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鏡週刊)
身為一位喜歡小說、寫小說、研究小說的人,從沒想過自己有寫劇本的一天。
去年,我以《打掃》編劇的身分,和鏡文學團隊一塊製出的《驚悚劇場》正式在各大影音平台(Netflix、愛奇藝、公視+等)上架。
有時候我還會想,啊,竟然是以一個編劇的身分讓人認識,真奇妙。
事實上,我對於動態的東西很沒輒──我很少看戲、看電影──最喜歡接收的故事型態是小說、散文、詩或漫畫。這些都是平面載體,自然也以文字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
我看紙本書長大,雖然成長過程也看電視、玩電腦,但多半只拿來看沒營養的節目或打game。說實在的,如果要「接收故事」,很少用使用電視電腦。
而小說與劇本,看似都是「講故事」的文本;但其表現形式和內部結構又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如果說小說的終點是印成紙本,或製作成電子書的話,那麼劇本的終點,恐怕就是搬上舞台、成為電視電影,以動態方式呈現給每位閱聽者。
兩者間的轉換眉角之多,耗費心神之大,令人不得不讚嘆,了不起的編劇或編劇團隊,得花上大筆時間處理一個動作、一點點小細節。那可能是一閃眼就過去的動作,可能感覺沒什麼,幕後卻耗費大筆時間,試圖將隱喻、玄機埋藏在這些細緻的小動作中。
而真正眼尖的觀眾,也能從這些細微的部分,接收到製作群的信號。有時候,觀看戲劇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尋這些寶。
我不會說我對影像一竅不通,但也不會認為自己多了解影像,這是我自己的認知。
但真正讓我更「懂」影像一點的,就是去年我得到《驚悚劇場》劇本大綱徵件獎後,被找去鏡文學內部上課的過程了。
令我很驚訝的是,現在居然有做「從故事大綱、劇本、製作、拍攝、上映」全都「一條龍」的公司。
但我想,最花時間的部分,大概是從「故事大綱」走到「劇本」的過程吧。
我和一群得獎的朋友,每個禮拜花一天時間,到公司裡面上課。業界金牌編劇教我們怎麼從原先繳的故事大綱,一步步改編成劇本。
格式是什麼、情節怎麼安排、結構應該怎樣,還有哪些元素會讓劇本更加吸引人,還有哪些很雷、超雷,毫不藏私地告訴我們。
有「神」幫忙指導,我們凡人當然覺得痛苦不堪,途中老是想一頭撞死自己……噢,但我們還是有忍住啦。「神」說,我們當初繳的故事大綱,根本就是用小說的邏輯在寫;但故事大綱不是小說啊,你們得先學會寫故事大綱才行。
懂了故事大綱後,才開始改編劇本。但劇本跟小說的差別究竟在哪裡?以及寫劇本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有幾點特別想指出給新手編劇。
一、小說用形容呈現,劇本用動作呈現
我想這點是所有劇本新手都容易忽略的事。很多人以為小說跟劇本都是故事,就忽略了兩者致命性的差異:呈現方式。
就像前述講過的,小說不必呈現在螢光幕前,但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拍出來,因此,寫小說可以用形容詞,美麗的、有趣的、如同、就像、彷彿什麼什麼;但劇本很難。
必須要時刻注意,自己是不是又不小心寫了太多形容詞,導致寫出來卻無法執行,只得重寫。
但如果你就是文采豐富,習慣使用各種詞藻妝點故事的人,那麼,在撰寫劇本時,請多用「動作」來形容。
畢竟我們看戲的時候,總是透過角色的行為模式來觀察內心。因此,「動作」就是最好的形容詞。
舉個例子,假如小說的寫法是「華麗的轉身」,劇本也許可以改成「右腳向後踩,身體順時針轉一圈」,這樣的寫法會使故事變得具體,也更好執行。
二、不要寫你平常不會講的話
為了讓拍出來的作品更真實,寫台詞也是個究極藝術。
一般說來,小說相較劇本,比較沒那麼重視台詞的寫實感。
儘管部分的台灣寫實主義小說很重視語感、語調和腔調等聲音元素,同時也很注重道不道地,但並非全部類別的小說都是如此。
至於戲劇,假若追求的是自然真實,那麼在寫劇本時,也必須秉持「道地」精神。
假如不是特殊類型的劇本需要,台詞盡量不要寫「你平常不會講的話」。有些過於文藝腔的話,比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而是……」這就過於「假掰」了,似乎不是平常我們會脫口而出的話。
試想假如你的角色在螢幕裡說出這樣的金句,倘若不是在什麼特殊場合,似乎很難表現得自然。
當然,如果你想呈現的,正是風格較為鮮明突出的片子,或許可以適時地使用金句。另外,使用帶有文藝腔的句子,用不同語言講出來,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三、合理性與適當尺度
不論是小說或是劇本,合理性都非常重要。
一個人為什麼要做一件事,本該有合理的理由,以及這個理由必須拿捏好尺度。
所謂的尺度,就是要守住「一個很小理由,去做一件很小的事」,反之「有很大的理由,才去做一件很大的事」的準則,除非你的劇本有其他附帶條件。
舉例來說,一個人走在路上被螞蟻咬,他產生的反應不會是「想毀滅全世界的昆蟲」,因為這樣太誇張,也不合情理,所以一般情況不該有這樣的邏輯。
但假如你的劇本前提設定是「這個世界的人都很痛恨昆蟲」或「主角本身對昆蟲有特殊情感」,那麼就無所謂,但這些理由就該在故事中揭露。
當然,看似不合理或政治不正確的反應、設定,也可以透過適當的說明獲得合理性,靠的都是鋪陳和敘述。
其實,眉角還有很多,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多問」和「多參考作品」。
我剛剛也說過,我以前非常不習慣看影視作品,但透過不少人的推薦,我嘗試去看了很多有趣的電影、電視劇等。
有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還是非常受用。你要寫愛情劇本,就去看些厲害的愛情作品;想寫搞笑劇本,就多去接觸搞笑類的戲劇。
即使不能把他人的點子照搬過來使用,但對於開展視野、激發創意還是十分有幫助。
近年來,不管是小說改戲劇、遊戲改戲劇、MV改電影,各式各樣類型的故事,都選擇以最動態的方式進行重新詮釋。
想寫出好的作品,不單是看守則按表操課,而是靈活懂變通。看劇是種方式,上課也是種方式。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恆心地繼續努力,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