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聊《騙局》這本書,昨天我們談到為什麼聰明人這麼容易受騙,今天我們來談談,那些愛騙人的詐欺犯有什麼特徵。
前陣子看了一部Netflix紀錄片:《FYRE國王的豪華音樂節》,他是一個騙子把全世界的音樂迷跟投資人耍得團團轉的故事。
主辦團隊買下了一個小島,重金禮聘世界級超模,拍了一支在小島上縱情歌舞飲酒作樂的影片,來宣傳超奢華的小島音樂節。
主辦人之一是年輕創業家:比利・麥法蘭德。
活動的宣傳很成功,包括一個400名網紅同時發佈橘色方塊的IG活動,你能想像那個場景,整個IG的畫面都是橘色的方塊,很壯觀。
因此,音樂節開始前所有票都銷售一空,甚至連台幣七百五十萬的私人主廚遊艇票都被搶光,眾人滿心期待一個新世代的音樂節就此誕生。
當然,這個音樂節之所以會被拍成紀錄片,不是因為大成功,而是因為大失敗。
主辦單位後來發現,這個小島根本容不下這麼多人,抵達現場的聽眾也沒地方住,活動當天又遇到暴風雨,沒有回程班機,所有人被困在小島上,現場看起來根本是末日求生的戲碼。
面對這樣的災難,主辦人比利完全沒有悔過之心,他事前隱瞞活動進度,沒有對所有的遊客說實話。
他還騙大家儲值在根本沒有作用的手環中,有人還存了上千美金,而這些錢不知哪去了,因爲大部分為音樂節加班趕工的工人,都沒有拿到應得的薪水。
比利最後被告被判刑,但他在打官司期間,依然不放棄詐騙,他組織了新夥伴,用新的方法繼續騙人。
把一個詐欺犯關起來並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該來分析了解一下,為什麼比利這麼愛騙人?
你可能會說,因為他貪婪,他想要錢。但其實他在做音樂節前,已經是成功創業家,蠻有錢了,而且他融資能力很好,常常一趟飛機出去開個會,就帶回來幾百萬美金的融資,他要錢,不用詐騙。
那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去詐騙?《騙局》這本書提到了三個詐騙者的心態,作者稱之為「黑暗三人格」:
分別是
- 心理病態
- 自戀
- 馬基維利主義
我們先來說心理病態。人通常是有一定程度的互信基礎,這也讓我們善於合作,構建更強大的組織。
但專門研究反社會行為的心理學家艾德里安發現,少數人會演化出另一種生存戰略,他們腦中禁止「悖德行為」的機制比較弱,他們不是透過合作,而是透過欺騙跟玩弄人心在社會中生存下來。
我們通常稱這種人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由於大腦區塊的異變,他們無法表達跟理解人的情緒,對人沒有同理心,對世界漠不關心,這也是他們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別人,而不受自己良心譴責的原因。
當然不是說所有心理病態都是詐欺犯,或所有詐欺犯都有心理病態,但書中提到,他們可能具有相似的腦神經功能障礙,導致他們有冷漠的人格特質。
除了冷漠,騙子也常出現自戀傾象。
有項研究針對六百多件百貨公司詐欺案進行調查,當研究者詢問那些罪犯的犯案動機時,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
他們並不是全都因為缺錢才來詐騙的,有五分之一的人回答:「我詐騙是因為我辦得到。」
超過一半的人回答,讓他們詐騙的動機是:優越感。
優越感是自戀的根源,他們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更厲害,操弄人心只是剛好而已。
結合上述兩點你會發現,為什麼比利他明明知道音樂節就要開天窗了,仍能臉不紅氣不喘地欺騙投資人繼續加碼投錢,欺騙參加者儲值美金。
因為他可能並不在意你的損失,甚至覺得自己很厲害,明明要出包了還可以騙到錢。
而騙子的最後一個特徵是:「馬基維利主義。」
馬基維利是義大利的哲學家、歷史學家跟政治家,他最有名的著作你可能在歷史課本中看過,叫做:《君主論》。
大家對馬基維利的普遍印象是,他認為只要目的正當,君王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心理學文獻曾正式定義「馬基維利主義」是一系列透過操縱別人來達成自己利益的行為。
曾有心理學家製作馬基維利量表,來了解領導者的性格,他們發現,比較高分的人,通常是成功的人心操弄者,他們不容易受情緒的影響,但容易影響別人的情緒。
你發現了嗎?
馬基維利主義者的想法,跟詐欺犯不謀而合,他們為了達到目的,說什麼謊都行。
我們今天討論了騙子的黑暗三人格:
心理病態、自戀、馬基維利主義,讓你可以更了解比利這樣的詐騙犯。
當然,一個詐欺犯的養成,不只靠這些人格特質,還有環境等因素,但這三種黑暗人格,普遍出現在騙子身上。
今天的內容就說到這邊,我最後想說的是,其實「騙子說的謊越多,破綻反而越少。」那些長期詐騙,甚至成為職業的人,其實到最後都很相信自己說的話是真的,如此一來要完美辨認一個騙子,可說是難上加難。
今天的話題就說到這邊,明天讓我們聊聊騙子跟信仰的關係,如果你玩過還願這個遊戲,可不能錯過這個話題。
想擁有快速將知識變成文章的能力?點圖了解:鮪魚是如何有效率地閱讀,從書中提煉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