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雪如 Ashley
◎ 本篇文經作者授權轉載,更多內文請見Ashley心理科學苑
最近,有學員問我,如果自己的長官遇到事情就把黑鍋推給你、要你扛,或是同事背叛過你,但自己仍然待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天過得很不開心,但又不得不待下去,該怎麼讓自己好過一點?
事實上,在職場中存在著「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在心理學中稱作「卡普曼戲劇三角」。在這樣的心理遊戲中,當你陷入了其中一個角色,就會很難跳脫循環。
一、職場中的「受害者」:這位子其實是你自己選的
每天怨天尤人的過下去,其實是「自己選擇」待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為什麼你不願意離開一個你不喜歡的職場工作環境?可能因為薪水不錯、可能因為工作內容是自己想要的、可能因為未來有發展性、也可能期待害你的長官同事會比你早離職,在比看誰撐得久。
如果選擇了要待下去,那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繼續待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不但不會讓自己比較好過,還會對這心理遊戲上癮,無法脫離。
例如當你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自然對長官同事有心防,認為他們是「迫害者」,於是,你冷漠疏離他們、處處跟他們作對,這樣的互動方式,就算原本中立的同事,也因為「畢馬龍效應」產生心想事成的力量,將中立的同事推上「迫害者」的位置。
發現打破盲腸的部分了嗎?不是因為別人迫害了你,你才成為受害者。而是因為你對同事人設了一個「迫害者」的形象,才順利讓自己待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
如何跳脫出職場「受害者」的角色?
要改變的唯一方式,就是先幫助自己跳脫「受害者」的位置。如果你很執著自己是個受害者,表示你心理受的傷還很大,可是,要對方看到你的傷口、跟你道歉,是不太實際的。對方已經造成你的傷害,不需要揪住傷口不放,讓對方傷害你更多、影響到你跟職場其他人的關係。
可恨的他人,並不會哪天就變得善良。只有自己能對自己溫柔。
如果你還是沉溺於受害的情緒當中,沒關係的,你可以正視自己的受傷,思考「要怎麼幫自己」才會讓自己感覺比較好過?只有開始為自己行動,才能帶來改變。例如,不再將焦點放在這位陷害你的人身上,而是去跟你認為比較信任的對象相處、建立關係,獲得自己的小團體,這些小團體會幫你發揮影響力,抵抗對方的黑函攻擊,壯大自己勢力。
花時間在你可以經營的對象,而非將精力投注在對你有成見的對象。
二、職場中的「迫害者」:形成不健康的職場文化
課程中有學員提到,有些公司喜歡用「衝突管理」的方式管理員工,這是一個好的管理方法嗎?雖然有人說,衝突也是溝通的一種,但衝突不見得是為了要好好溝通。
有些長官會刻意引發下屬間的衝突,讓大家彼此互相競爭,互相打彼此的小報告,為得是讓自己好管理,破壞下屬之間的信任與凝聚力,下屬才不會團結起來對抗長官。
待在這樣的組織中,其實學到的是扭曲的做人處事方法,一個會領導的上司,應該是建立團隊間的信任感,讓團體成員一起解決問題而非將心力放在彼此對立上,因為我跟你有仇,所以你的提案我都反抗到底,找小團體排擠對方,試問,還剩下多少心力能夠專注於工作中?
通常,迫害的背後,是自卑。
許多加害者,都是曾經的受害者。好不容易掌權了,特別需要倚靠權力讓自己黃袍加身,有了護身符,從受害者變成迫害者。但過度依賴權力,下屬雖表面看似懼怕,暗地裡其實每個人都討厭著上司,風水輪流轉,誰知道哪天下屬不會成為你的上司?在職場中,多得罪一人,以後被人處心積慮陷害的風險就大一分。會做事,更要會做人。
三、職場中的「拯救者」:等等,先別急著當英雄
有些人在職場中容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尤其看到受害者被人欺壓,會看不過去,希望拯救受害者脫離苦海。
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有些人,遇到事情就裝弱小、裝無助,甚麼都說「不懂不會」,一副很需要你幫忙的樣子,淚眼汪汪找你求助。
你辛苦做白工,對方樂得輕鬆也不算甚麼大事,頂多加班完成對方應該要做的工作,你換得了拯救人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也算是一筆不等價的交換。
怕就怕當事情出了差錯時,老闆找人算帳算到你頭上,畢竟,執行任務的是你,你犯錯是不爭的事實,那個無能的同事,只要說「我不知道怎麼做,請教你,完全按照你的指示辦理」,就可以逃脫一切責任。
最後,你被炒魷魚,那個無能的同事待到退休。請問,誰是拯救者,誰是迫害者,誰又是受害者?
跳脫惡性循環,才能在職場中擁有健康身心
現在,看懂為什麼只要你選擇待在這三個角色的其中之一,就會陷入循環的地獄不得超脫了吧?可又怪得了誰,是自己選擇待在這場心理遊戲中,執著不願轉身離開。
「拯救者」藉由拯救他人獲得自我價值感、「迫害者」藉由迫害他人讓自己擁有力量的幻象,不再感到自卑、「受害者」自怨自艾待在受傷情緒中,怨恨,成為對抗迫害者的一種力量,同時吸引拯救者為自己效力。
這場心理遊戲,沒有贏家,沒有輸家。結束遊戲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先跳脫自己的角色,例如當受害者不再以受害者之姿登場,拯救者自然沒了意義,迫害者也無法再將受害者視為敵人、繼續欺壓受害者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你的人生,你的選擇。沒有好或壞,但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選擇了怎樣的人設,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跳出職場心理遊戲的循環後,該怎麼破解上司無限制地指派工作?如果上司運用「關係」對自己的情緒勒索,應該要怎麼回應?
掌握職場溝通秘訣 👉 https://bit.ly/2W3XF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