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用「呼吸」找回前進的動力

暑假是許多學生的轉捩點,有的開始打工實習、提早當兵,為自己未來的工作機會暖身,不過面對迷網的未來,撲天蓋地的選擇,我們總是焦慮大於歡喜,初入職場的學子更是掀起一波焦慮潮。

對於未來的選擇,我們總是覺得不知從何選起,猶如走鋼絲一般,生怕選錯就掉進萬丈深淵。越想越累,只想要躺到床上,希望明天的自己能做出選擇。

沮喪 迷惘 未來
photo from pexels by Alex Green

推動選擇的不是理性,是排山倒海的焦慮

做選擇時,我們時常把討論重心放在——如何理性判斷資料,卻忘記現實中,人在思考時都是夾雜情緒,通常推動我們做選擇的,不是清楚的資訊,而是負面的情緒。

我曾經在大一時,在思考轉學考的準備,但同時又怕放掉學校的課程,沒有退路。那天晚上,因為一堂在校必修課的學分,使我輾轉難眠,難以呼吸。從一堂課想到我的工作的選擇。

那時腦海中已經不再是轉學考,而是只剩下一個聲音,我會不會做錯選擇,毀了人生。

而帶著這種恐懼,上網查考試相關資料,被大量的垃圾資訊淹沒,其中還夾雜恐懼行銷的補習班廣告。多數的留言更像是抒發人生的不滿,駭人的消息滿天飛,文組會餓死、理組會累死、不理財會窮死,我的未來橫豎都是死。

恐懼 選擇
photo from pexels by Bob Price

如何從大量的垃圾堆中找出寶物就夠難了,還要想辦法不被恐懼淹沒。

原本是主動爭取更好的未來,最後卻成了被恐懼推動的空殼。

因此最困難的不是如何判斷,重點是「如何不在恐懼與焦慮下,做選擇。」

隔天醒來,因為睡眠的關係,恐懼退了一大半,覺得我與昨天的狀態判若兩人,好像昨晚是被恐懼附身。

我開始對情緒產生好奇,翻遍有關情緒控管的書,期望能改善焦慮與恐懼的問題。

但看來看去總覺得隔靴搔癢,全在教你認識情緒,告訴你情緒的壞處,正向思考。知識理論都具備了,「該怎麼做的方法」卻缺少了,知道生氣不好,不代表你就不會生氣。情緒與理智無法輕易整合,就像面對前任時,理智上想要討厭他,心裡卻又放不下原本喜歡他的感覺。

整合情緒與理性,重啟被壓力吞噬的熱忱

後來我從佛、道、印度瑜伽士的修行中找到答案,粗分東西方對於知識追求的差別,就像是游泳選手和游泳教練。東方注重「親知」透過實際修行,突破自我;西方注重「析知」透過觀察分析,找到普遍性的真理。兩個都重要,不過講到修身養性,東方更能提供方法修行。

於是我開始接觸冥想,將焦急疲倦的身心沈澱下來,尋找生命本來面目。

佛家有個動人的比喻,「人本來都是一片天空,偶爾會有煩惱烏雲漂來,但烏雲越積越多,反而錯把烏雲當作自己,甚至害怕撥開烏雲看到天空。」

這回答了我許久的疑問「錯誤將壓力與成功劃上等號,充滿焦慮的人生,真的是值得追求的生活嗎?」

從思想到靜坐呼吸,我找回平靜,甚至重燃被壓力澆熄的熱忱,開始期待每個早晨,看見窗外的陽光。

陽光 熱忱 興趣
photo from unsplash by Anthony Tran

不過因為注重個人經驗,也就容易各說各話,因此推薦這本書《靜坐的科學》,作者楊定一是生物化學與醫學雙博士,有別於宗教信仰的論述,從當代研究成果,結合健康醫學的原理,點出靜坐的效果。

從生物學來看,呼吸是唯一可以透過大腦控制,也可以不受控制的生理活動。人有兩套神經系統,一個是壓力神經系統,會促進新陳代謝,進入備戰狀態。另一個是主管放鬆的副交感神經,負責消化與休息。

現代人一醒來,面對的是一連串的壓力,長期處於壓力神經的控制底下。胸悶肩膀痛成常態,被生活壓著喘不過氣來,《呼吸的科學》書中也指出「焦慮與頻繁淺快的胸式呼吸有關」,而且養成習慣之後,身體就不再主動調整。

但是,習慣可以改變,身體的可塑性很強,只要有意識「呼吸」,就能將身體主導權切換成副交感神經系統。

在1988年〈生理科學新知〉論文中,觀測靜坐後的身體狀態,心跳和呼吸速率減緩,新陳代謝變慢,像是生物夏眠的舒服狀態,而同時偵測腦波,顯示人仍在清醒狀態,具備清楚的判斷力。

從先人的修行體悟,到現在醫學證實,「呼吸」能大幅改善身心,減緩壓力。而以下是我從自身經驗,挑選出書中有效的方法。

呼吸的方式:數息觀息、瓶子瑜伽

各種靜坐的共通點都圍繞著呼吸,對於都市快生活的男女,講求方便效率,最為適合。

ㄧ、數息、觀息:訓練專注力與呼吸練習,先從數息開始,在一吸一吐時,心中默念算數,從一到十,不停循環。等到習慣時,便能在數數的同時,觀察呼吸的狀況,結合數息與觀息。

對於頭腦爆炸的人,能將全部的精力只專注於呼吸及數數上,大腦中紛亂的念頭就會慢慢沈澱,堅硬的肩膀也隨著呼吸緩緩放下,身心都沈澱下來。

呼吸 休息 冥想
photo from pexels by Natalie

我之前難以入睡時,就會開始數息,搭配冥想音樂,頭腦跟身體就會知道,我準備要休息了。可以增加儀式感,好好找個地方坐著,選自己喜歡的方式,放鬆香氛或精油,能更快進入狀況。切記不論是躺著或坐著,確保脊椎是自然伸直的狀態。

對於睡眠品質也會有巨大改善,睡眠是為了抵抗壓力,甚至被用來躲避窒息的現實,所以透過靜坐練習,睜開眼不再只有壓力,自然睡眠品質提升。

二、瓶子瑜伽:是一個源自西藏和印度傳統的瑜伽技術,淨化散亂的身心狀態。

將自己想像成一個充滿光明、不斷變大的瓶子,盡量吸進空氣並保持住,不要輕易將任何氣吐掉。當你覺得無法再堅持時,輕輕地再堅持一下,真的守不住時,用力將氣全部吐掉。推薦重複三次。

過程中,訓練專注力、毅力以及肺活量。一吸一吐之間,又調動副交感神經,將身體的壓力去除。

有時恐懼會侷限我們的眼界,將自己逼入牆角。在靜坐之後,才有心力去接觸更大的世界。

身心狀態
photo from unsplash by A. L.

人生不是一條鋼索,不會有絕對的路徑,而是每一次選擇堆積出來的。

而別人的成功故事,都是梳理出來的,因此看起來像是明確的一條路,但其實更多的時候,在當下做出的選擇,當事人要到好幾年後才發現其帶來的影響。

假如真的很怕做錯選擇的話,有個簡單的小方法,在每次選擇時,都更認真詢問自己,嘗試靠近自己喜歡的那一邊,那麼下次的選擇就會離你想要的生活更近,自然就不必在乎別人的擔憂。

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理想世界裡,真心熱愛自己的選擇。

在重要的人生時刻,放下恐懼,給自己 30 分鐘,坐下好好來呼吸沈澱,真誠的面對自己,自然就有了勇氣繼續前進。


推薦書籍:

書名:《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21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

作者: 楊定一、楊元寧
出版社:天下生活

>>【正念健心房】覺察自我 x 穩定內在 x 減緩焦慮

推薦文章:

清除雜音,養成「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找回重新對焦世界的心智之眼

誠實地「情緒書寫」,引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比《魷魚遊戲》更加殘酷的街頭,那些無家者面臨的困境 —— 專訪芒草心社工李佳庭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