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帶我長大,現在我陪他們過生活——專訪「萬秀洗衣店」主理人張瑞夫

傍晚,在四四南村,一排水泥灰的老舊矮房幾乎淹沒在夜色之中。門前的招牌卻亮著一盞盞燈,其中最醒目的是五個紅色的大字「萬秀洗衣店」。

才剛走近,只見窗戶裡一位頭戴黑色禮帽,身穿牛仔外套的男子,在展場忙進忙出,他是萬秀洗衣店的主理人張瑞夫。

萬秀洗衣店

前年因疫情返台的他,因著「如何讓阿公阿嬤不無聊?」的擔心,利用客人多年未取的衣物重新搭配,為兩老拍出許多可愛的照片,短短一個月就突破 56 萬追蹤。

與阿公阿嬤的可愛互動,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隨後,張瑞夫不僅投身公益、倡導永續環保,更出版了《溫馨提醒:洗衣服請記得拿》一書。

擁有社群聲量,卻投身公益,如果要形容張瑞夫這個人,我想,比起熱忱、感性,更多的是「真誠」兩個字。

不僅是在採訪過程中,他聊起祖孫相處時的真摯眼神,還有他對自己想成為的樣貌,有一定的堅持。

每個拍照的瞬間,都在往理想的樣貌邁進

因疫情返台,突然多了幾個月的時間待在家,張瑞夫看見阿公在幫阿嬤擦藥,或是阿嬤坐在一旁看著阿公縫衣服的日常畫面,雙手總是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拍下一張張照片。

拍照之於張瑞夫,一開始只是單純地想為阿公阿嬤的生活,紀錄些什麼。而這個說不上來的「什麼」,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清晰。

在眾多拍攝的照片中,總是會有一兩個畫面,令張瑞夫感到十分不捨。開設洗衣店的阿公阿嬤,就算雨天也得工作,瘦小的背影頂著大雨,他將這個畫面拍下來,日後翻到這張,捨不得的情緒又會湧上心頭。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頭看,但記錄下來,就有機會被看見。」

拍照的過程中,他體會到阿公阿嬤開心,自己也會開心,他們難過,自己也會跟著難過。這樣一份單純的在乎,除了關注家人,也帶領著他投身公益活動,開始倡導永續循環、關注長者健康等議題。

害怕自己遺忘重要的感情、珍重的人們,「拍照」是張瑞夫提醒自己的方式。而每一個拍攝的當下,他不斷地對焦自己在乎的人事物以及關注的社會議題。

「我很怕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而記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知道可以多做些什麼。」

翻開手機相簿,不僅有家人的照片,還有報導弱勢的新聞、路邊販賣商品的身心障礙者的畫面。

談及拍攝這些畫面的起心動念,一直長在張瑞夫心底的那份「什麼」才逐漸清晰。這不僅是他對祖父母的一份情,更是他對自己理想樣貌的期許。不論是與家人相處,還是在社會生活,他都不想成為一個冷漠的人。

每每打開手機,看到這些畫面,都是在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初心。期許自己在看到這些社會現象時,更加有意識,而不是在轉身之後,將自己的感受拋諸腦後。不要讓每一次看見,都是新的惻隱之心,而自己永遠只是路過的人。

他期許自己是個有溫度的人,能為這個社會做些努力。在拍照的當下,縱使他無法為這些弱勢人群做些什麼,但是透過照片,得以記得自己關心的議題。

現在的張瑞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萬秀洗衣店帶來的高流量,他運用在倡導議題、關注弱勢上。

這次專訪約在四四南村,看到了張瑞夫辦的展覽,不只是行銷「萬秀洗衣店」這個品牌,更與多個品牌聯手,共同推廣「永續時尚」。希望能藉由自己的聲量,引起更多人對這個社會的關注。

由愛出發的親子關係,需要反覆地溝通練習

從小與阿公阿嬤一起生活,高中時期的張瑞夫也曾經歷過一段青少年時期,覺得自己不被了解、不想跟阿公阿嬤講話。

生活上的衝突,現在回首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記得了。但衝突後,跑回房間關上門,當厭煩、怒氣漸漸消逝後,伴隨著入眠的,是心中那股說不出口的愧疚感。

隔天一早,阿公阿嬤依然張羅著早餐,像是一切衝突都沒發生過一樣,但是衝突後的愧疚、梗在心中的抱歉,卻難以忘懷。因為張瑞夫知道,這是阿公阿嬤對孫子的包容,更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愛。

不將此當作是理所當然,每次衝突後的反省,都在張瑞夫的心裡悄悄地播下了「調整溝通方式」的種子。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去與對方溝通,都是需要練習的。」

張瑞夫開始嘗試著與阿公阿嬤溝通、理解彼此之間產生衝突的原因。在一次次的溝通練習中,他才發現,以責罵、碎念作為管教方式,是因為阿公阿嬤不了解如何與孫子相處。管控的背後,只是想得到孫子的認同、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都需要去理解對方。」張瑞夫歪頭想了想。當他了解到隨著年紀增長,自己的生活與阿公阿嬤愈來愈不同了,反而讓祖孫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他選擇理解阿公阿嬤的心情,從「分享自己的生活」開始作出改變。

但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在這個冷淡、逐漸疏遠的過程裡,已經忘了該如何與阿公阿嬤相處。等到想要做些改變時,卻發現他們已經不太願意分享生活、也不太願意講話。

談到這個問題,張瑞夫像是想到什麼似的,突然挺直身體,認真地看著我說:

「我的感觸是,有些人說阿公阿嬤回應都很冷淡,但可能是因為在長久以來,他們講什麼你都不想聽。」

也許,讓他們築起防衛心的,是在相處過程中,我們忽略、分心的那些時刻。當他們想要開口分享自己的生活時,我們滑著手機點點頭,亦或是當他們想分享隔壁的阿姨發生什麼事,我們直覺地認為與自己無關,便敷衍回應。

最後,他們講任何話,都在我們身上碰壁,便會自動地認為自己的話題孩子們都沒有興趣、沒有意義。當我們也無法給出回應、他們得不到肯定,溝通便自然而然地停止了。

童年有他們陪伴,過年換我們回家!

小時候的萬秀洗衣店,空氣中總是飄著乾洗衣服的味道,張瑞夫形容那是一種刺鼻的、油的味道,與在加油站上班的爸爸身上的味道,交織而成他的童年回憶。

過年前,洗衣店總是會湧入大批訂單,很多人會趕在過年前拿衣服來洗,到除夕那天都熱鬧滾滾,很多客人會來取衣服,好過年。

隨著時代變化,現代人每逢過年則是要買新衣、穿新衣,洗衣店的客人逐漸減少,阿公阿嬤也逐漸衰老。

想到自己就算一個月回家 2 天,1 年 24 天,10 年只有 240 天,居然連 1 年都不到。張瑞夫不禁感嘆「我的 0 至 15 歲是他們每天陪伴我,但是我能給他們的時間卻連 1 年都不到!」

每當自己換位思考祖父母的處境,心中總是滿滿不捨,同時也讓他意識到相處時間的可貴。在採訪的最後,他感性地呼籲出門在外的遊子:「農曆過年,回家吧!」


推薦閱讀:

與父母溝通總是煩躁、不耐? 3 步驟讓親子關係不再掉入《關係黑洞》

【關於家,時書員工的告白】離鄉工作這些年來,家人於我深具意義

《合格大人得懂的事》:那些逃不掉的「成長痛」必定會帶給我們前行的養分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