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心想事成?擁有「全局觀」看清人生定位,拒絕低水平的努力

我的人生,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潮期。

剛從大企業裸辭,信心滿滿的想靠著自己的力量,在新事業上闖出一片驚天動地。什麼品牌光環、什麼職稱加身,在我眼裡都不是個咖。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做,一定能心想事成!

因此,我每天從早到晚勤奮地寫文章,一週發佈 2 篇。我內心總期待這次的文章一定能爆款、能夠獲得大量的分享與轉發。但一次次的期待,都以落空收場。而 3 個月過去了,水面平靜的連一絲痕跡都沒有,連個打水飄所激起的小圈也沒見著。

寫文章
photo from pexel by Karolina Grabowska

某天,心裡實在是太鬱悶,於是決定在中興大學外的綠川散步也散心。突然,有件事情讓我眼睛一亮!

魚,竟然在逆流!?

我想起了蔣公曾講過鮭魚逆流的激勵故事,並悟出:「小魚都有這麼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然而在綠川,哪有什麼鮭魚,只有吃垃圾就會長大的吳郭魚啊!

我駐足看了一陣子,希望也能跟蔣公一樣,悟出激勵人心的大道理。沒想到,越看卻越灰心。這段綠川是階梯式的設計,水流順著階梯,一路地往下層流動。每當魚兒不小心被水流沖到下一階後,牠們就會拼盡全力的想回到原本的那一層:時而奮力跳躍、時而群策群力排列隊形,試圖找到最小阻力的方法。

我就這樣站在人行道上,低望著牠們 1 個小時,然而沒有一隻魚成功。這並不是因為牠們不夠努力,而是若能從我在河邊上的視角來看,就會清楚明白,這落差將近 1 公尺的階梯高度,任牠們怎麼跳,甚至練到了魚界的奧運跳高金牌等級,都無法成功。

逆流而上
photo from pexels by H Lam Kor

這時,我想到了自己。我現在這麼認真寫文章,是否也跟這些魚兒一樣,只是在做這種無謂的努力呢?我要如何擁有更高的視角,這樣才能看清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只是低水平的勤奮呢?

直到 3 年後的今天,我才完全理出個縝密的論點。若想要擁有人生成長的全局觀,其實 NLP 邏輯層次都完整地告訴我們了!在這段期間,我也成功出了自己的暢銷書與暢銷課程。幸好當時有依循這個論點,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格局,耐心且持續經營,從只會勤奮努力而不知道方向的迷茫中脫穎而出。

如何擁有人生成長的全局觀?

NLP 的邏輯層次由下到上共分為六層,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價值觀、願景、使命

1. 最底層:環境

若我們處在這一層,便常會覺得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是其他人或是環境的錯。

  • 大考考不好?都是隔壁同學一直擤鼻涕影響我,害我不能正常發揮!
  • 工作被老闆退件?老闆就是這麼機車,難怪一直未婚,誰敢跟他在一起啊!
  • 瘦身瘦不下來?我天生就是骨架重!

總之,所有的困局,都是因為我運氣不好,是這個世界負我!但有些人會發現,其實在人生中,我們能掌控的事情真的不多。對於那些不能掌控的事,就別太在意,而是專注在於自己能掌控的部份上。有了這樣的認知,恭喜你,就晉身到了第二階的行為層次。

2. 第二層:行為

在行為層次中,我們剛開始會很樂觀,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事!這完全闡明了我剛裸辭寫作的心態。又或是說,如果老覺得瘦身瘦不下來?那一定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便會立志一週運動 7 次,餐餐都吃雞胸肉!

運動
photo from pexels by Victor Freitas

但可惜的是,努力與方法是成長的兩條腿,若只有一條,是會跛腳的!

3. 第三層:能力

在這一層,我們知道要善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跳脫出低水平的努力。

然而有些人會太過熱衷於尋找各種「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導致有大量的輸入,卻沒有相對應的輸出或產出,當然也就無法 100% 得到理想中的結果。

4. 第四層:價值觀

這一層的人可說是效能代表人物,能明確地搞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以減肥來說,他們會知道「7 分靠飲食,3 分靠運動」是減肥的底層邏輯。因此,一定會優先在飲食上下最大的功夫,然後再借助運動雕塑體態。

選擇比努力重要,就是這層的核心理念。

5. 第五層:願景
這是一個很高的層次,能夠清晰回答「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人並不多。

願景
photot from pexels by Katya Wolf

當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之後,當內心有這個強烈的身分認同之後,所有的選擇、方法、和努力,都會集結起來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如果說,第一、二層的人,走在人行道上、第三、四層的人,速度只夠在慢車道上前行,那這樣全力前進的第五層,可說是到了快車道的級別,離解開人類終極探索的問題不遠了!

6. 第六層:使命

這層人就像是從外太空的視角,能看懂自己,能找到在有限的生命中,活著的意義,也能活出人類幸福的來源 – 利他。

你覺得自己,現在在哪一層呢?認清自己現在的層次雖然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 – 全局觀才是。擁有清晰的全局架構,我們才能成為自由的人。在面對問題時,才會懂得主動放棄情緒化的抱怨,勤努力、找方法、見身分、明意義。

photo from unsplash by Bench Accounting

將這個理論內化後,我每年都會為自己辦一場想像的喪禮。從「墓誌銘」思考自己的使命、從「想像理想中的樣子」找到未來 5 ~ 10 年的願景圖、並「確立所有事物的優先級」,也就是價值觀,之後才談年度計畫、具體專案方法、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

每天都很忙很努力,卻看不到希望?

說到行動,我們可以分成 2 個維度來看:向內和向外。

原子習慣》 這本書,穩坐了近 3 年博客來熱銷排行榜的榜首,想必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已經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也一步步認真的在培養好習慣。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我每天早起、運動、閱讀、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卻還是覺得看不到希望?還是覺得人生有點迷茫?

迷茫
photo from pexels by Monstera

我有!就在開頭那段人生低潮期,上述的好習慣我每天都做,生活從沒這麼規律過,身材也好到了一個新巔峰,但卻仍然無法擺脫低潮的陰影。最後,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行動,要分 2 個維度來執行。

養成好習慣的努力,都是圍繞自身展開的活動,是向內的成長,他可以說是我們重要的基石。但至於做得好不好,沒有嚴格的標準,像是,如果想養成運動的習慣,什麼叫做得好?是頻率、是強度、還是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可以了?

若想要感受到明顯的成長與希望,我們還需要在另一個維度上採取行動,也就是培養技能,進行有價值的創造。這些行動是圍繞著外界展開的,好壞和價值是由外界所評定的。

舉個例子,經營個人品牌的人經常說:「內容要時常更新,常與粉絲互動」。但為什麼你都已經努力地日更一年了,瀏覽人數卻仍沒有起色或慘不忍賭?也許,是時候暫停一下,仔細檢視自己的產出是否有「價值」。你可以問問自己:

  • 我的內容能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是改變一個觀念嗎?還是讓人情緒高漲後就回歸沉寂了?
  • 我的內容在一年、三年、五年後還有價值嗎?
photo from unsplash by Brooke Cagle

「價值交換」是這個社會運行的硬道理。只有當自身創造的價值足夠大時,我們才能強烈的被別人需要,才能參與到更大的社會交換中,並得到對等的回饋。

尤其近來 AI 和 ChatGPT 當道,隨便就可以產出懶人包、整理最新資訊,這些內容同質化嚴重,很容易被他人或 AI 代替。因此,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唯有不斷提高價值和創意,才能在與 AI 的大混戰中脫穎而出。

為了將向內與向外這 2 個維度,融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會將時間分成 4 種來管理:生存、夢想、好看、好玩。

生存和夢想時間屬於向外的維度,持續產出有價值的輸出,換取生活費以及未來的發展底氣。而好看與好玩時間則屬於向內維度,擁有健康的身體、透過閱讀養成內外皆美的氣質、並定期安排有趣的充電休息行程,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全局觀和 2 個維度的行動,是幫助我走出低潮期,活出高效工作、優雅生活的核心關鍵。祝福大家,都能在這麼浮躁的時代,保有一顆平靜的心,並充分實現出自我!


推薦書籍:

原子習慣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

推薦文章:

如何養成優雅早晨儀式?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蛻變階段

向射箭學習放鬆地努力,讓「成功」不只是目標而是必然的結果

完美主義者也可以「幸福」?給過於努力卻感到心累的你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