得輕鬆,如果事情出錯了,還能順理成章的責怪對方。

當 F 一家困在收假的車潮當中,趕不上吃晚餐的時間,或者偷懶不做家事換來一陣怒罵的時候,她便能回嘴是對方堅持要出席活動造成的後果。

藉著以上原因,她照樣出席被決定的行程,再來和朋友訴苦,對她的處境不但沒有幫助,也有人因此決定與她保持距離。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想知道自己是否無意間陷入犧牲狀態,本書附有 100 種典型情境的犧牲者表格可供檢視。

以下舉列其中 3 樣自願犧牲的狀態表現:

1.當你想靜下來獨處時,有人打來找你聊天,你一面聊一面擔心獨處的時間愈來愈少,感覺心煩意亂。

2.被推銷員纏住卻不敢打斷對方,只能勉強傾聽,暗自希望他趕快離開。

3.明明在節食,為了不傷害友情,在朋友的勸說下吃了高熱量蛋糕。

以上的狀況是否經常發生在你的生活當中呢?書中有句話說:

我們總是認為必須妥協才能維持和諧,但是卡住你達成目標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如果想打破成為犧牲者的狀態,你可以先確認:妥協是我的本意嗎?這會對我有好處嗎?

在這之後,你可以選擇不去做對自己沒有幫助,甚至是傷害權益的事情。

當 F 認知到若對家人妥協,又去參加活動的話,自己勢必會感到很無趣且犧牲了寶貴的假日,而且也不是非參加不可。下一步,便是堅定的表達拒絕的立場,以及做出對應的行動。

用行動的力量,切斷被害循環

你是否常有「都是他的錯」、「他總是想占我便宜」的念頭呢?

知道自己的權益受損,為何會允許情況重複發生?如果不打破恐懼踏出第一步,情況永遠不會有任何變化。

在讀完本書描述的行動策略之後,我想提出這 3 點建議,給不願再接受「加害行為」的你:

1.減少抱怨,並思考如何改變。

與其責怪他人給你不合理的待遇,不如省思「我可以怎麼拒絕」,提醒自己擺脫犧牲者的狀態。

2.練習用行為取代言語做出反應。

讓對方清楚收到「你不會再容忍任何欺壓」的訊息,例如乾脆地轉身離開言語攻擊的現場。

3.用毅力貫徹你的立場。

非犧牲者不會被情緒(如恐懼、憤怒)影響耐心,不斷地釋放「拒絕受害」的決心,好讓對方明白你是認真的。

你不必靠權勢或威脅去逼迫他人就範,而是堅定的表達立場。

圖片來源:Unsplash

偉恩提到:欠缺維護自我主張的堅定意志將使你注定得到犧牲者的待遇。

我的朋友 F 可說是擁有切身之痛,當她反應活動的規劃必須事先提出、經過她的同意才會同行,一開始她的家人並沒有當真,反而用冷嘲熱諷的態度打退她。

後來的幾次外出,從嘴裡脫口而出的抱怨,皆化為激烈爭吵的導火線,大家甚至把壓力宣洩在自己身上。

她意識到光只是埋怨,而不是改變作為的話,不愉快的情況依舊會持續發生。

於是她開始嘗試,在盡完告知的義務之後,不論是溜出去見朋友,或者毅然決然不踏出房門半步的姿態,以各種方法拒絕參與活動。

不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讓對方具體感受「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必配合」的立場。

有了幾次的抗爭經驗之後, F 告訴我們,她的家人終於會在做決定前先詢問她的意見。

最後我們想知道的是,碰到抗爭以來第一個眾親戚都會現身的家族聚會,她又是怎麼順利脫身的?

F 聳聳肩:「我說自己和朋友有約在先,而且炫耀大會不比朋友重要,就直接出門了。」

大家聽完,皆以眼神報以熱烈的掌聲,贊同她用行動表現「不會出席未經過本人同意的聚會」的態度,勇敢的為自己發聲。

圖片來源:Pexel

在這位朋友的例子中,我很同意作者在本書寫的這一句話:選擇權在你手中,你可以選擇做自己的主人,也可以選擇讓別人主宰,在煩惱和加害者的控制中度過一生。

以堅定立場的姿態,拒絕自導自演的犧牲者心態,因為重視自己、愛自己的人,更會懂得珍惜自己的價值,並且走出真正想要的人生。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勇敢的過程並不容易,讓諮商心理師蘇絢慧陪你,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線上課程由此進 👉 愛自己,從情感和好開始 |蘇絢慧的四階段情感療癒課

推薦閱讀:

專訪/蘇絢慧諮商心理師:「愛字有個心,拿掉後是感『受』,愛自己要從照顧感受開始。」

性慾」在1990年代長怎樣?在 2 本中西文學裡一窺性的樣貌

《傳奇筆記本MOLESKINE》梵谷、畢卡索的靈感手帳,喚起日常生活中的感動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