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家人無心的話刺傷你, 8 個步驟擺脫《情緒寄生》找回平衡的親密關係

「不准哭!」公共場合中,經常能聽到父母嚴厲的教導,伴隨著孩子淒厲的哭聲與路人的側目。
面對孩子巨大的情緒反應,家長通常會以「不准哭!」、「閉嘴!」、「好丟臉喔,你看大家都在看你耶。」等反應來嚇唬孩子,為的是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來「阻止」孩子當下不得宜的行為舉止。
《情緒寄生》書裡,作者許皓宜帶著女兒到高美濕地時,看到滿地的招潮蟹,女兒突如其來的大哭、急著要大人抱的反應,讓作者嚇了一大跳,雖然知道女兒個性比較內向,但初見招潮蟹時,沒有一般孩子所展露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恐懼。
 

 
「是什麼,讓她怕成這樣?」想起以前經常與先生吵架,夾在父母中間的女兒,當時應該也是如此害怕。想到這裡,作者才猛然醒悟,女兒不合邏輯的情緒反應,是過去沒有被好好安撫的情感所引發的。
所幸,作者對於情緒的「自我覺察力」幫助她收起過往的責備模式,不延續父母對自己採取的「打斷」方式,而是抱緊懷裡的孩子,慢慢撫平孩子心中的恐懼。
 

擁有自我覺察力後,小心掉入《情緒寄生》的陷阱

面對生活裡發生的事件,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常常會在心中浮現出過往相似的經歷,這就是開啟了對情緒的「自我覺察力」。
而作者身為心理諮商師,因為在臨床工作中,她發現許多人能夠意識到情緒。但卻在下一步找到源頭的關卡中,將注意力放在「為何他要這麼對待我」的問題裡。這麼一來,就像是將自己推進死胡同,怎麼轉都轉不出來。作者也將這樣的心理機制命名為「情緒寄生」。
 

 
相較於「情緒勒索」以一種不舒服的、被逼迫的感覺存在,「情緒寄生」好發於華人家庭,隱藏於生活細節之中,常常會因為已經習慣而被忽略。也因為常常將情緒投射在對方身上的,並非關係中的強者,大多是在關係中也曾受傷的弱者,使得被寄生的人難以察覺。
而作者也提出 8 個步驟,帶領大家將思緒轉個彎,把主詞從對方轉換到自己身上,換個方式思考「我為何讓他這麼對待我」,才不會讓自己被他人的情緒所寄生。
 

被他人的情緒寄生,你應該知道的 8 個步驟

情緒寄生不僅發生在親子關係中,在交友、親密關係裡也常常能見得到。
若意識到自己被他人的情緒寄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作者提供了 8 個步驟,一步一步地跟著她,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1. 想像對方的感受當你因對方的情緒感到悲傷、憤怒、無力,你可以將自己的負面感受乘以 3 至 10 倍,大概就是那位折磨你的人一直以來的心情。
  2. 減少負面情緒:因此,少哀怨、動怒,更不要與對方爭論。因為你的負面情緒愈強,寄生者從你身上汲取到的養分就更多。
  3. 找出原因:如果發現自己經常被情緒寄生,可能需要檢視自己被寄生的原因為何。
  4. 在傾訴的過程中思考:找 1 至 2 個理性的固定對象,傾聽你訴說與情緒寄生者之間的糾葛。但要記得在抱怨時,也要思考自己做了什麼,或是有哪些特質才會使得對方這樣。(才華耀眼、長相高傲,也有可能是特質之ㄧ)
  5. 調整自己:當你發現自己的某些行為或特質,導致你容易被別人情緒寄生。請進一步思考,是否想改變這些行為特質,若不想、不能改變,與其因此傷心,不如學習如何與這種情況共處。
  6. 不因此對自己失望:當情緒寄生對你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有可能是因為你平常樹立的敵人都靠攏再一起,不過這只不過是「物以類聚」法則,遲早都會發生,不需要因此傷心。
  7. 與對方慢慢磨合:情緒寄生者與宿主和解的方式,宜用平靜舒緩的磨合,而不是轟轟烈烈的結合,因為兩人是先天上的無法相處。
  8. 找到適合的相處方式:處於「情緒寄生」中,有時候,保持距離是最好的相愛方式,畢竟不是每種愛都適合熱烈的黏在一起。

 

 
在《情緒寄生》一書裡,舉了許多生活裡的例子,介紹 34 則真實案例,看見情緒陷阱的模樣,學習如何從「為何他要這麼對待我」的問句裡跳脫出來。
 

親子關係中常見的情緒寄生——鏡映效應

家人無心的一句話,不知為何,總是能輕易挑起情緒。
在讀《情緒寄生》時,書中的故事就是經常發生在生活裡的片段,讓人輕易地在其中找到共鳴,也重新思考過往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書中敘述的 34 個「情緒寄生」的效應裡,作者與父親之間的「鏡映效應」令我印象最深刻。
 

 
有天作者下班後到父母家接女兒,父親走向她,輕敲了車窗。還沒從工作的疲累中喘口氣的作者,直覺地搖下車窗,與父親對上眼後,他說:
 

「你千萬不要讓你女兒以後變得跟你一樣!」

 
這麼一句沒有前因後果的話立刻壓斷作者的理智線,再加上稍早與女兒在學習態度上起爭執,最直覺的聯想讓作者被父親惹到崩潰。她不發一語、氣憤地拉上車窗,直到離開,都不願再看父親一眼。
後來,作者才理解,父親跳躍的思考加上不善表達,吐出的那句話,其實是想說「女兒啊,不要把你和孩子的關係,變得像我和你一樣。
 

 
只是說出口的當下,對作者而言顯得太過突然、也過於簡略,需要多繞幾個彎,才能聽懂他的意思。但後來,作者卻也發現,在自己身上也有相同的影子,在與朋友相處時,自己的語言反應總比當下談天的脈絡快好幾拍。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我最無法適應父親的,或許也是我最無法適應自己的部分。」

 
這就是情緒的「鏡映效應」,我們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以為是對方的行為反應刺傷了自己,卻沒發現,其實傷口原本就在心裡,所以才對某些反應特別敏感。
也許,我們難以改變家人的說話方式,但我們可以試著思考「自己情緒反應為何如此之大」的原因,而不是掉入情緒寄生的陷阱,想著「為何爸爸都要這樣對我說話」。
 

 

「不管你的人生遇過多少鳥事,等到你對它們有了不同層次的懂得,你就重新獲得自由了。」

當自己突然有情緒湧上來,不妨問問自己為何會反應這麼大,再跟著作者的 8 個步驟來檢視與對方之間的關係,是否出現「情緒寄生」的現象。透過不同角度以重新了解情緒的來源後,我們才能從意識到它,進而與情緒共存或是放下它,重新獲得人生的自由。

 

 
書名: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作者: 許皓宜
繪者: 蔡杏元
出版社:遠流
Read it now
 
 
 
推薦閱讀:
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下一步,我們可以怎麼做?《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清除雜音,養成「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找回重新對焦世界的心智之眼
「以愛為名」的不安全感,錯了嗎?:正視脆弱,讓關係不再只有疼痛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