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盛讚的《情緒賽局》:談談為什麼未來是理念時代?

近期讀了兩本新書《情緒賽局》、《理念崛起》,同時再次回顧了我真愛多年的一本書《越環保,越賺錢,員工越幸福!:Patagonia任性創業法則》,頗有收獲,感到非常的興奮。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先講結論,然後在文章裡舉出神奇的實驗證明,也搭配精彩的動物影片。
結論是:網路中消息看似風起雲湧沒有一個意見關鍵性的決定一切發展,但實際上最終會弭平人們對於「善意與公正」的差異性看法。不論是為人處事、企業價值、生活理念,也因此『善意版的雪球』會更快速的越滾越大,在社會上獲得發展。
這裡指的「善意版的雪球」意思是初衷是利他利己,為了更遠大的理念著想,一切都是由此出發。
接下來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融合在多本書中的實驗、理論或是故事,相信會是很有趣的閱讀體驗。
首先,在上面這個結論中,有 3 個關鍵點需要被驗證:
1. 人們對於「善意公正」的看法有一致性為什麼重要?
2. 網路時代的消息繁多,為什麼「善意版的滾雪球」才會越滾越大?
3. 這一切真的會發生嗎? 聊聊「人造花實驗的啟示」

1.人們對於「善意公正」的看法,有一致性為何重要?
「人確實會對不公平的行為感到噁心,能夠判讀公平訊號的能力,是理性情緒的重要特質之一。」-- 摘錄自《情緒賽局》
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賴因哈德.澤爾騰,曾經和他的學生維爾納.古斯一起做了一個叫做「最後通牒賽局」的簡單實驗。
簡單來說,兩位玩家可以瓜分一筆由主辦單位提供的錢(100美元),玩家A可以提議要給玩家B多少(1-100美元)都有可能。然後玩家B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如果雙方都接受,主辦單位才會提供100美元,否則就拉倒,兩方都拿不到半毛錢。

實驗的結果很有名,就是如果玩家B覺得玩家A不公正,分給他的太少、太貪心,玩家B會寧願拒絕這個提議,讓兩方都拿不到錢。
理性上來說,原本玩家B和玩家A就是沒有這筆錢,所以不論玩家A提出什麼方案,對於玩家B都是「多」得一筆錢。但是因為人們不喜歡不公正、貪心自私的事情,所以如果玩家A讓玩家B覺得不公平,那玩家B就寧願拉倒也不要拿錢。
這個實驗有趣的是,玩家A也會去預測什麼樣的分攤比例是玩家B會願意接受的。因為如果玩家B不同意,玩家A自己也拿不到錢。所以玩家A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試著預測對方的反應,找出對方能夠接受,而且不會引發報復行為的最低金額。
也就是說,玩家A會理性思考提出一個對方會接受、也覺得公平合理的金額方案。
而這時候不同文化背景就開始發揮影響,跨文化的實驗結果尤其驚人。
《情緒賽局》中寫道:「我們從這個實驗得到的結論是,怎麼樣才叫做公平,是相對文化背景而決定的。在日本或以色列被認為是公平的提議,在美國可能會被解釋為低得離譜。相反地,在美國算是很正常的提議,在以色列可能會被視為太過慷慨(甚至是「幾乎傻瓜」的提議)。」
「提議者『非常神奇地』知道自身文化對於公平的認定標準,會嘗試提出回應者很有可能會接受的最低金額提議,他們的行為十分符合玩家自私理性的假設。」
然而,更有趣的是,因為網路的普及化以及全球性的經濟發展,加速了跨文化交流的步伐,導致人們對於公平性、公正性越來越有一致性的看法。
也就是説,大多數人類會漸漸有同一種「行為典範模型」。按照這個典範模型去行為,將會是被廣泛接受、也更能預測彼此行為的,即使這和原本各自的民族文化不太相同也是。這是頻繁交流必然會有的結果。
也就是我一開始提到的:人們將會對於「善意公正」的看法越發擁有一致性。

因為人們會對不公平的行為感到噁心,加上我們對於善意公正的看法因為網路而趨向於一致性以後,自然而然面對『不公正的提議與事件』不只不被接受,也會被放大傳播引來熱烈討論與譴責。
舉例來說,政府壓迫人民的事件、企業使用低劣原料製作食品等等,這類事件會因為我們的厭惡不公平、不正義而被傳播開來,而也因為國際化的視野與交流,我們同時也會看見更多案例和可能性(例如,良善企業的經營方式)。
如此一來,對於「善意公正」的看法會越發趨向一致性認同。

2. 網路時代的消息繁多,為什麼「善意版的滾雪球」才會越滾越大?
講完這個實驗與論證,我們再看看一開始的結論:「網路中消息看似風起雲湧沒有一個意見關鍵性的決定一切發展,但實際上最終會弭平人們對於「善意與公正」的差異性看法。不論是為人處事、企業價值、生活理念,『善意版的雪球』會更快速的越滾越大發展起來。」
接下來,將要聊聊為什麼「善意版的滾雪球」才會越滾越大?難道惡意的消息不會越滾越大嗎?
前面提到的「人們厭惡不公義的事情」自然可以解釋一部分。但是除此之外,人類還有一個特性是「歸屬、合作與集體情緒」。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情緒賽局》的作者艾雅爾.溫特是猶太人,他的舅公華特.拉札年經時經歷過納粹時期,而且他是那種納粹體制認為是邪惡化身的自由派世界主義的猶太人。
而他有一次居然因為好奇希特勒的遊行聚會,而走向希特勒的集會會場,融入群體後也沒有被發現他是猶太人。隨著希特勒在台上現身,加上群眾為之瘋狂,人群還時不時詠唱著「勝利萬歲!」
華特一開始是不可置信、覺得非常奇怪、奇妙,但隨著遊行隊伍唱著納粹黨歌,他居然從喃喃自語到被強烈情緒淹沒,大聲唱著納粹黨歌。跟著人群對著希特勒的演講言論,大聲拍手叫好、大唱「勝利萬歲!」
一直到他回神覺得滿滿羞辱,逃也似的奔回家,臉色發白而且群身冒汗,回到家大哭説:「這是什麼巫術?我怎麼會跟著一起唱納粹黨歌,還為希特勒歡呼?」
這是聽起來恐怖奇怪!但其實並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這正是人類情緒傾向融入團體的心理作用!

心理學實驗中顯示,人類對於歸屬團體的需求強烈,甚至是在抽象沒有前因後果的環境下也是。因為有歸屬團體是歷史演化上,一個安全的象徵,表示可以在面對危敵時依然可以獲得重要資源,得以生存下來。
所以,即使社會不斷發展,就算再怎麼強調個人、發展個人特色,也依然離不開社會史還是由集體情緒引導推進。

近代歷史上的大革命、戰爭、激烈的政治變化、甚至是藝術史的演進也都跟集體社會氛圍脫不了關係。

不過,雖然「人們渴求群眾歸屬感」的特性,但你有注意到嗎?前面華特舅公的故事,雖然一度沈浸在納粹歡呼中,但回過神來卻是一陣恐懼羞辱。而且深刻記憶延續至多年後的今天。
這是因為最終還是回歸到第一點「公正公義」。

「公正公義的渴望」和「擁有歸屬感」加上網路普及化時代,等於好的事物更容易顯化。「善意的滾雪球效應」才會真正被延續下去。

雖說網路消息很多,乍看之下壞事傳得比起好事快得多。但是講白一點,壞事是傳得快,但熱議的初衷,也是因為無法忍受不公義、不公平。因此消息瘋狂地越演越烈,是因為人們等著看它大大爆掉。
像是前陣子台灣網路上對於 Lofi-House 抄襲事件,或是韓國的 N 號房事件,都可以說是這樣的案例。
人們瘋傳消息,正是因爲「想要不公義被重視、被看見」,想要看到它爆掉或是轉而有更好的結局,所以瘋傳。而「善意的消息」被傳播則是真正在成長茁壯,發展起來。
對於兩者的意圖和念頭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對「善意與公正」有所共鳴、加上網路導致民族間的頻繁接觸所以漸漸有了一致性看法,加上人類渴望歸屬群體的本性,會讓良善的初衷更容易被看見。
而且,這一點也適用於原本看似弱勢的角色,因為它們往往在群體的支援下會有驚人的翻轉機會。
這裡有個有趣的影片你一定要看看:

影片中的小水牛因為受到獅群的攻擊,而無法逃脫,水牛群也早就逃之夭夭。但是小水牛有著驚人的韌性,居然努力拖著不願意就這樣被拉進水裡淹死,結果居然又被鱷魚攻擊咬了一大口。
結果 3 隻獅子跟 1 隻鱷魚拉拔那隻小水牛,獅群贏了把水牛拖上岸。最驚人的是,一開始逃之夭夭的那一大群水牛居然回來圍攻獅群把獅子趕走,救回了小水牛。這一個影片甚至被稱為「克魯格國家公園之戰」(笑)。
其實在人類社會上更是不乏這樣的案例,像是香港銅鑼灣書店在台重啟的募資成功,也是弱勢角色在群體支援下有了神奇的翻轉。
「人類對於歸屬團體的需求十分明顯。當團體成員內心燃起為團體奮戰的集體情緒,就會比其他團體更具優勢。」-- 摘錄自《情緒賽局》
在《越環保,越賺錢,員工越幸福!:Patagonia任性創業法則》一書中,Patagonia作為一個充滿環保理念、愛護自然環境的品牌,也曾經支援在地環保團體,提出保育環境、幫助鮭魚回流,訴求希望拆掉美國的幾個舊水壩。最終也真的成功了,讓溪流與山河在不到3年時間內回到原本的美麗樣貌。
這就是我所謂的「善意的滾雪球」在這個年代越滾越大、越滾越多,像是蝴蝶效應般一直發散開來。

3.這一切真的會發生嗎? 聊聊「人造花實驗的啟示」
或許你讀到這邊心想著:這看似美好,但是這一切真的會發生嗎?
在《情緒賽局》中,有個實驗被稱為「人造花實驗的啟示」。
實驗人員在實驗室裡設置了黃色與藍色人造花花海,然後只在黃色人造花花海裡頭放花蜜。接著放入一大群蜂群,一開始蜂群在裡頭平均四散在黃色與藍色花海中,接著他們漸漸發現只有黃色花海有花蜜、藍色花海什麼都沒有。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在藍色花海裡尋找花蜜的蜂蜜比例越來越少,到了最後全部的蜜蜂都只在黃色花海裡採花蜜。
接著實驗人員將環境改變,改將花蜜放到藍色人造花中,黃色人造花裡什麼也沒有。
然後又把蜂蜜都放進去採花蜜,結果蜂群依然往黃色花海裡衝去,採不到花蜜也是瘋狂地探尋,一點都不想試試藍色人造花。
可能是先前的偏見與印象太明顯,導致最後整個蜂群都餓死,死光在滿是花蜜的藍色人造花海上。
「人造花實驗」顯示出我們無意識的偏見可能造成的危害而不自知。
可能我們就像是實驗箱裡的蜜蜂,大環境實際上是不受我們控制的,但我們總有種錯覺覺得「我們知道一切」。然而,或許機會(蜂蜜)換了地方,而我們卻不自知。只因為抱持著一開始的偏見會讓我們看不見可能性。

前面提到的「網路時代會強化人們對於『善意與公正』的追求,不論是為人處事、企業價值、生活理念,『善意版的雪球』會更快速的越滾越大發展起來。」
你心想著:這看似美好,但是這一切真的會發生嗎?
其實人類的未來是綜合性的動態變動,實在很難以一個角度概括一切,沒有一個絕對。
然而,保持接納一切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就像是人造花海中的蜜蜂,我們不確定花蜜(機會、趨勢)在哪,但是避免偏見不論如何都是有價值的。

人們容易有種錯覺:好似自己的人生是有100%的掌控權,可以互不影響,照顧好自己就好。但是實際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

在《理念崛起》一書中提到,光是「一個平凡的早晨從被窩中起床,換衣出門,買杯咖啡」這樣一個行為,背後已經是無數人的付出與支援。房子不是我們自己蓋的、棉被也是他人設計、製作、運送到家裡給我們,衣服也絕非我們自己手工製作,更別說出門替我們服務的店員,店員背後也有送貨員一早送了咖啡豆、餐點到店裡,讓我們一進店裡只需要口頭點餐、付出金錢就可以換得一杯美味與便利。
想像看,這次疫情一來,看似受到自己掌控的人生 100% 全面失控了。但是實際上是,生命本就無常,人與人之間我們都是環環相扣、難以切割的一部分。一切都難以預測。
但也因為如此「保持接納一切可能」和「選擇成為你想成為的那一部分」是如此寶貴重要。勇於接納與嘗試新的可能性。也許會有驚人的發現!

結論
最初提出的觀點,網路中消息看似風起雲湧沒有一個意見關鍵性的決定一切發展,但實際上頻繁交流最終會弭平人類對於「善意與公正」的差異性看法。不論是為人處事、企業價值、生活理念,『善意版的雪球』才會真正的延續下去。
我在這篇文章中先是提到,「最後通牒賽局」的實驗中,可以看見人們傾向於接納公平性的事情、拒絕不公義的情況,而實驗中玩家A也因此會去理性預測玩家B文化背景下可以接受的最低金額條件。但是實際上,網路時代下跨文化的頻繁交流會讓人類對於「善意公正」越來越有一致性的看法。也就是説,大多數人類會漸漸有同一種「行為典範模型」。
接著,華特舅公的真實故事中,可以看出群體氛圍的威力、以及人類對於群體歸屬感的渴求。但在「小水牛戰勝獅群」、「銅鑼灣書店的募資故事」、「Patagonia拆掉水壩讓鮭魚回流」的案例中,都看見『善意雪球』的力量,能夠將一些原本看似弱勢的事件得到奇蹟般的翻轉。
最後,從「人造花實驗的啟示」、「疫情全球突然爆發」中見證到外在環境其實並不在我們掌控中,人類社會彼此之間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要記得抱持開放心胸,接納一切可能性,當一隻聰明的小蜜蜂,成為那個你想看見的改變,然後相信你也會像是一顆小小雪球一樣在世界上開始滾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精彩的賽局理論與實驗,真實的品牌案例,推薦閱讀:

  • 情緒賽局:揭開決策背後的情緒機制, 8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盛讚,提高人生勝率的 23項贏家邏輯
  • 作者: 艾雅爾.溫特
  • 譯者:高英哲
  • 出版社:大牌出版

Read it now!

  • 理念崛起:準備面對2015~2025台灣社會大蛻變,突破盲點,看見你的生涯契機
  • 作者:章成, M‧FAN
  • 出版社:商周出版

Read it now!

  • 越環保,越賺錢,員工越幸福!:Patagonia任性創業法則
  • 作者: 伊方‧修納
  • 譯者:但漢敏 
  • 出版社:野人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