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居生活壓力好大!3個學習重點讓你找回安心的生活圈

 
五月十五日,雙北宣布防疫升到第三級之後,學生全面停課、餐廳暫停內用,公共服務暫停,八大行業與非緊急必要之產業也多半暫時歇業。不少國人開始自主減少非必要外出,有些公司開始讓員工居家辦公⋯⋯。
半個月下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哀號。
煮飯變不出新花樣、宅居在家都不動就胖了、爸媽跟小孩乾瞪眼、在家工作反而比去公司還忙,網路上各種資訊戰與假消息亂噴,存款一點一滴地減少卻不知解風降級日何時才能到來⋯⋯。
三級警戒,毋寧是對你我過往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按下了暫停鍵。
壓力
許多人可能以為,暫停鍵取消後,我們可以繼續回歸過往的生活。
說實話,可能回不去了。
從目前全球疫情走向來看,富裕國家雖然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然而,還有許多國家分不到疫苗且染疫狀況嚴重,變種病毒的傳播力一隻比一隻還強。
未來有可能流感化,重症率下降,卻存在人類社會頗長一段時間,必須定期施打疫苗⋯⋯。
若果真走上這一步,那麼,短時間內,世界要回到疫情爆發之前的頻繁國際交流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各國仰賴的觀光產業,可能面臨產值大幅萎縮的情況。
其次,就算施打過疫苗,出門仍要繼續維持防疫的新生活型態,會讓隨時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成為新常態。
雖然這並非壞事,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台灣因為勤加推動防疫新生活,不只罹患流感人數大幅減少,就連腸病毒也少了很多。
確實執行公衛政策,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若能深植下一代,人類或許將會得到最強的群體免疫系統(正確的防疫觀念)!

總之,疫情過後的新時代,很多事情都跟過去不一樣了。

後疫情時代的社會發展,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暫且不在重述。本文要來談一談的是,三級警戒的宅居生活,除了追劇、耍廢、叫外送、上網吵架、玩貓狗,跟小孩大眼瞪小眼之外,還可以做一點什麼事情?
 

養成好習慣,就趁三級警戒居家防疫

習慣學說,同樣的事情重複連續做21次到180次左右(端視須養成習慣之事情的難易),就能內化成新習慣。
趁著宅在家這段時間,不妨想一想,自己過去一直以來,覺得很重要但沒時間可以做的事情?
找幾本習慣學的作品來讀,像是《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原子習慣》、《設計你的小習慣》,利用習慣學的方法論,將你打算養成的新習慣,融入新生活中。

習慣學的重心放在用好的新習慣取代壞的舊習慣,而非傳統觀念的戒除壞習慣。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一書中,作者提到人腦的功能是分配身體使用的能量。
當我們將某些能量分配在舊習慣上,如果突然取消不做那件事情,多出來的能量無處可去,最後往往又回去做原本的事情(慣性使然)。
但如果我們給這筆能量預算一件新任務,那麼,當新任務成為新習慣,融入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會安住下來。
如果你不知道該培養哪些新習慣?
我很推薦讀書、上課、運動、記帳、寫作這幾件事情,若對個人生涯發展有更上一層樓規畫的朋友,不妨試試看經營粉絲團或部落格,每天寫點東西發表在網路上。
 

盤點個人資產,做好財務規劃

這一陣子的防疫宅居生活,你是過得膽戰心驚,還是游刃有餘?
誠如馬克思說的,作為下層建築的經濟,毋寧是此次防疫宅居生活是否舒適安坦的關鍵?
有些人,並不能安心在家防疫,仍是必須出門工作,扣除醫療消防警政防疫等專責人員之外,其他仍必須出門工作,多半是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明知出門工作很危險,還是得冒險出門。
去年美國封城之後,一個月不到,許多街邊店與個人都傳出經濟問題,現金流突然中斷,沒有其他被動收入支撐,存款又不足以長時間不工作,很快就出狀況。還好政府趕快發放補助金,協助安度危機。
台灣的疫情雖然沒有歐美嚴重,政府卻也已經推出了好幾次紓困計畫,還有去年下半年的振興券。
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不妨趁著這次宅居在家,好好盤點個人資產負債、金流狀況,財務規劃主題的書,像是《慢慢致富》、《理財盲點》、《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心態致富》,建議多少涉獵一些。

財務自由是很重要的,就算暫時達不到,至少也要讓自己具備抗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好比說,準備一筆可以讓你三個月到半年都不工作也沒有關係的現金,存在專門戶頭。
如此,當系統性風險來襲時,產業面臨系統性衝擊而大幅萎縮時(如全球旅遊觀光產業),可以在家避難,不用急著找工作。
財務狀況這件事情,捫心自問,就清楚了。通常我們是逃避現實,不想面對帳單。平日裡,有工作可以支撐著,當個得過且過的月光族貨卡債族,系統性風險一來,唯一可以拿來支付帳單的工作收入頓時消失,不知如何是好?

趁著宅居在家,好好盤點自己的日常開銷?那些是必要那些是非必要,在這種人命關天的時刻,來思考格外清楚!
整理出消費支出明細後,砍掉或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將緊急準備金存起來。接著不妨再存一筆錢,可以到金融市場購入一些能夠幫你賺錢的金融商品,創造自己的被動收入金流。
如果你已經有資產在金融市場,不妨參考趁此機會多讀一些投資心法的書,像是《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雪球:巴菲特傳》、《漫步華爾街》、《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金融行為通識課》、《投資心智》,強化自己的投資心智與技能。
 

宅居,更需要人我界限

宅居在家防疫這段時間,不少人應該感受到了與親人在物理距離靠太近,心理距離太過密集的互動所產生的不快和壓力吧?
特別是最近一陣子,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假消息,若是家裡有一些人深信不疑,你或是為了闢謠或是為了保護家人,基於好意與家人進行討論與交流,最後卻往往不歡而散!
對你來說,很難理解的是,為什麼家人寧可相信網路上的陌生人卻不願意相信你?
長輩拿權威或尊卑那套試圖讓你屈服,接受他們的觀點,而你實在吞不下去又不願意裝沒事,到底該怎麼辦?究竟該如何與成天都待在家的其他家人相處、互動而不搞砸關係?
特別是雙北居、大不易,大部分的家庭都住在個人空間不大的小公寓,不可能不往來?
這時候,不得不說,請把前幾年很紅的《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道德騷擾心理學》這些書拿出來複習一下,請務必學習跟家人朋友建立《心理界限》,最好事先約法三章,對於雙方沒有共識的議題,尊重彼此的看法,不要因為爭吵而搞砸關係。
平日裡,吵架後我們可能出去走走,或隔天出門上班,拉開距離,緩解火氣。在家防疫期間,失去這類物理空間的轉圜餘裕,很容易因為細故又再吵起來,累積太多怨恨。
正念療法也是最近大家可能很需要的讀物,不知道三級警戒還要維持多久,各種不順遂與爭吵都會造成內心波動,讓人心煩氣躁。

想避免被外界環境的波動干擾最有效而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鍛鍊心志,練呼吸,強化心理韌性,維持平常心!

祝願大家在接下的三級警戒宅居防疫生活期間,能夠養成好習慣、建立自己的財務計劃,心情上能夠順心如意,平安喜樂不操煩。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