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元學習,反而能成就一代奇才?一談《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與 3 大典範故事

隨著時代轉變,網路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也越來越追求「擁有自己的志業」。我們被鼓舞斜槓創業、享受更多有趣的興趣…彷彿這是一種時代趨勢。

正因為如此,談論人們可以擁有多種職業、興趣的內容越來越多了。

在這其中,有一位人物你或許也有聽聞過,那就是:《沒定性是種優勢》這本書的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

她的出名是早在 2018 年一場全球超人氣 TED 講座「為何某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

這場分享,艾蜜莉談到她自己是如何輾轉在各種領域間,擁有斜槓生活、成就複業,並且將自己稱為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

這場講座在全球創下超過 530 萬收看人次、演講被翻譯成 36 種語言,而後來艾蜜莉也寫下《沒定性是種優勢》這本書,深度詳談她TED講座中提及的「多重潛能者」概念,更談到 4 種模式去發揮你作為多重潛能者的無限潛力。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場TED演講,實在非常喜歡!

因為當時我已經開始自己的跨領域學習了,我在大學主修哲學時,同時學 wordpress 架站、SEO 搜尋引擎優化、網路廣告等等,徜徉在各式網路課程中…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多重潛能者」,並且以此為傲(笑)。

Photo from Unsplash by Ilyuza Mingazova

只是,隨著時間推演,直至今日,我以「網路商業模式顧問」的職業角色工作。累積了些專業與合作夥伴,卻也對於「多重潛能者」有了更深刻的詮釋。

我發掘「多重潛能者」其實指的不該是特定的某些人,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實踐的寬廣選擇。

其實,往往是隨心所至、各處探索、拓展視野、跨界學習、多元交流…這些才會醞釀出充滿格局又精彩的「傑出」。

而我將要在這篇文章中分享:

  1. 為什麼「跨領域學習」反而才是成就傑出的關鍵?談談一個心理學案例
  2. 打破「專精單一領域」的迷思:席捲歐洲的女樂手,一天只練琴 1 小時
  3. 多元經歷與淬煉!成就出經典的 5 位典範

為什麼「跨域學習」才是成就傑出的關鍵?

所謂傑出人士,應該是可以靈活解決面臨的問題,甚至是開創出新局面。

然而,如果持續只深耕一個主題,反而會讓腦袋一直往深處鑽,卻跳不出來看到整個局面的需要。

而「跨領域學習」背後最厲害的能力,其實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

這樣一來,「交叉學習」反而可以用讓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突破難關。說得更簡單些, 一個「懂得融會貫通、擁有不同專業知識、社會經驗的人」,比起一個「長年專精於單一領域」的專家,其實更容易與人合作、靈活解決問題、發現趨勢並開創。

Photo from Pexel by Cottonbro

如果這種描述,對你而言還是有些抽象…那我們來做個心理學案例的測驗,

體會看看:自己能夠活用跨領域思維,是什麼樣的感覺?

以下是在《跨能致勝》這本書中,作者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提到的一段文字,描述著名心理學家卡爾.鄧克(Karl Duncker) 提出的一個假設問題。

我發覺這個假設問題與後面相連的兩段故事,明明一件是醫學難題、一件是攻城故事、一件則是救火人員的經歷,這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放在一起卻會不知不覺讓超過80%的人解決第一件醫學難題。

隨著閱讀的脈絡,實在是非常有趣的奇妙感受!讓我們來感受看看吧!

「1930年代,心理學家卡爾.鄧克(Karl Duncker) 在研究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假設問題:

『假設你是一位醫師,病人罹患胃癌,不能動手術;但若不摧毀腫瘤,病人會喪命。某種放射線能用來摧毀腫瘤,若在足夠強度下一次全部照射到腫瘤,腫瘤會被摧毀。

但不幸的是,在這種強度下,放射線穿過的健康組織也會毀掉,而若調降強度,健康組織不受影響,但腫瘤也安然無事。

試問何種方法能既摧毀腫瘤,又保全健康組織?』

現在你要拯救病人,但放射線不能太強、也不可太弱,該怎麼辦呢?

Photo from Pexel by Anna Shvets

在你思考之際,先來讀一個小故事吧!

曾經有個將軍從一個暴君手上搶下某國中央的一座堡壘,如果他能讓所有軍隊同時集結到堡壘外,毫無疑問攻得下來。從堡壘有許多條小路往外輻射出去,但路上埋有地雷,唯有小部隊能安然通過。

於是將軍想出一個計畫,把大軍分成許多小隊,各隊從不同小路攻向堡壘,並各自帶著錶,經過對時….同時抵達堡壘,成功攻下堡壘,推翻了暴君。

你解救病患了嗎?這邊再讀最後一個故事:

許多年前,某個小鎮的救火隊長來到失火的柴房旁救火…附近沒有消防栓,但有一座湖,所以有很多水。數十個居民已經在提水桶救火,但是杯水車薪沒有用。

救火隊長見狀忽然叫居民停下來,….把水桶裝滿,圍著火場繞成一圈,數到三,一起把水潑出去。火勢立刻變小,不久後熄滅。」

你解救病患了嗎?

不知道聽完以上這段描述,你想出拯救胃癌病患的解答了嗎?

Photo from Pexel by RODNAE Productions

《跨能致勝》的作者大衛.艾波斯坦説:其實一開始幾乎沒有人解出這題,但是隨著故事分享,將近所有人都解開了。

聽完堡壘故事大約30%解開問題,而聽完堡壘故事與救火故事,就大約50%的人解開。最後,聽完兩個故事,加上「知道」要靠兩個故事協助解題後,就大約80%的人成功了。

拯救胃癌病患的答案是:

醫師可以從不同角度把低強度的放射線照向腫瘤,健康組織會完好無損,各放射線只聚焦於腫瘤,總強度夠高,足以摧毀之。

這就像是將軍把小隊分頭前往堡壘、同時發布攻擊,也像是救火隊長叫居民圍成一圈同時潑水。其實全都是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感覺就是為什麼跨領域的接觸,反而會讓我們「成就傑出」。

因為我們會因跨領域、多元的接觸,讓我們的視野開闊,擁有靈活有深度的舉一反三能力,這一能力也讓我們回到單一領域中反而成為獨樹一格的傑出人才。

打破「專精單一領域」的迷思!

就連巴菲特的長期合夥人查理.蒙格,都曾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這本書中,不斷提及:

人們應該盡可能的獲取跨領域的基本教育,像是

  1. 數學的複利、代數、概率論;
  2. 工程學的品質管理;
  3. 統計學的分布型態;
  4. 心理學的誤判心理;
  5. 經濟學的規模優勢、邊際效益、機會成本等等…

他甚至曾說:「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指的是現今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讓專才只專精於一個領域,導致多數人只有單一思考,只能單一地理解這個世界,就像手裡只有一把錘子的人,只能以一種方式來處理自己所面臨的所有問題。

知識,應該我們遨遊世界的翅膀,而不是我們狹隘的牢籠。

Photo from Pexel by Yaroslav Shuraev

要知道,查理.蒙格出生於1924年,所以他現今已經98歲,但依然頭腦聰明清晰,而且持續每日閱讀學習。完全實踐著自己跨領域、持續學習的理念!

真實故事:席捲歐洲的女樂手,一天只練琴 1 小時

除此之外,我在《跨能致勝》這本書中還讀到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談及在17世紀巴洛克音樂時代,那個「器樂」經歷天翻地覆改革的時代,有些樂器是全新發明,例如鋼琴;

有些樂器是舊版改造等等…總而言之,那也是協奏曲(獨奏與合奏交織而出的演出)問世的年代,音樂家地位非常崇高。

可以想見,那個年代是樂器之多、演唱者的技巧也要非常高超才會深獲歐洲各地皇戚貴族、伯爵教士的喜愛,也是在那個年代,著名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安東尼奧·韋瓦第崛起。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而韋瓦第的出名,其實和歐洲的一群技藝高超的女樂手有關,那就是女聲樂團(figlie del coro)。

女聲樂團很神奇,她們每一個人擅長各式各樣的樂器與演唱、新的歌曲總是很快上手、樂風又能各種創新,很快就成就了水都威尼斯成為音樂勝地,而且還因此屹立不搖長達一個世紀。

那時候人們稱她們為「音樂奇才」,而且在男性演奏者的天下,她們不只是女性的身份讓人訝異,而且技巧還能與知名男樂手媲美。

18世紀的作曲家兼史學家柏尼私下看他們演出就曾說:「對於他們精湛演出的一分一秒,不僅得以聆聽,還能觀看,當真令人驚奇,她們就在我面前演奏小提琴、雙簧管、法國號、大鍵琴,種種次中音與低音樂器,甚至是低音提琴」更令人好奇的是:『這群年輕樂手常換樂器』」

Photo from Pexel by Cottonbro

然而,這群「音樂奇才」究竟是誰?為什麼能夠擁有一身音樂絕技、深獲青睞?

其實,她們是一群教會收留的孤兒,因為1630年瘟疫爆發,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而教會發覺人們變得「格外有悔罪知情」,音樂因而變得重要。所以這些孩子們也才練曲表演。

然而,因為工作和雜物佔據了大多數時間,因此她們的音樂訓練是每週二、週四、週六有正課,剩餘時間她們一天只准練習音樂一小時,而且她們同時練習很多種樂器

Photo from Pexel by Mart Production

在《跨能致勝》書中也有這麼一段話:

「她們助作曲家踏進前所未見的高度,如同橋樑讓巴洛克作曲家邁向古典樂巨匠,像是

  • 巴哈:改編韋瓦第的協奏曲
  • 海頓:專門替多才多藝的女聲樂手碧切塔譜曲
  • 莫札特:與父親造訪某間慈善之家時仍是個孩子,離開時蛻變為少年音樂家。 由於她們擅長各形各色的樂器,音樂實驗得以自在揮灑,替現代管弦樂奠定基礎。根據音樂理論家丹尼斯.阿諾德(Denis Arnold)的說法,女聲樂團促進的教會音樂現代化無比重要,若非這些威尼斯孤女,莫札特的經典聖曲『也許根本不會問世』。」

然而,這樣一群厲害的樂手,她們的學習方式卻是完全不符合當今對於樂曲的認知、不符合刻意練習的原理,因為刻意練習是專注在練習單一技能,她們卻是交錯探索、多元訓練,交織出一種對旋律與樂器皆熟捻的奇才。

多元「線上自學」,也能開啟職涯廣度

這讓我想到,大學時期我學分析哲學,探討「語句邏輯」和邏輯結構,這在當時是非常抽象的一種技能(似乎也沒什麼用?),好像就是一直在延伸、探討本質、辯論思考…無止無境的感覺。

但是,直到出社會以後,我發現這讓我任職編輯時,文章邏輯很好,很懂得回扣主旨、很快能抓到核心亮點,再到SEO搜尋引擎優化、廣告投放等等的線上自學,都意外得上手很快。(而且很難界定這是因為哲學邏輯訓練、文章編輯經歷,還是因為一直在自學的學習效率提升…)

之後幾年,我開始接案為客戶架網站,也發現自己除了「網站技術」,還可以再客戶很需要的文案和產品服務呈現上提供幫助。

這相較於純粹的「文案編輯」、「網站工程」、「視覺設計」,或是純粹的「廣告行銷」,都還來得貼近客戶需求,不論是思維或溝通方式都更順暢。

Photo from Pexel by Alexander Suhorucov

可是,這種綜合型的能力,我可以肯定絕對不是「一種技能」練就的。反倒是隨著興趣和經歷,多元去探索去學習才越發累積出來。

而且在近距離觀察不同品牌老闆、自媒體人經營品牌時,我發現現在這個時代:

比起以往的「單一領域專精」,現在更需要經營者擁有多種專業技能、內涵,才能成就一個品牌的成功。

然而,好消息是,我們真的「可以多軌學習」、也會因此越學越熟練,就像是那群歐洲女樂手一樣,反而會因為接觸的多,而讓我們成長更快、職涯廣度與機會也更多。

只是,傳統習慣的思維會讓我們誤以為「擇一專精」是標準、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因為這樣的傳統價值觀,而壓抑自己多元的人生可能性,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多元經歷與淬煉!成就出經典的 5 位典範

除了前面《跨能致勝》書中提及的歐洲女樂手以外,我們生活周遭還有更多因為多元經歷而淬煉出的「典範人物」。

金馬影帝、高情商人才:黃渤

像是金馬影帝黃渤,是以「喜劇形象」著稱的實力派演員,主要的電影作品有《瘋狂的石頭》《鬥牛》《人再囧途之泰囧》《西遊·降魔篇》等等,更被稱為是上億票房保證。

其實明星走紅不稀奇,但是像是黃渤這樣沒有俊帥面孔或健碩的身材,而是以一身才華、智慧口才在演藝圈內頗受好評的,非常少。

我們在職場中都知道,「專業能力」好是厲害,但是更難以達到的卻是人際上的相處,那些應對拿捏上的眉角,究竟要如何:誇讚不流於拍馬屁、參與討論表達想法不得罪人、機智幽默又不損人、禮貌得宜又不讓人踰矩等等…這些都是職涯上的考驗呀!

黃渤卻是在不論什麼場合,都能應對的很好!可不只是「應對得宜」,而是超越大家想像的風範和機智。如果你也好奇,可以Youtube搜尋有關他的影片,這絕對是他廣受好評的原因。

而事實上黃渤的好演技、高情商,是因為他知世故、經歷多又有想法,絕不僅僅只是「演員的專業訓練」而來,是因為這些淬煉而成就了他演藝事業的成功。

「實力派演員走上影帝之位,又廣獲好評」這是行業內的傑出,卻不是行業內的訓練可出。關於黃渤的人生故事和轉折,你也可以看看《黃渤說話的藝術》這本書。

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另外,知名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也是個傳奇人物,曾做過職業拳擊手、卻可以在沒有專業訓練下成為國際知名的建築家。那他是怎麼做到的?

安藤忠雄在早年曾經 3 次歐洲長程旅行,遊歷四方看遍世界的建築與工藝,才培養出他特別的眼光和對建築的渴望。

他曾經因為第一次看到舊帝國飯店而感動,第一次接觸科比意、帕德嫩神廟而感到景仰與震撼…. 因為旅行,他燃起熱愛世界與生命的感動。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周遊列國、開拓眼界,是從心出發,不是為了事業與成果,即使是後來的「從業餘走向傑出」也不過是他人生的養分正巧開出了花朵,予人欣賞。

他人生中真正的精彩,是那些為自己投入的多元滋養,「成就傑出」不是目標,而是豐盛後的自然分享。

而這樣的狀態,真的很美!令人動容!

除了以上兩位,如果你願意深入梵谷、賈伯斯,還有網球冠軍費德勒等人的故事,你會發現他們都有著廣泛接觸、多元嘗試的過往,最終奠定其成就精彩的背後,往往不只一個專業。

這都代表著: 開拓興趣、開拓視野!投入其中並不會讓你「分心」,反而會使你身心快樂又傑出。

在這個時代,「不要輕易自我定義工作和自我定位,不要小看自己」,是我想給自己、也想分享給你們的一句話!

因為小看自己等於是用過去的自己來放大預測未來的自己,但如果你有在多看、多學、多開拓,那蛻變和成長是時時刻刻發生的!我相信未來也會是無限的。

共勉之 

祝福 快樂成長

推薦書目: 


推薦閱讀:

生活並非不快樂,卻有點無聊? 用 3 種長大後的「好玩」重新點燃生命熱情

厲害的人都怎麼讀書?打破 2 大閱讀誤區,讓知識為你所用

專訪/以台灣蔬果詮釋情慾!西班牙攝影工作室 VELASCO & HU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