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2020突飛猛進?你需要黑馬思維:「不必知道目的地,也能成功」的微動力求職術

誠品書局2019年的關鍵字是「做自己」,觀察這半年來各出版社邀請我掛名推薦的書籍:
「未來最需要的新人才」、「轉職思考法」、「用一張紙設計你的未來」、「不上班賺更多」、「個人品牌」、「職場會傷人」…
這些書都圍繞了一個相同概念,就是「了解自己」。

這代表整個世代對於「自我」有越來越多的渴求,越來越重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急於想找到一條路,解放自己。


 
先談談作者陶德羅斯,他從小就被診斷成是過動兒,也是師長與家長眼中的問題兒童,高中甚至輟學,20歲前就有兩個小孩。
他為了養家所以兼差打工10多份工作,但後來卻成為了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博士。
這本書則是他在哈佛內執行的「黑馬計畫」,訪談了上百位的成功人士,歸納出這些人的成功路徑,都回歸到遵循內心的聲音。
了解自己的力量有多龐大?我每次看黑馬思維都會有發自內心的體悟。
這本書主要分享的是「那些原本不被看好的人,是如何獲得耀眼成就?」、「原本不起眼的人如何橫空出世」。
書中分享四個步驟,包含:

  • (一)知道你的微動力
  • (二)清楚你的選擇
  • (三)了解你的策略
  • (四)忽略你的目的地

這四個點,全部都圍繞在「自我」。
你是一個了解自己的人嗎?面對這個問題,我可以非常確定的說,「我很了解我自己」。
但多次與人分享後,我才發現,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即使他們已經工作多年,還是對於探索自己充滿茫然與懷疑,而這些懷疑其實來自於環境給予的影響。
甚至可以說,你真正的想法、熱情與所選擇做的事情和外部環境因素都息息相關。

唯有改變其中一個因素,才有辦法重拾自我。

就以書中提到的策略,來談談我自己的故事吧。
稍微簡介一下,我跟作者一樣大學都是讀私立大學夜間部,後來我考上了國立大學的研究所,就讀期間到韓國留學半年,一直到碩士四年級才畢業。
等於大學應屆畢業的同學晚了三年出社會,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同學早已當了主管,我卻剛起步。
但工作四年後,我建立自己的平台與社群,透過閱讀及寫作經營自己的斜槓事業,有機會受邀演講,擁有了選擇的機會。
但要如何過達成這樣的目標?首先是「知道你的微動力」。
在書中,所謂的微動力就是「你渴望什麼」、「你不渴望什麼」,要確保你所釐清的東西沒有錯,唯一方法就是「擁抱發自內心的熱情」。
以我的求職路來說,長期以來我從事媒體業、內容產製、社群經營、專欄作家、直播主持,這幾件事情通通脫離不了「接觸大眾」(To C);
然而台灣這類的工作,薪水比起商業、企管或理科、醫科平均而言相對較低;在收入不足的狀況下,我早早就決定要轉行。
 

 
然而在經歷多間公司的面試求職過程,也就站在轉職的門口了。
該公司的人資問了我一句話:「通常你產製內容後,最期待什麼?」
我沒有猶豫地說:「我最期待被人看見。」
待我回答這句話後,也收到了對方公司進行下一步流程的考核信。
但電腦開著Mail,我一邊回想剛才的面試對答,我認為在我無意識脫口而出的,那才是我真正喜歡的,也就是「被人看見」。
我更堅定確信,即使我做得來商業、企畫的工作,我也未必真正喜歡;
再根據我的個性,我非常清楚一旦工作我不喜歡,我就會離職,即便薪水、環境再好。
因為我是一個挺感性的人,我也接受自己在找工作、處理事情很容易以「喜好」為出發點的個性;

因為沒有委曲求全的時候,反而能把事情做好,得到別人肯定,獲得成就感與動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工作四年內換了五份工作,但依然活得很好,沒有擔心一份工作做太短會找不到下一份工作。
這就要談到第二點「清楚自己的選擇」
 

 
2019年3月,我離開了一間上千人的媒體公司,到了大約50人的香港媒體公司。
從大公司到小公司,是需要勇氣的,起初是希望自己可以再多磨練一下文筆,寫出有觀察及深度的報導。
不過進去後一周就碰上公司無預警裁員、組織變動,這理所當然的會讓新進員工無所適從。
更讓我擔心的是,內部員工不是媒體專業出身,雖然產出報導,但跟新聞還是有落差,比較偏向學術研究。
讓我體會更深的是整間公司其實就創辦人的理想,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傳達他的想法;
這讓我感受到,即使我在公司裡寫出深度文章,一年後,我可能幾乎還會是一樣的人,沒有更大幅的成長。
能力停滯長遠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待了短暫的三個月,我就迅速離職了。
「目的地無法複製,也無法預知」,書中多次談到關於目的地,作者甚至認為目的地對標準化體制很有益處。
像是考試成績能檢驗一個人的學習成就,但目的地對於長期的自我實現,卻是一種傷害;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想闡述不要為自己設限。
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因為裸辭第五份工作的我,到了菲律賓宿霧進修商業英文三個月。
本來以為離開台灣,手上的合作夥伴、實體活動都會暫停,也做好沒有收入的準備。
但一離職當天,馬上就有顧問的工作;讀書會成員也想要持續舉辦活動,因此我們還辦了一場遠端讀書會,再加上許多合作機會。
反而在國外的三個月期間,竟然將上半年的薪水都賺了回來,旅行、工作、學習三合一的人生,完全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用世俗標準來看待我的職場與職涯,那我就是一個四年換五份工作,會被冠上沒定性、不穩定的人。

但因為我始終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從來沒有停下腳步,因為沒有自我設限,所以反而在預期之外,獲得了更多機會。

這和作者所謂了解自己的策略不謀而合:書中強調世界上沒有最佳的解法,而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個重點的基礎還是在於「了解自己」。
而我認為,了解自己的精隨在於,你能夠知道自己面對負面情緒時,會出現什麼行為,需要多久的時間療傷,以及如何接受失敗及被拒絕的事實。

最後分享書中很勵志的一句話──「走在曲折的道路上,不代表漫無目的」

在長長的人生裡,你有多少次出現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因為世俗眼光、家庭、親友的阻礙,沒有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呢?
或者,你有多少次,做了自以為喜歡的事情卻遍體麟傷呢?
在我的人生裡,職涯並不如外界定義的成功與光鮮亮麗,當然我偶爾也會感到迷惘。
即使我已經有許多選擇,黑馬思維這本書的奧秘,就是給你我這樣子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卻偶有迷惘時。
關鍵時刻翻開書,你會明白,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得更好、成就獨特卓越的自己。
即使別人不懂你,只要你持續成長、不斷反思,你所付出的所有辛苦,有一天都會以豐厚的成果來回報你。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