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學】你看不懂的畫作隱喻,是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關鍵

大家好,今天要為你介紹的羅浮宮作品是《田園合奏》
作畫者是文藝復興的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

田園合奏/鄉間音樂會 Le Concert champêtre
約1509年|油彩、畫布|105×137 公分
提香/提齊安諾(Titian / Tiziano,本名Tiziano Vecellio)
1488~1490年間生於義大利威尼托的卡多雷教區(Pieve di Cadore)|1576年逝於威尼斯
展出:羅浮宮德農館,1樓,711室


《田園合奏》可以看到現實的鄉間風景,還有穿著現實服裝的16世紀人物,所以這不是非現實的神話故事場景。事實上,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個魔幻的場景,因為畫裡的男人根本看不到這兩個裸女,只有我們,看畫的人,還有畫家,可以看到她們。
把現實和想像放在同一個畫面上,這種手法其實由來已久,一直到今天,也經常被運用在各種影視作品裡。

隱喻,是理解西方文化、融入西方社會非常重要的關鍵知識。

在藝術上,隱喻metaphor,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或屬性加以視覺化,用具象化的手法來呈現。這樣說明可能有點難懂,但如果我們說,它就是把某個觀念變成一個圖像符號,讓它具有象徵意義,這樣你是不是就懂了?我們從開始就一直在說符號和象徵的重要性。隱喻,Metaphor的元素,就是符號和象徵。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本來就會經常接觸到metaphor,比如手裡提著天秤的女神,大家都知道她象徵「正義」,比如拿著大鐮刀的老人或骷髏,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他象徵「死亡」。
從西方藝術中,我們可以認識更多西方的metaphor。
比如在這幅《田園合奏》裡,右邊的女人是「愛和欲望」的metaphor,因為她手上那根豎笛是羅馬神話裡酒神巴克斯(Bacchus)的專屬樂器,而巴克斯除了是酒神,也是欲望之神。所以,右邊這個女人象徵「情愛」的邀請,是彈魯特琴的男人嚮往、追求的東西。

這是一幅透過音樂、透過樂器來表現愛情和欲望的畫。

至於左邊那個手上拿著水瓶的女人,則是代表「理性」。事實上,拿兩個水罐,一個裝水,另一個裝酒,把兩者拿來調和、用它來代表「節制」,是古希臘傳下的傳統譬喻。
這幅畫的作畫者,時日今日仍然沒有百分之百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提香絕對有參與其中,所以把這幅畫歸到他的名下。

關於義大利文藝復興,除了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也是你應該認識的大畫家。

《田園合奏》這幅畫乍看之下,會讓我們覺得:這兩個裸女,和畫裡的男人和其他元素比較起來,她們的輪廓比較模糊,散發出一種朦朧的美感。
如果你湊上前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其實她們根本沒有輪廓線!畫家用光和影的漸層「勾出」這兩名女子的身體輪廓,讓她們彷彿和風景融為一氣,這就是暈塗法。
畫家用這種手法,塑造出她們和周遭的大自然是相同屬性的印象。也就是說,她們不屬於那兩個男人存在的現實世界。
用譬喻和技法,來區隔現實與想像的人物,對一些人來說或許太過隱晦,不容易理解。提香應該也有想到這一點,所以決定要更進一步,讓男人穿著衣服、女人光著身子,來區別真實與想像。



《草地上的午餐》(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
馬內,1862-1863年,油彩、畫布
收藏於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 ),法國巴黎


這種「讓男人衣冠楚楚,讓女人光著身子」的手法,到了19世紀,被現代繪畫的先驅藝術家馬內(Édouard Manet)用來詮釋完全不一樣的意涵,成就了現代主義名作《草地上的午餐》。
這幅畫裡,一樣有兩個穿著衣服的男子,還有兩個裸露的女人,馬內卻大膽地讓前面那個女人看向我們、和我們四目相對,讓所有看到這幅畫的人都知道:她絕對不是神話人物,也不是什麼Metaphor,而是活生生的人。
這幅畫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毀譽參半,由此可見:當裸女不是女神,沒有披著神話的外衣,大多數人果然就無法被接受。
馬內讓這幅畫擁有和《田園合奏》一樣的設計,卻賦予它一種現代的精神,不只大辣辣地讓人看到他的筆觸,使他成為印象派畫家心目中的「導師」,馬內也用它來宣示藝術家可以自由地創作,不需要再透過神話來粉飾
今天,只要提到提香的《田園合奏》,一定也會提到馬內《草地上的午餐》,反之亦然。這兩幅畫在美術史上的關聯讓我們知道,現代藝術不是憑空出現、靈光一閃的百分之百創新。
所以,我們想多了解藝術,培養人文素養、提升審美智商,也應該從根基出發,了解歷史和脈絡。
 


跟著通勤學的腳步,在《羅浮宮大師名作36講》這堂課中,透過一幅一幅深度剖析大師名作,掌握西方藝術的關鍵概念和形式,學習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符號跟象徵!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