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閱讀書單:知識變現讀什麼?10 本好書打造翻轉人生的逆思維(下)

上一篇劉奕酉作家與我們分享了五本商業好書,作為一位知識雇用者,他十分關注職場生產力、知識變現的商管書籍,接續上一篇,他將繼續分享今年出版的 10 本好書,包括以下 4 個面向:

  1. 從思維帶來行動的改變 
  2. 向經典學習商業思維
  3. 用閱讀與產出來翻轉人生
  4. 善用數據為說服力加值

《雜訊時代的高效資料整理術》

玲木進介/東販出版

「會帶來成果的有用資訊約占兩成,其餘八成都是可丟棄的雜訊。」玲木進介

資訊的豐富,反而造成注意力匱乏

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對於有價值的資訊,增加了更多無意義、沒價值的雜訊。作者玲木進介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指出,八二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近八成的資訊都可以捨棄,是不需要的。

如何辨識出具有價值的資訊?成為這個社會上必備的能力之一。

如果想要輸入所有資訊,再將想傳達的訊息全部輸出,那麼時間再多也不夠用。換言之,能取得成果的人,運用資訊的能力肯定勝過其他人。

在企業授課時,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該如何將蒐集來的資訊整理為簡明扼要的輸出結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更重要的是減少不必要的資訊蒐集,才是根本之道。沒有意義的資訊,不僅花費時間與精力過濾,就算整理為結構化的輸出結果,也不具價值。

photo from pexel by Christina Morillo

事實上,八成的資訊可以捨棄

如何認清兩成的重要資訊並善用,就是高效產出價值的關鍵:先提煉、再提升價值。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ISO」的資訊運用模型,包括輸入(Input)、整理(Seiri)與輸出(Output)三個步驟。事實上,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資訊處理模型 IPO,只不過作者為了標新立異而自創一種模型,刻意用「整理」(Seiri)取代「處理」(Process)的說法。

我們還是可以用「IPO」來理解,並與經驗中已知的知識進行連結。

有別於一般對於資訊處理的做法。作者格外強調,在這 3 個步驟都要設置「濾鏡」來層層過濾掉雜訊,而不是在整理或輸出階段才一次性來處理雜訊。工作的時候難免會接觸到複雜難解的資訊,這時有意識地設定濾鏡來過濾資訊就顯得更為重要。

高效處理資訊或是高產出,其實就是過濾雜訊的本事。當然,如果一開始就遠離雜訊,更可以省下濾除雜訊的時間與精力。

資訊
photo from unsplash by Campbell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工作的成果,取決於你將注意力放在哪裡。

要擺脫「大量資訊」和「新的資訊」的誘惑,就必須清楚知道「注意力要放在哪裡」以及「重視通用性資訊」。

所謂通用性資訊,與資訊取得的新舊無關,是在任何時代都有意義的基本資訊。

我認為「思維」與「框架」都是屬於這樣的通用性資訊,向「歷史」學習也是一種。運用這些通用性資訊來思考,可以看清許多資訊中的結構與本質,就不容易被資訊的新或舊影響。

此外,打造不受雜訊影響的環境、策略性的規劃時間利用的方式,都是高效工作者遠離雜訊的有效做法。這本書十分推薦給不擅長整理資訊,以及希望提升資訊產出品質的讀者。

《高效內化知識、輕鬆學以致用的神速圖解法》

日高由美子/采實文化

「沒有畫畫天分也沒關係,只要掌握三元素,任何人都能成為圖解達人。」日高由美子

大輸出時代,你至少該懂得一種技巧。​

寫作、簡報、圖像、聲音或肢體,都是一種輸出的媒介,將概念、想法與知識等內容具象地表現出來。我會建議你至少掌握一種媒介的使用技巧,因為這是少數兼具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的跨領域技能。​

如果你問我,應該要學哪一種?我會說是視覺圖解。​

視覺圖解,說穿了就是圖像與文字的組合。​圖像好理解、文字好記憶,只要你懂得掌握這兩者的組合運用,就能用視覺圖解來溝通、表達或呈現你的想法。​

圖像
photo from pexels by Thisisengineering

但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覺得好難?這是因為當傳達的資訊越多,就需要一些技巧來降低理解的門檻,讓人覺得一看就懂,不需要多餘的說明。​如果能有一套系統化的做法,就像樂高的說明書一樣,依樣畫葫蘆照著做,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視覺圖解的技巧。​​

作者日高由美子在書中提到箭頭、圓形和人形,就是構成圖解的三大元素。不過我想簡化這個說法,只要箭頭和圓形就可以完成一次圖解的過程。

「擅長表達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會畫畫的人,另一種是不會畫畫但懂得用線條和幾何圖案表現想法的人。不管你是哪一種人,這本書都可以讓你做得更好。」​這是我給這本書的推薦語。​

我想,你可以把這本書視為圖解學習指南,按照書中提供的課題,7 天就可以把圖解變成你的一項武器。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我相信這項武器可以解放你的大腦,讓想法更有效率的被傳達。

今年也有不少與視覺圖解有關的好書,像是《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用圖像解決問題的視覺思考大全》也很推薦閱讀。但願每位對視覺圖解有興趣的讀者,都能懂得用圖解展現你的想法、翻轉你的人生!

《知識複利》

何則文、高永祺/遠流出版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何則文、高永祺

這些年,關於知識變現、時間複利,我們聽過不少。但什麼是知識複利呢?

專業知識的價值,是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上的問題,進而獲得報酬與信譽;如果能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知識產品,就能創造出知識的剩餘價值

比方說,我將做好提案簡報的技巧與經驗寫成一篇文章,發表在經理人月刊的專欄上,獲得了一份稿費和名聲,就創造出了剩餘價值;如果我將職場上提案簡報相關的技巧與經驗寫成一本書,是不是又可以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版稅和知名度)?然後又創造出更多的剩餘價值(演講、授課與其他邀約)。

透過不斷延伸的「知識產品化」過程,就能讓專業知識的剩餘價值不斷疊加,甚至超過原本我們在工作上的報酬與信譽,創造出知識的溢價空間,這就是知識複利的力量。

知識複利,對我來說就是創造知識的複利效應。

書中提到知識複利的本質,是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也就是透過過去的累積,幫助未來能成長得更快,有更多元的變現機會。對「職場工作者」來說,知識複利可以幫助你從「低效益學習陷阱」與「單一工作收入陷阱」中脫困。

photo from pexels by Tima Miroshnichenko

​這本《知識複利》可以說是濃縮了兩位作者經營個人品牌與知識產品多年來的心得,同時也涵蓋了多位成功知識型個人品牌的經驗說法,可以說參考價值極高。

但也正如書中所說的:別人無法告訴你人生的答案。

有志打造知識型個人品牌,或是希望透過知識變現創造更多可能性的人,不妨將這本書當作實踐的原則,進而找出自己的策略方向與戰術組合。以我自己為例,即便是成為知識型自雇者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也有自成一脈的系統化做法,仍然從這本書中獲益良多!

這些年做為知識型自雇者的心得是:累積的是專業,變現的是信任。

雖然我們都在談知識複利、知識變現,但其實知識本身無法變現,而是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專業技能,然後形成解決方案,再透過產出來得到相應價值,包括金錢貨幣、社交貨幣。而在最後一段變現的過程中,無論是直接變現、協同變現或是藉由知識產品變現,其實靠的是信任感的兌現。

想想看,市場上可能存在著許多和自己一樣的知識型個人品牌,甚至比自己更好。那麼,客戶為什麼選擇我?當既有客戶發現市場上有更好的知識產品時,為什麼還是會選擇我?關鍵還是在於彼此之間的連結與信任感。

透過內容創作、塑造個人品牌、累積信任資產、產生知識複利,形成一個變現飛輪。

善用數據為說服力加值

《資料故事時代》

布倫特.戴克斯/大牌出版

「在大數據時代,懂得解讀資料、加以視覺化,並拿來溝通、驅使對方行動,

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技能。」布倫特.戴克斯

關於如何運用數據說故事,是我看過最棒的一本書!

作者布倫特.戴克斯是一位商業分析師,曾為微軟、亞馬遜等大型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他指出在大數據時代,即使不是數據分析師或資料科學家,在工作上也可能會運用到大量的數據與資訊,懂得解讀資料、加以視覺化,並拿來溝通、驅使對方行動,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技能。

事實上,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哈爾.威里安也曾提出相似的看法。

不只是讓數據說話,更要說一個好故事。光是將數據繪製成視覺化的圖表是不夠的,還要結合敘事的技巧。在這本書中,作者引用了大量電影、小說、商業實例和歷史故事,反覆地告訴讀者如何巧妙地結合「數據、視覺與敘事」這 3 個關鍵要素,得以有效傳達訊息、吸引受眾,又能驅動改變。 

在最後兩個章節中所提到的 7 個原則,更是對使用數據說故事的重要提醒。包括挑選合適的資料與呈現方式,再根據要傳達的訊息來調整視覺效果;消除不要的雜訊,將注意力集中在重點上;讓資料顯得平易近人、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要讓人信任你的數字。

如果你在工作上需要大量運用到數據來提升說服力,那麼這本書絕不能錯過!

《用數字說出好故事》

奇普.希思、卡拉.史塔爾/商周出版

「我們若是無法將數字詮釋為更為直覺式的體驗,就會輕易地讓資訊溜走。」

奇普.希思、卡拉.史塔爾

數字本身沒有意義,除非我們賦予比較的基準或特殊的含義,將數字轉化為有意義的資訊、洞察或發現。很多人對數字無感,是因為不懂得如何使用與解釋它。​

「如果你完成了這項任務,我會給你很多獎金。」​

如果是你,會如何解讀這句話?我的很多,可能在你眼中不算多,甚至很少。當我們無法將數字用更為直觀的方式來說明,就可能造成誤解;在職場上,員工努力蒐集資訊為了做出正確的決定,但決策者如果對這些數字沒有一點概念,所有的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或許我們可以說是決策者或其他人的問題,但實際上受到影響的不只是他們,也包括我們自己的職涯發展、資源爭取或是工作上的推進。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做為我們學習如何使用數字溝通、如何解釋數字的理由。​

這本《用數字說出好故事》的內容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提供了許多克服「數字無感」的小技巧,利用心理學原理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數字、正確的詮釋數字,讓觀看數字的人更有感、做出正確判斷。​

數字
photo from pexels by Artem Podrez

本書的作者之一,史丹佛商學院教授,奇普.希思,也是著名的希思兄弟。

他與丹.希思都是資深心理學專家,出版了許多暢銷書籍,像是《零偏見決斷法》《學會改變》《上游思維》《黏力》《關鍵時刻》等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這本《用數字說出好故事》使用相對簡單的方式,用了大量的對比舉例來讓讀者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總結來說,我認為包括 3 項原則:​

  • 簡單化:使用簡單的數字、簡單的方式,來詮釋所有的數字​
  • 具體感:使用熟悉、具體、人性化的比例,幫助對方理解數字​
  • 關聯性:使用感性、驚奇和別具意義的數字,促使對方思考或採取行動​

如果你希望能更好的「說明」數字,或是藉由數字來「打動」對方採取行動,這本書會給你許多馬上能派上用處的建議的。

以上就是我推薦給各位的 10 本書單,讓你從思維上帶來改變、向經典學習商業知識、用閱讀與產出來翻轉人生,懂得用數據來為說服力加值!

推薦文章:

2022 閱讀書單:知識變現讀什麼?10 本好書打造翻轉人生的逆思維(上)

有效溝通:用「規範」設計良好的「對話」,縮短冗長的無效討論

一隻手機拍出千萬瀏覽 Vlog!日本建築師搖身一變成世界級百萬創作者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