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似乎很流行翻譯國外知名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每到六月鳳凰花開的畢業季,網路上就不斷有人分享這些影片。
畢業致詞如果要做關鍵字搜尋排行榜,「熱情」與「夢想」兩個字,肯定能上前三名,台上的成功者總是迫切的鼓勵台下的準社會新鮮人聽從內在聲音,「追隨自己的熱情」、「勇敢逐夢」…
鼓勵勇敢追夢的畢業致詞很常見,在職涯規畫或成功學類型的作品中更是常見。然而,追隨熱情,勇敢逐夢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嗎?
追隨自己內在之聲與熱情的人,都成功了嗎?
暢銷書《深度工作力》的作者卡爾﹒紐波特在其另一本著作《深度職場力》(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一書中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紐波特認為,比起遵循熱情勇敢追夢,更重要的是做好眼前工作,好好累積自己的職涯資本,唯有職涯資本才是你日後轉換跑道的交易籌碼。唯有好好工作累積職涯資本的人,未來才有可能成功。
卡紐特舉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案例來說明他的立論。
卡紐特說,那個曾經再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詞時,鼓勵畢業生找尋熱情、熱愛所做的事情的賈伯斯,彷彿成功是因為自己有找到自己熱愛之事的賈伯斯,年輕時根本沒想過要改變世界,只是跟朋友合夥做了一批電路板打算拿去賣掉,下班後幫自己賺點外快而已。
只是賈伯斯運氣非常好,他們適逢個人電腦即將崛起的時機,加上他們做的東西很不錯,且接受通路商的追加訂單建議做出了通路商想要的產品,且品質又很好,於是獲得源源不絕的訂單,於是賈伯斯才認真思考把這個當成正職做,於是才跟人合夥一起創業。
卡紐特認為太多名人的擁抱熱情假說毋寧都是事後諸葛的歸因,或者說是人成功之後的確感受到熱情與事業之間的關聯,因而巴不得更多人能夠體會其中的美妙。
熱情,也來自手上工作的成就感
追隨個人的熱情固然很美好,但卡紐特無情地宣告,光是擁抱熱情並不足以讓一個人成功,能讓一個人成功的並不是趁年輕時就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志趣之所在,更不是為了熱情不顧一切的投入。
卡紐特深入觀察後發現,成功的人很少有年輕時就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什麼或熱情之所在的,大多是先把眼前工作做好,累積了實力和戰績之後,以此做為轉換跑道的資本,再經過幾次轉換跑道之後,終於在某一個自己做得越來越上手的領域上發光發熱,達致成功。
卡紐特更發現,成功的人最後多半會喜歡讓自己成功的事情,因為裡面有某種正向循環存在,因為你做了成功所以感覺喜歡,感覺喜歡之後又願意多投入其中,如此反覆循環之後,讓人感覺好像自己原本就很喜歡自己正在做且做得很成功的事情。
卡紐特說熱情是可以透過時間醞釀累積的,更像是對正在做的事情做得很得心應手之後的副產品,而非原本一開始就存在的東西。
反而是那些沒有能力空有熱情的人,一股腦投入自己空有熱情而沒有實力創造成績的領域後,很快地就燒光了熱情,或因為失敗到無法繼續堅持而放棄。
累積職場資本,不是要你把自己操死
至於如何把工作做好,提升工作自己的績效好累積足夠用於未來轉換職涯跑道的資本?
我想可以參考《高績效心智》,莫頓﹒韓森發現那些高績效人士未必都是辛勤努力工作的人,能夠創造傑出成就的人,有不少都是懂得取捨工作,專注在少數幾項能夠創造實績的項目上,並且懂得重新設計工作流程,讓工作運轉得更順暢且高校而不費力。
高績效工作者更懂得以解決工作問題做為學習的規畫重點,透過學習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正高績效的人懂得將熱情與使命感結合,放到自己重新設計過且專注集中心力執行的少數幾項工作,不斷創造績效與成功的同時,自已也愈來越熱愛自己所投身的工作。
韓森與卡紐特毋寧都認為,只有把工作做好才可能真正從中萌生出熱情。
韓國知名演員河智苑在其著作《此時此刻》中也提到自己越是投入演出越喜歡表演的正向循環過程。她從剛進入演藝圈時不斷去試鏡卻不斷被拒絕,後來開始接受表演訓練,有機會上台表演,從表演中累積的實績,進而愛上自己的工作。
日本週刊文春總編輯新谷學在其工作論的作品《週刊文春總編輯的工作術》一書中展現的毋寧也是卡紐特所說的,透過不斷拿下實績,積攢自己對工作的愛與熱情。
「追尋內心的熱情」聽起來很振奮人心,很感人,卻不太實用。卡紐特建議年輕的朋友,與其追尋熱情,不如把手上的工作認真最到無人能出其右的地步再說!
- 書名:深度職場力
- 作者:卡爾‧紐波特
- 譯者:洪慧芳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5/28
- 書名:高績效心智
- 作者:Morten T. Hansen
- 譯者:廖月娟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