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前網紅小玉,因為使用深偽 (Deepfake)技術假造了百多位名人的不雅影片而被逮捕,引發輿論譁然,不少人同聲譴責!
想要直接體驗一下深偽技術,可以觀看以下影片:You Won’t Believe What Obama Says In This Video!
影片中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是靠深偽技術製造,聲音跟影像都幾可亂真。
《深度造假》的作者嚴峻地指出,目前的深偽技術,還仍在幼幼班的發展階段,未來會更加純熟,單憑人類肉眼、五感難以判斷真偽的時代,遲早會到來。
假新聞、認知戰難防,問題竟源自人類本性
近年來,假新聞與認知戰成了台灣社會頗受關心的一個議題。
有人斥責媒體協力放送假新聞,推動認知戰;有人責怪特定國家、政黨或政府養網軍,發動認知戰。
這些討論,使得假新聞或認知戰似乎只會鎖定特定領域進行攻擊。而實際上,認知戰與假新聞(或者稱之為假消息、造假文章)無所不在,深入每一個日常生活的領域。
好比說,娛樂圈與網紅名人,也常飽受假消息的傷害,韓國演藝圈不時傳出藝人因為網路霸凌而自殺的消息。而網路霸凌所使用的言論或文章,經常也是虛構捏造的假消息,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認知戰。
再好比說,企業或餐廳莫名被黑函謠言攻擊,這些黑函與謠言也是捏造、虛構,也是不實消息,卻可能誤導輿論或網民,造成被攻擊商家的聲譽、營收受損。
再廣義一點來說,人們在茶水間閒聊他人八卦,期間的加油添醋,也是造假,也是不實訊息,如果意圖使人名譽受損,其實也是認知戰。
而往根本來說,根據《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的觀點,從人類懂得說故事,編神話故事與歌謠來傳播訊息、傳遞文化開始,就是在虛構造假。以虛構敘述來達成所欲推動的目的,已經是認知作戰的開端。
以上不厭其煩地舉例,我想說的是,這些年,坊間對於「認知戰」與「假新聞」的媒體識讀作法,之所以成效不彰,很可能是因為,從根本上來說,虛構就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能力。
因此,光是從分辨資訊本身的真偽來進行媒體識讀或判定資訊是否可信,雖然有其道理,但實際效用不大。因為,人們從來就熱愛散播明知其為假的資訊,只要散佈此一消息對其有利的話!
所以,若指出某些報導或文章內容摻有虛構造假、是抹黑栽贓,雖然檯面上人們被迫接受那些不值得採納的答案。
然而,暗地裡,並不能防堵人們繼續傳播,或是相信那些造假文章背後所欲傳遞的價值信念。(虛構的故事或小說,就是人們明知內容為假,卻仍能接受假內容背後所欲傳遞之價值信念的典型案例)。
明知是假消息,為何選擇繼續傳播?
人性的幽微處,使得理性分辨資訊真偽的作法,並無法阻止人們傳播假消息,無法阻止人們相信假消息的意願,更無法阻止人們繼續利用假消息,進行認知戰或攻擊自己不喜歡的對象!
當然有人是被假消息誤導而傳播,然而,當這些人得知自己被騙時,卻未必會修正其認知,因為,那些人之所以相信這些假消息,很可能是背後的立場或利害關係與其一致的緣故。
若那些自己樂意接納的立場的文章被否證,被指出是造假,這些相信者可能萌生「逆火效應」(註1),以避免認知失調,進而維持內在一致性。
在我看來,當人類的造假資訊技術日漸進步,遲早會有一天,不靠專業科技根本無從分辨真偽。
而媒體識讀的重點,也許不再只是訊息本身是否經得起理性檢驗,而是能否快速地看出這些訊息生產者的立場,以及如果被擴散後,利益歸屬於誰?
也就是說,從資訊來源方的立場以及資訊擴散後的影響力(利益歸屬)來檢驗資訊即可。
如前述,明知造假卻仍樂意擴散的傳播者,通常就是因為立場、利益與這些訊息一致。那麼,反過來說,資訊的立場或利益與我方不一致時,我方就不擴散這些訊息,甚至會撰文反駁之,以降低其影響力。
註1:逆火效應:當人們面對挑戰自己信念的觀點或證據時,其信念強度會不減反增。出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之前在讀《日本頂尖知識YouTuber資訊彙整術》一書時,作者及川幸久在書中介紹其蒐集國際新聞,用以製作Youtube影片的方法時,讓我領悟了一件事情。
過往的媒體識讀大多以資訊消費者(閱聽人)的角度,給予檢視資訊真偽的建議,然而,也許我們可以將檢視資訊真偽的方法往上游推進,從資訊生產者的角度來學習判讀資訊真偽與影響力的方法!
及川在書裡提到,他在蒐集資料時會分辨一手、二手與三手資訊、檢視各家媒體背後的立場(通常與主事者、金主和廣告主的立場有關)。也會交叉比對同一事件在不同媒體(甚至是不同國家的媒體)的報導,找出事實的部分,排除意見或情緒性修辭的部分,避免被誤導。
除此之外,他還建立了自己可信的資訊來源資料庫,從媒體名單、專家學者乃至意見領袖,還有專業書籍書單等等。若碰到不懂的議題或概念時,會求教或查證,或找專門書籍來讀,或檢視專門學者的觀點。
在資訊戰中,明辨真偽的方法
有人問銀行員,你們都是怎麼分辨假鈔的?
銀行員說,我不知道怎麼分辨假鈔,但我每天經手大量新鈔,因此,當碰觸到不是真鈔的東西時,就能挑出來!
或許,這亦是究極的資訊真偽辨別術,若能經年累月的接觸有效的真資訊,那麼,碰到假資訊時,也就能夠輕鬆的挑出來,排除之。
有效接觸真資訊最好的方法,除了及川建立的可信媒體資料庫外,我還想再提出一個建議:
成為資訊生產者,不要只是消費
過往的媒體識讀,是在大眾媒體時代建立的基礎,當時生產資訊者少而消費者多,當大多數人沒機會生產資訊時,教導如何檢驗資訊真偽的方法,有其道理。
然而,如今幾乎人人都可以生產資訊,也需要生產資訊時,直接從「生產資訊」的角度切入,也是一種分辨資訊真偽、良莠、信效度與影響力的好方法!
懂得生產資訊的人,一定也懂得真正有效的資訊該怎麼製作?能夠判別得能夠煽動人心的資訊長什麼樣子?更懂得自己放到文章裡資訊從哪裡來?可不可信?是否為真?
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每個人都嫻熟資訊生產技術時,就再也沒有假消息能夠騙人,因為是否假消息一看便知。
到那個時候假消息還會繼續擴散嗎?
說實話,還是會,除了總還是有人不懂生產資訊的方法外(例如:年幼的孩童或不願意學習生產製造訊息技術者),更重要的是,人們之所以擴散假資訊,關鍵從來就不是被假資訊所蒙騙,而是擴散假資訊對自己有利。
只要散播的資訊對自己有利,無論真假,都還是繼續會有人傳播擴散之,否則就不會有人利用深偽技術製造影片,更不會有人樂意掏錢購買了。
畢竟,這些人都知道這些是假的,而且會對影片中的當事人有害,不是嗎?
延伸閱讀:
《讀解力》,大是文化
《數位監控》,時報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浪潮文化
《連結之戰》,行人
《後臉書時代》,天下雜誌
《戰狼來了》,新自然主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