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創業要成功,就要研究失敗」!一本集結案例、智慧的「創業之書」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
某些書、某些文字,越來越有種「吵雜感」。好像那些文字都一直不斷發出,嗡嗡聲、浮躁地節奏,像是一個個急於表現的新朋友,在你面前上演一齣滔滔不絕的戲碼。
我很在乎書籍帶給我的感受,因此這樣類型的書漸漸被我略過。

馬雲珍貴的失敗學

於是,我又開始聽起了Audible,還有 YouTube 上找了些欣賞的人物演講來看,第一個看的就是馬雲。
馬雲有一種很沈穩的氣質,也或許是曾經在大學教過書的背景,所以演講起來一點都不尖銳,反而一層又一層的很有層次和故事感。而且因為阿里巴巴的商業歷練,馬雲分享的內容總是可以透過故事、透過問句,安靜地引導出我心裡的某些反思和沈澱。比起大多商業書籍,嗡嗡嗡地吵雜感,反倒讓我收穫更多。
關於創業,馬雲在一場演講中就提到:「多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少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
然後他又說到:「因為你未必能碰上成功的奇遇,但是失敗的大多都長得類似。要知道哪些死門,不能去幹!」

創業,失敗,馬雲,冒險

「多花點時間在別人的失敗上!」
其實以前,這個道理也不是沒聽過,就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樣的商業巨人都曾經說過:「成功是個爛老師,它引誘聰明人,自以為永遠不會失敗。」但怎麼以前都不覺得這重要?!反倒是這一回好像才真的流進我心裡。
馬雲還形容道:就連上戰場呀,一開戰你就會知道誰是老兵、誰是新兵了。
因為新兵總是一開戰就直直往前衝去,老兵則是先往旁邊閃,聽一下槍聲打哪個方向來! 戰場上的勝利,是最終活下來的那個。這就跟商場上是一樣的道理。
我聽了心裡一陣驚愕,心想:這老兵新兵的比喻也太貼切了吧!怎麼覺得自己就像是新兵一樣,搞不好以後「自己怎麼死得都不知道」,而且這些死法或許別的創業家早就死過一輪了,幹嘛要等自己死過一回才學到?!

冷門的「創業失敗學」,究竟該從何學起?

我心裡開始冒出了一個好奇心:我想認真研究別人的失敗經驗!
只是「失敗經驗」,這可不像是「成功學」這麼熱門。在博客來上光是輸入「失敗學」,搜尋到的都是各種「不失敗」「零失敗」保證的技能書、食譜書。
光是看到這樣的搜尋結果,我就更堅信一定要多去去認識研究「失敗」,因為這完全反映出市場上一面倒的都推崇著「成功學」的現象,這也表示換一個角度看同一個創業這回事,肯定會收穫很多。
於是我到了圖書館,在談創業、商業、行銷的區域又翻又找,拿了一疊書、又放回一疊書。
我漸漸發覺到:其實談失敗的書也不是沒有,只是它們要不是直接以「大企業營運模式/麥肯錫管理顧問」的角度切入,就是以「投資」角度去談……談到類似於「網路時代創業特質」的卻很少。就算談到了,也有許多是「創業反思的個人敘述」,對於失敗的具體參考案例卻很少。

集結案例的創業失敗之書:《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

直到我發現一本書,讓我很喜歡、很欣賞的這本書―――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這本書,準確來說,並不是一本專門研究「創業失敗」的書籍。但是卻更全面的涵蓋了許多相關解答,甚至超乎我想像的多,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帶著一種正向、希望、充滿可能性的能量,從頭到尾都深信失敗只是過程,是會被突破、甚至以另一種方式帶來生命禮物的。
為什麼談到創業的失敗,這本書可以如此正向又說服人心呢?
我深入研究了作者琳達.羅騰堡(Linda Rottenberg)以後,發現她是奮進集團(Endeavor Network)創辦人暨執行長。一個完全沒有相關中文訊息的組織,但我因為此書的內容豐富,帶著好奇心深入研究。這才發現 Endeavor Network 是有名的國際性創業家社群,近30年來透過跨國合作、人才媒合、提供視野、進行創業相關的研究報告等等,幫助各國的創業家開展事業。
它們審查了四千多筆申請人,然後從中挑出一千多人加入這個網絡,包括南非的網路咖啡、墨西哥的三明治店、土耳其的女性專屬健身房、美國的快餐店、風力發電製造等等。各式各樣的產業都有。Endeavor Network 的據點已經遍佈全球 45 個城市,這些加入社群的創業家們總計創造了七十億美元的營收。這真的很驚人!

創業,失敗,馬雲,冒險

因此,作者琳達.羅騰堡身為集團的創辦人,長年致力於找出「創新者如果要讓夢想實現,最常犯的錯誤和絆腳石」,書中結合了集團內輔導的新興品牌、以及作者個人對於財星雜誌(Fortune)的五百大企業研究。整體對比起來,簡直是「創業失敗學」的精彩大全。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書中,提到了 Nike、立可白、ok 繃、維珍集團、Nike、賈伯斯、華特·迪士尼等、國際募資品牌 Kickstarter、服飾品牌 Banana Republic 等等,超級多的知名人物/品牌,而且講的都是創立與經營背後不為人知的細節。
同時,也穿插談到許多白手起家的品牌的經驗,或許我們並不熟知這些品牌,然而他們其實都已經是產品穩定、小有規模的企業。看著這些小品牌也曾經跌倒、狼狽過,然後彼此學習對方的失敗經驗,承認錯誤、認真突破,也都能一一走出自己的精彩。它們背後的各種失敗經驗分享,都讓人非常有共鳴!

一個失傳的創業祕訣:跟蹤藝術

創業家總是會想要脫穎而出,或是提高成功率?
琳達.羅騰堡居然分享了一個我想都沒想過的秘訣,整個篇章還讓我笑個不停。這個方法就是:跟蹤群眾、跟蹤對手、跟蹤潛在盟友、跟蹤把關者、跟蹤顧客。而且,她還說:這是屬於創業的黑暗藝術。 「這方法商學院不會教,但是幾乎我認識的每一位創業家多少都用過。而且,就我觀察,跟蹤是被低估的創業策略。」
創業家其實並不一定有厲害的人脈,也沒有足夠資金,但是他們卻有著厚臉皮和毅力。
創業要學習失敗的經驗,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跟蹤對手」學習。 聖地牙哥的一個服飾品牌老闆,就是這樣長期在競爭對手店裡觀察、留意細節,以致後來自己的品牌找到突破點與商機。
甚至,因為現在網路的發達,我們甚至可以鎖定欽佩的競爭對手,然後在 Google 快訊、LinkedIn 上面追蹤對方的一切動向。就連LinkedIn的職涯顧問都曾在《富士比》雜誌表示:不跟蹤對手,是新手會犯的最大錯誤。因為如果掌握對手動向,不只是在商業策略上會有所學習,甚至掌握人員流動情況,還有機會挖角最佳人才,取得許多競爭優勢。
其實整個篇章中,還有寫到:作者是如何透過「跟蹤的藝術」讓哈佛商學院的知名教授為自己的組織背書、賈伯斯當年在創業時,如何「跟蹤」當年開發晶片一位前輩,極盡讓對方幫助自己,甚至是巴西的網路安全公司如何運用「跟蹤的藝術」拿下約旦的大公司案子,還讓對方為自己推薦客戶等等。每一段故事都很精簡到位,而且一個篇章就有 5 至 8 個故事佐證說明。


可以冒險,但請評估後再去做!

談到創業家的冒險精神,很多書都只是說到:勵志的放手一博!但是,許多知名企業創辦人,都懂得風險管理,避免極端的投入。
奮進集團的研究旗下的創業家,發現絕大多數都是「中庸值」。而且 95 %的創業家都表示,他們絕不會因為創業而讓家人有餐風露宿的可能。然而,所謂的「風險管理」不僅僅只是金錢的部分,還有對於相關市場一切的研究、測試以及精神的投入度。
像是 Zappos 的創辦人史溫姆,當年想要做一個網路鞋店,除了研究款式、熱潮、各種品牌、分析習慣等等,他也一直在思考「究竟人們會不會在網路上買鞋」,因為以往實體購物的習慣,讓他一直對於這件事很懷疑。他後來想出了一個絕佳的方式,就是和一家鞋店商量:可不可以把他們店內的商品拍下來,放在網路上賣。如果有人訂購了,他就來店裡以原價買下它們。
在這一測試的過程中,讓他發現人們真的會線上購買鞋子。以此開始紀錄顧客的背景、特質、喜歡什麼產品、需要多少次試穿等等資訊,然後這才推出了 Zappos.com。

創業,失敗,馬雲,冒險

知名戶外運動服飾品牌 Patagonia 創辦人也曾經說過:年輕時,他有在一次跳水,一跳入海就直接撞上岩石,導致腳嚴重骨折,花了好一段時間身體才復原。從此,他學會了重要的一課:冒險可以!但是一定要評估後去做。
後來 Patagonia 一次製造上的全面轉移,外界都認為是一次「冒險而莽撞的行為」,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背後已經先費了多少的心血佈局與安排。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創業是一場冒險」,但是實際上,這一點都不是個僅靠著莽撞熱血能完成的夢想。

不論人生或創業,

「此路不通」只是個過程

創業,失敗,馬雲,冒險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是我少數看過的精華創業書,列舉的產業多元、案例豐富,而且毫不廢話、簡潔有力,作者又是個心懷夢想但又務實的創業家,加上旗下已撫育了上千個創業品牌。
因此,對於「創業的失敗學」分享得非常透徹。琳達.羅騰堡很明白創業過程中,創業者本身的特質與心性是一大關鍵,因此,也分析講解了許多面向,讓人看見不同特質的創業家,開展的組織型態可以有什麼不同!
寫到這邊,滿心感謝馬雲以及琳達.羅騰堡的真誠分享,透過自己過往的失敗,為我們照亮出一條條明路。謝謝琳達,讓我發現商業之書,也能超越那種「煩雜的文字嗡嗡感」,讀來舒暢又可愛,而且充滿啟發和喜悅!
雖然我們都曾面臨人生的辛苦之時,但是他們讓我們再度相信:「此路不通」不過是個過程,別被失敗打敗了!

創業,失敗,馬雲,冒險

  •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
  • 作者:琳達•羅騰堡
  • 出版社: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
善敗之人,創業更有機會成功
自媒體商業模式契機,從歐美創業家,看台灣市場潛力
永遠保持創業家精神!全球最大的電商巨擘 Amazon 的成長傳奇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