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主流教學!全人中學的「實驗教育」做到了什麼?

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的議題甚多,從義務教育到十二年國教,或是最近的新聞「板中服儀解禁」,這些變革的趨向,都指向「希望讓教育擁有更多元的實踐方式」。
不過,這些訴求與願景,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現象。早在一九九零年代,台灣教育界對教育體制的不滿,便一度熊熊燃燒,眾多「實驗教育」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在旁人眼中,也許會想問:「什麼是實驗教育?
 
體制內的異音,實驗教育起點

實驗教育強調「學生為主體」,提供異於體制教育的教學方法,讓不同個性、需求與潛能的學生獲得多元及彈性的學習資源

由衛城出版的《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講述的正是「實驗教育」的實踐過程。作者劉若凡的父親,是「全人中學」的創辦人之一,他最初受到四一〇教改的影響,對教育懷抱憧憬。
於是,他與一群朋友,在苗栗創立了全人中學,開始了實驗教育的艱辛路途。

圖片來源:全人實驗學校

 
不是「應該要」怎樣,而是「不應該」怎樣
現名「全人實驗學校」的全人中學,自一九九五年創立至今,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追求不同於體制內教育的自由民主精神,歷經數年風雨,逐漸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最初的創辦人,老鬍子、立群、若凡的父親,認為教育不應是威權式,老師對學生的上下關係;而是尊重對方,透過討論創造共識,屬全新的教育方法。

它們不是辦好學校等著學生來讀,而是等著學生一起來把學校辦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創辦之初,全人中學連校規也沒有,僅定下三大天條:「不可打電動」、「不可使用暴力」、「不可發生性行為」。
假如觸犯天條,就必須上「學生議會」,透過程序進行老師與學生的辯論,裁定處罰方式;另外,若發生其他不當事項,學生也可以透過議會,將加害人「告」上議會。
看似有趣的做法,其實是在培養學生思辨、批判與表達的能力。
全人中學的處罰方式,多半是「讓學生理解錯在哪裡」,進而避免再犯,而非當時體制內學校的體罰。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全人中學不硬性要求學生上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透過開設各式各樣的選修課程,讓學生依興趣選擇喜歡的課。
看似美好的烏托邦,卻在人心與現實的作用下,逐漸走向崩壞。
 
實踐理想的多重阻礙
創辦一所實驗學校絕非易事,作者劉若凡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訴說全人中學如何在失敗中找尋出路,一步步改革,平衡「自由」與「規範」兩者。
我們先來看全人中學的問題。
從上述可知,全人中學的自由民主風氣,基本建立在「信任學生」和「相信人天性好學」上。
不過,全人中學的愛與關懷,抵不過人的惰性與同儕間的猜忌、慾望和比較。
最初的問題是男女同床。
儘管全人中學明訂法律「不可發生性行為」,卻難以阻止青春期男女對異性的好奇。
 

全人宿舍。圖片來源:全人實驗學校

學生為了躲避老師的追查,使出各種招數不讓老師捉到。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老師似乎也束手無策,僅能規勸學生。
但調皮、熱血的青少年,怎管得了老師的苦口婆心?
不只是這樣,全人中學的考驗一個接著一個,隨著時間過去,又有批新的學生入學。
新的學生不像前幾屆的孩子善良守序,他們組成「黑幫」,早上不上課,晚上出去玩,使學生接連效仿。
當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學本能給予自由,卻發生學生不從的窘況,那該怎麼辦?
 
殞落的學生議會,烏托邦的失序
認真負責的學生,組成「白幫」,加以對抗「黑幫」。
「黑幫」學生霸凌弱小的孩子,儘管弱小學生告上學生議會,「黑幫」仍可能藐議會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白幫」正義的行為逐漸失去效果。學生們逐漸相信,「黑幫」沒什麼不好,只要不惹火「黑幫」成員,日子倒也能過下去。
學生議會的公信力消失,再加上議會程序繁雜,開會往往得花上大筆時間心力。
「白幫」成員在心灰意冷之下,決定使出殺手鐧。
解散學生議會吧!
最後一場學生議會,討論的議題是學生議會的留存。老師得知此事,立即大力反對,但全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支持廢除。秉持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精神,學生議會瓦解。
然,失去學生議會,竟成為全人中學恢復活力的關鍵。
 
重啟議會,找出一條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
在《成為他自己》中,對於全人中學的精神,劉若凡父親曾引黃武雄「蓋房子」的說法:

「黃武雄把很粗糙的房子蓋起來,可是沒有屋頂沒有廚房,我們就是這邊試那邊試,然後發現擺個瓦斯爐比較好。」

透過不斷的嘗試、摔倒、再嘗試,全人中學終會摸索出一條路。就像學生議會的廢除,學生發現,少了議會,學校頓時成為毫無法紀的叢林。
偷竊、暴力、男女合宿、翹課等行為頻頻發生,受害者沒有議會可告,只能忍氣吞聲,或張貼布告勸解。
受害的不只「白幫」,連「黑幫」也是。
只要沒人看到,偷東西可以理所當然;只要沒人知道,就可以隨意破壞物品。「黑幫」學生的財務受損、東西遭到破壞,卻沒管道申訴,使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混亂的情況使學生領悟學生議會的必要。一段時間過去,全體學生一同決定「重啟學生議會」,讓失序的烏托邦回到該走的路。
 

學生議會。圖片來源:全人實驗學校

 
自由秩序的守護者

「要守護自由,唯有限制存在才得以可能。」

在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辯論的努力之下,全人中學經歷多次改革,終於趨於穩定,回到常軌。
老師和學生,了解到自由的前提,是基礎規範。
當然,做出規範的背後並不是沒有掙扎。全人中學走的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在無前人帶領的長征道路上,他們頻頻摔跤,甚至飽受外人批評。
但最後,他們活下來了。
全人中學開創了獨一無二的實驗中學之路。他們相信,老師是主體,學生也是主體;沒有絕對正確的作法,只有經過不斷討論,找出合適的辦法,才是最佳解答。
劉若凡於書中提到一段話,正好表達出實驗教育的核心精神:

「在一般學校,衝突並不會被揭露,然而在另類學校,他們恰恰是透過揭露衝突、鼓勵討論,將個人教學或學習的反省,放到學生自治會或校務會議中討論,來解決衝突,形成共識。」

為了「人即目的」,耗費心神、時間,大量討論問題,相較主流學校,明顯來得辛苦,也缺乏現代人重視的效率。
但若反過來想,透過協商能獲得更多的好處,也就是為了培養「全人」,盡可能補足現代社會所缺乏的思辨力。
實驗教育的出現,顯然表示主流教育的功能出了問題,因此,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目的,以及教育的方法必然重要。
這些引領另類教育的實踐者,也是第一批往前衝、不畏失敗的巨人。
秉持信念,勇敢向前,全人的實驗教育未完待續。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