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節省卻愈虧錢?在《人生實用商學院》裡學習如何不因小失大

「車子還可以開啊,根本不需要換!」樓下房東夫婦又在為了那台中古車爭吵不休。

房東是位非常節儉的中年大叔,車子除非開到壞掉,不然他是不會換車的。就算是窗戶打不開、冷氣吹不了,甚至是引擎發出轟隆隆的聲響。他依舊不理太太的「每日一碎念」,堅持不換就是不換。

節儉的他,對待房子也是如此,水管自己修,導致房子漏水影響到鄰居,最後找了專業師傅來處理,卻要求最便宜的材料。要換冷氣,也只換最便宜的窗型冷氣,還用不知何時積攢的泡綿塞在冷氣與窗戶的縫隙。

為了省錢,幾乎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他,依舊每天叨叨絮絮著收支打平,難有盈餘。

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會愈省錢反而愈沒錢呢?

小心思維漏洞!錢就這樣流走了

房東沒有發現的是,中古車的耗油逐日提高、水管一修再修的費用、便宜冷氣的高耗電量,每次花的錢不多,卻一筆筆地默默增加。

表面上看似東省一點、西省一點的自作聰明,卻沒發現,在這過程中,流失了許多不必要的開銷。忽略了一次一小筆的支出,卻如同涓涓細水一般,錢正在不斷地流失。

《人生實用商學院》中,作者吳淡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著重於節省固定成本,卻忽略了變動成本的增加」的原因。

對於這兩個名詞,書中作者是這樣解釋的:「固定成本,顧名思義就是固定不變的成本;變動成本,也就是會隨著某些變化(如增量)而產生變動的成本。」

舉例來說,買一台冰箱屬於固定成本,而冰箱所消耗的電量,則屬於變動成本。千萬別小看這些變動成本的提升,作者在書中實際計算出來的數值,會讓你嚇一大跳。

書中提到,根據工研院調查,每戶家庭平均消耗在冰箱上的電力約莫是 50 度上下,每度電 4 元的話,冰箱電費約為 200 元。若是老舊冰箱,消耗電力可能增加 1 至 2 倍,月電費多花將近 400 元,一年也有將近 5000 元。

這些都只是保守估計,隱藏在生活裡的變動成本,很容易就慢慢地吞噬掉錢財,中古車的油耗量、電冰箱、舊式冷氣的電費,錢就這樣慢慢地溶在生活中。

我想,作者要談的並非鼓勵大家多換家電、買最貴的器材,而是在做出任一決定之前,可以試著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方式來思考。

不僅是「變動成本」很可觀,短視近利的選擇,也容易帶來一些成本的增加。像是一開始提到的房東,他堅持換便宜的水管,那他就必須承擔經常需要請水電工來處理的風險。每一次的施工,都成為另一筆成本。

不只需要額外付出一筆錢財,甚至在將房子出租時,被眼尖的房客發現屋況不佳,租金也跟著必須調降。看似節省的背後,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損失了可觀的數目。

眼光放遠,避免因小失大

這樣的思考,不只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花錢方式,我發現在運用時間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我們著急著想要提升工作效率時,常常忽略了是否與長遠的目標相符。例如,我曾擔任過影片腳本企劃,當時,每一季的影片拍攝都十分緊湊。通常在第一季開拍的同時,就要開會思考下一季的主題規劃。

於是,為了工作效率,我一次搜集了許多題目,依照過往棚內採訪來賓的流程,將題目大致的腳本大綱完成,打算之後可以慢慢提交。

但我沒考慮到的是,主管在前幾次會議時,曾提過要調整頻道方向。考慮到頻道才剛起步,會需要跟著觀看率,同步調整企劃擬定。

而在下一次的會議裡,他再次提到,如果內容依照目前的方向,怎麼嘗試都沒有起色,那麼也許得減少人物專訪,多出一些特派專輯。

於是,下一季的企劃,全部都得重新提交。不僅在形式、企劃上做出不同的嘗試,我之前的人物專訪提案,幾乎全都泡湯。

當我埋首於邀請更多棚內的專訪時,卻沒注意到,團隊對於工作上的要求早已改變。只想要節省時間抄近路,最後卻落得一場空。

其實在前幾次會議時,聽到主管們對於下一季的新想法時,自己就應該多去詢問,或是依照此方向做出調整。

若是不了解團隊目標,只是一個人不斷工作,只是將目光放在手上的工作,而不是頻道的未來走向,很有可能因此更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不論是在錢財管理,還是時間上的管理,若只是專注於眼前的蠅頭小利、時間節省,很容易因此忽略了未來將付出的代價。

重新檢視自己的決策習慣,在思考時,將時間軸拉長,綜觀整個過程間會帶來的優缺點,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遺失了金錢與時間。

  • 作者:吳淡如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閱讀:

《原子習慣》的精髓其實是:「成為你理想的模樣,就能自然地改變習慣。」

【ZEN大專欄】不論個人或社會,眼光放遠方能長勝久安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