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學-聽時書】創業投資人,投的是什麼?棒球嗎?《惡血》系列文 3

*註:首圖來源 vanityfair.com


《通勤學》是生鮮時書2019全新計畫,一個line原生的音頻學習平台,想利用每天通勤時間充實聊天話題嗎? 點此關注《通勤學》



經過昨天前天介紹,我想大家應該對《惡血》這本書跟伊莉莎白有初步的認識了,我們來說個有趣的數據,根據統計,去年Theranos解散後,投資人損失將近10億美元。
想想看,10億美元換成一張張的鈔票,要拿去丟水裡也要丟好一陣子,卻在這場騙局中瞬間蒸發。
可能你會說,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太貪心,但事實沒這麼簡單,當然啦,投資都是想賺錢,以霍姆斯的案例來看,她是真的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支持他的早期投資者,並不是頭殼壞去,而是真有勇氣。
你想想,如果時間拉回2004年,你會掏出真金白銀,來投資一位整天穿著牛仔褲,看起來屁屁的哈佛輟學生嗎?如果你不敢,那你可就錯過投資馬克左克伯跟他的臉書帝國了,那可是數以百倍的投資回報率。
如果你這幾年有注意創業圈的新聞,你可能會聽到很多關於創投的事蹟,今天我想藉由《惡血》這本書來談談,創投是怎麼一回事。

創業投資或稱風險投資,英文縮寫VC,台灣一般簡稱「創投」,指的是由創投公司、或基金,投資具有潛力的新創團隊,這筆投資常常有去無回,但也因為風險極高,報酬相對高。

銀行家阿瑟·洛克(Arthur Rock),可說是創業投資之父,他在創業都還在自己掏錢的時代,就透過幫人募資,幫助我們熟知的Intel公司成立,自己也成了Intel董事長。
而洛克也在1978年投資Apple 5萬美元,這筆錢在蘋果上市後,只花了兩年,就漲了200多倍。
你可能會想,當代兩間重要的科技公司他都有投資,所以他對趨勢了解很深囉?
但其實洛克的名言是:

「投資投得不是產品,而是投人。」

投資就是投人,這在創業圈已經不是秘密,但對圈外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事。
你想想,在投資股票時,你會對這間公司的產品跟未來發展進行一番調查,做點功課,用來評估這間公司未來會不會賺錢。
但創投面對的公司,往往都是很早期的狀態,以生鮮時書為例,我們幾次見創投的經驗,那時通勤學只有一份簡報,還有一個剛開發好,只有在我手中才不會出錯的產品雛形,這種時期,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往往都抓不準未來的發展性和可能性,能夠評估的,只有創辦人的背景、人格特質和態度。
說到這我想你可能也懂,為什麼投資人可能沒見過伊莉莎白・霍姆斯保密到家的產品,對生技產業一點都不熟悉,仍願意大筆大筆的投資下去。
對投資人來說,伊莉莎白的哈佛背景,模仿賈伯斯的高領毛衣,異於其他女性的低沈嗓音,對於改變世界的熱忱,都是極為加分的選項。
除了伊莉莎白的特質,前期加入的投資人,早期團隊成員,這些都是判斷這筆生意會不會成的依據,我想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投資人不等產品成功上市再投資,要在這麼早的階段就加入呢?
這也引出阿瑟·洛克的第二個投資法則:

「越早投資,越有機會獲得超額回報。」

《惡血》書中有個段落,邁克是一位創投,他在一開始錯過了Theranos的投資,那時候公司估值才四千萬美元,後來加入時,估值已經高達六十億美元,假設他一開始有投資,現在已經獲利15倍之多。
這就要說到創投圈的一個常態,一個成功的創投基金,他的收入往往是由他們投資最成功的一兩間公司帶來的,簡單來說就有點像是我們常聽到的80/20法則,百分之八十的收入由百分之二十的公司所創造。
對於投資Theranos的創投而言,比起投錯被騙錢,他們更怕錯過好公司。
昨天跟大家介紹霧件這個詞,今天再介紹一個名詞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中文翻作:「錯失恐懼症」,指的是人們因為恐懼自己錯過某些機會,沒參與到熱門的事物。
把FOMO放在創投身上來看,就是創投害怕自己沒投到Google,沒投到Facebook,沒跟到上升期的火箭,有點像是新聞台沒有派記者到熱門議題的現場一樣,一但大家有你沒有,接下來就是你受到責罵的時候。
聽完今天的內容,你可能就可以理解一些為什麼一些莫名其妙的創業項目,卻能獲得大筆投資的原因,根據今天的推論,如果你是創投,回到《惡血》這本書的歷史場景中,你可能也會毫不猶豫地拿出資金。
明天,讓我們來進入最後一個章節,來聊聊推倒伊莉莎白・霍姆斯的調查,是怎麼進行的。
快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想了解創投的朋友吧!
 


現在加入LINE官方帳號「通勤學」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每天5分鐘一起《聽時書》
聽生鮮時書創辦人鮪魚每日分享學習心得。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