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扮演外向者!發揮內向性格優勢,讓社交活動不再是洪水猛獸

過年前後的社交活動邀請一個接著一個。從聖誕節一路到農曆新年,交換禮物、尾牙表演、同事聚餐、家庭聚會,滿滿的活動看似熱鬧滾滾,但是對內向者來說,簡直就是地獄。
參加各式社交場合,面對精心打扮、幽默健談的同事與不熟的朋友,常常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愈站愈邊緣,極度不想成為全場焦點。總是在害怕犯錯或是講錯話,擔心對方對自己的評價。
 

 
當內向者披著外向者的盔甲,卻還是被壓得喘不過氣,該怎麼為自己找到一套靈活、合適的社交方法,將內向的優勢發揮出來?
 

內向者的社交方式: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在市面上有許多書籍,談論著如何應對進退、輕鬆聊天法、肢體語言訓練等等,但這些方法對於內向者來說,雖然可以靠練習勉強過關,但是心理上的壓力,依舊沒有被消除。
當心理負擔依舊龐大,學習再多的社交技巧,都無法被好好發揮。
《安靜是種超能力》中,同為內向者的作者張瀞仁,就試圖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先思考參與的動機。
 

你想參加這場社交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應付工作、建立人脈,還是取得合作?在行前思考清楚自己的動機後,下一步,作者提出兩個建議。

  1.  設立一個小且具體的目標
  2.  以正向心態面對社交活動

例如,下週有一場宴會,自己希望能透過認識新的業界人士,取得更多合作機會。那麼,我們不要貪多,先在心裡幫自己設定,在這次的活動中,只要好好地認識一位陌生人,並與對方交換一張名片。
這樣可達成、心理負擔不會太大的目標,可以為自己帶來正向的成就感,在活動中也不會顯得無所適從。
而在心態上,作者也提醒大家不要懷抱著「要不是因為建立人脈,我才不想來。」這樣的想法,可以換個方式思考「去聽聽看別人都在聊些什麼,也許能碰上聊得來的夥伴!」。
 

 
不帶有目的性的交友,會比建立人脈來得輕鬆。當自己的狀態不再處於壓力之中,反而更能與對方深入認識。
作者認為,與較外向的人相比,內向者的策略應該放在「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而非「搜集了很多張名片」。內向者可以試著在社交場合裡,與兩三個人深入認識,當對方對你印象深刻,反而更能獲得信任與推薦。
 

比起偽裝成外向,不如發揮內向者優勢

一開始我也聽信了「演久了就是真的」( Fake it til you make it )並將其奉為真理名言。
當遇到演講、提案開會、商業聚會,就會硬著頭皮,裝成氣勢壓人的演講者、自信滿滿的外向社交者。有一段時間,別人以為我擅長演講、有說話魅力,甚至連自己都相信。
縱使在大眾面前,裝得多麽輕鬆自在,觀眾的沈默、新客戶的小皺眉,都會成為自己不夠好的證據。只要一回到家,腦袋就會自動重新播放社交過程中的種種,內心不斷地冒出許多懷疑、批評的聲音。
 

 
 
這樣的偽裝,只有在短期內有效,因為不論裝得再怎麼像,自己心底都知道,一切都是假象。當時間一被拉長,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冒名頂替症候群」,認為自己的成功並非來自於自己的實力、才能,而是因為運氣、時機、誤會,甚至是還沒有被發現自己是冒牌貨而已
對於這點,在《安靜是種超能力》中,建議我們可以試著評估自己缺乏的究竟是「能力」、「練習」還是「自信」。
若歸因為前兩項,那可以透過進修、詢問前輩,為自己挑選低風險的練習機會等方法。比較難處理的是「自信心」,很多人會認為「自信」就是什麼都會做、覺得一切都沒問題,但其實不然。真正自信心是:

「相信自己即使不知道解決方案,仍然可以處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仍然相信自己

(即使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內向者習於深度思考,常常會冒出「可是」、「我擔心」、「會不會」開頭的句子。但這並非缺乏自信,反而能幫助自己在事前多做準備,在事前便將狀況掌握完全,準備好可能的方案。在一次次的經驗累積中,相信自己具有能力可以應付難題。
 

 
而我在《宅創業》一書中,找到更具體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透過內向者優勢,增強自信心:

  1. 不要與外向人一較高下
  2. 要對發揮內向人的優勢有所自覺
  3. 自主選擇自己的工作

其中,意識到哪一項內向特質與工作上的成果相對應,是很重要的。例如,當客人回饋「謝謝你用心聆聽我們的需求」、「你不會強迫推銷,真好」這些話語,其實就已經點出內向者「耐心聆聽」、「設身處地」等特質。之後,便可以針對這點多多著墨,提供客人更加個人化的服務。
以客觀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成果,從其中找出自己的優勢並持續落實,對於增強自信心與職涯發展,都會形成良好的循環。
 

對「Just do it !」說不,以舒服的方式迎向挑戰

其實,完全內向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都有一部分的內向性格,也許是喜歡待在家充電、小劇場很多、不敢麻煩別人、老是為他人著想。
面對內向的自己,比起逼迫自己去社交、「踏出舒適圈」,不如增進能力範圍,從舒適圈裡出發,更能有效完成目標。
找到舒適圈與挑戰目標之間的距離,以舒服的方式,一步步地去彌補差距,會比老是告訴自己「Just do it ! 」有效。

 
對於內向者來說,能量有限,若是對每個目標都逼迫自己直接開始,最後可能會打擊自信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再次恢復能量,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要時時提醒自己,在可負荷的強度下做到極限,才是有效地「訓練」,不再逼迫自己挑戰、嘗試新的事物、目標,而是先練習好好地做好眼前的事務,穩扎穩打地向目標前進。
 

「每個人都有內向、外向兩種體系同時運作,

差別只是在哪個體系較佔優勢、較常使用而已。」

神經分析博士瑪蒂・蘭妮在《內向心理學》

不論是在《安靜是種超能力》還是《宅創業》書中,都提到內向、外向特質,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部分的人都兼具兩種特質。而且,兼具兩種特質的人,能夠安靜聆聽客戶,提案時又給人沈穩、直得信賴的感受,在職場上更有說服力與影響力。
因此,我們不需要向外向者看齊,或因此覺得身爲內向者很挫敗,我們與外向者一樣,都需要透過學習,逐步修正成中間性格的人。
 

書名: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
作者: 張瀞仁 
出版社:方舟文化 
Read it now 
 
 

書名:宅創業:內向者的時代來了!不必依附公司,宅在家也有出頭天!
作者: 井上ゆかり(YUKARI INOUE)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ad it now
 
 
 
 
推薦閱讀:
點亮內心的快樂方法!來自西藏醫師的生活智慧
理科太太FEAT.蔡依林:為什麼《脆弱的力量》會一日爆紅?
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下一步,我們可以怎麼做?《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