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大專欄】人類對待物品的態度,終究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當環保淪為新商業模式的促銷手段

說件政治不正確的事,我很討厭過去二十年來,以「環保」之名發展出來的一堆新商業模式。

好比說提倡以購物袋取代塑膠袋這件事情,到後來我只看到一堆企業或政客,動不動在發送環保購物袋。

於是我便想,該不會製作這些環保購物袋的生態成本支出,最後竟然遠高於人類用掉的塑膠袋吧?以及,該不會我們家裡的環保購物袋數量比塑膠袋還多吧?

我是這樣想的,環保在某些人的心裡,只是一種行銷手段,並不是真心環保。

抑或者說,就算是真心誠意,但是,實際上製造的成本支出,未必真的符合環保。

好比說,各國政府為了減緩排碳量,搞出一套各國排碳量的分配方式。原本是希望各國能夠自我克制,以減緩排放速度,避免溫室效應變得不可逆轉。但結果卻造成國家或企業之間的碳排放量交易,這真的是荒謬至極卻又極端聰明的創造新商業模式的手段。

我也沒有很佩服那些標榜自己一年什麼都不買,然後記錄一整年生活,最後出書,變成暢銷作家的人做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如果仔細閱讀這類書,你會發現,他們更多只是佔既有的社會系統的便宜,好比說很多的物資由朋友親人提供,好比說去某些地方撿拾免費的廢棄品資源。

況且,實驗完成後,這些人就回歸文明了,雖然可能持續維持簡樸,但一如前一陣子某個科學研究成果所揭露的殘酷真相,人類其實並不環保,真正做得到環保的是根本花不起錢的窮人,人使用資源的程度與其富裕程度呈正相關,過去多年以來的環保作為,基本上是失敗的。

 

系統不改,個人再努力也只是徒勞

如果我們願意冷靜客觀的審視各項統計數字,就會知道,當前的環保運動是失敗的。

關鍵在於,我們最多只能做到在系統內的個人的有限時間內的環保,對於整個系統的揮霍式生產與消費模式卻無法撼動分毫。

環保份子無法讓更多人加入來推動系統改革,只能在破敗的系統中優化個人行動的環保成分,從系統的角度來看,成效極為有限,個人所能節省的資源,遠遠不及系統所新增的浪費與破壞。

這些年,環保甚至有點成為菁英階級自我標榜生活風格的方式,能幫個人品牌或企業加分的手段,且只在少數能夠負擔得起更多麻煩與時間使用的富裕階級流行,無法擴及更大的面向,無法在更多人群中普及開來。

真正能夠有機會讓人類免於耗盡資源與破壞生態而造成文明崩解的方法,不是少數人的立志不浪費不消費的環保主義式生活,而是讓國家層級的制度能從根本設計出一套《從搖籃到搖籃》,從《東西的誕生》開始,就是完全可回收或分解的生產製造與流通消費與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模式。

為政者要能擋住大財團的威脅利誘,堅持修改系統,讓系統從浪費耗盡式轉向永續運轉式,否則,再多菁英的環保行動,都只是杯水車薪。
 

舉個例子好了,就說塑膠,其實PVC製品如果不加工染色,在製作產品的工法上多所規定的話,是可以透過回收而不斷循環利用的。問題是,建立起了這樣一套商業生產模式之後,生產PVC的企業的獲利可能大減,政府能否擋得住這樣的壓力而推行到底?

再好比說,從《東西的誕生》開始,產品的原物料挑選與設計和製成,全都以可分解或可完全回收做為標準作業流程,《從搖籃到搖籃》就認為,生產製造商必須肩負起回收廢棄物的責任,哪有生產製造獲利公司賺,東西用完後變成廢棄物時卻由國家和社會買單其處理成本的事情?

如今的地球是「人類世」了,《人類時代》一書中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生活的地球的所有地景地貌與變遷,如今全都是由人類造成,人類必須負起責任,不能只是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卻不理睬其過程製造的垃圾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問題。

 

被無視的真實生產成本,過分低廉的產品售價

《垃圾與它們的產地》一書中呼籲我們正視真實的生產成本問題,好比說每一家便利超商都會販售的鋁罐裝飲料。我們人類,竟然將地球上寶貴的鋁金屬拿來作為儲存氣泡糖水的罐子,而且,要生產一隻鋁罐竟然還得用掉鋁罐容積率的25%的石油,如果再加上鋁罐生產完成後,配送到生產飲料的工廠,以及從工廠將飲料配送到商店,消費者再到商店購買鋁罐飲料,耗費的地球資源相當驚人。

這一切,為了製作一罐喝完就丟的氣泡糖水,人類動原了不可思議的龐大物資,而一罐鋁罐飲料竟然只賣10~20新台幣。

作者直言,目前消費者能在市面上所購買的東西之售價與其真實的生產成本,簡直不成比例。

而這還沒計算生產東西時得先投資興建工廠,得鏟除農田與樹林,生產的過程中工廠會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毒廢棄物,這些有毒廢棄物與二氧化碳又會破壞地球生態與人類健康,而人類還要為了這些破壞掏錢買單。

更別提生產商不致利於提升寶貴稀有能源/原物料的使用效率,卻反倒大力投入節省人力的自動化工程,或者爭相透過外包,將製造工作轉移到人工土地成本便宜,不在乎環境破壞的國家/區域,在先進國家造成高失業率與景氣停滯,在發展中國家製造大量的汙染。

因為人類已經《愛上便宜貨》,企業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盡可能將成本外部化或隱藏起來,產品的末端售價遠遠不能反映真實成本,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卻都假裝沒看見,甚至還以自己的低薪過勞埋怨著商品價格太貴。

 

消費使用,更是集體性的大浪費

當代消費資本主義社會為了滿足短暫慾望已經耗費了過多的資源,我們將實際的生產成本轉嫁給環境與後代子孫。

遺憾的是,如此生產出來的產品,透過配送系統送到消費者手上之後,並沒有被珍惜。珍惜物質,回收循環利用並不是今天的價值觀。

先別說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充斥著越來越多用過即丟的拋棄式商品,從衛生紙、尿布,到罐裝飲料、隱形眼鏡,我們的生活高度仰賴耗費珍貴資源所生產的拋棄式商品。

就連過去被設計城可以用上一二十年的汽車冰箱家具電腦電視相機房屋的耐久財,在廠商透過計劃性過時,以及流行時尚、換季等廣告行銷手法,拚命鼓勵消費者汰舊換新,以至於越來越多消者買新東西並不是因為原來的東西壞掉了,只是因為新產品看起來更酷更炫更有型,就在製造商創造出來的一連串汰舊換新潮,人類又加速了稀有能源與原物料的消耗過程。

我們被丟入一個渴望能夠每年更換新手機相機電視汽車,隨時想要滿足慾望就能獲得滿足的超便利時代,人被系統創造的便宜與便利挾制,每天過著大量耗盡地球資源的揮霍生活,就算想要戒除也因為實在太過便利而難以自拔。

 

丟棄是場超大規模的災難

如果說,從原物料開採、加工生產,到配送與使用的過程,都有一套百分百的資源回收商業系統,那麼,縱然消費者縱情於追求商品的汰舊換新,也還不至於過分汙染環境,浪費資源。

偏偏我們目前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型,廠商只負責生產並且賺走想賺的利潤,所有應該支付的成本或該肩負的責任,全都丟給政府或消費者自己承擔。

舉例來說,生產一台電腦或電視得使用數千種有毒化學物質,然而,生產者只負責將產品生產出來然後賣掉,至於消費者購買使用並且毀損之後,生產商並不負責回收壞掉的產品,產品回收的責任丟給了政府,政府得成立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場、焚化爐等設施來消化大量的廢棄物。

更糟糕的是,這些廢棄物在原本還是產品的時候,生產商因為不用負擔回收以及處理廢棄物的責任,根本不在乎生產產品時究竟用了多少有毒物質,以致於廢棄物回收只要沒有處理好,馬上就汙染環境,破壞生態。

不時聽到新聞報導某些惡質的廢棄物處理商趁著月黑風高,將有毒廢棄物排放到河水或傾倒在深山裡,亦或者沒有任何過濾防護措施就隨便燃燒,破壞環境。

我們生活在用過即丟的《廢棄社會》中,人類任意丟棄的甚至不只是物品,連人命都是用過即丟,免洗筷式的勞動力使用方式,正在世界各地蔓延,連人類都成了用完就可拋棄的物資時,又怎麼讓人類珍惜資源?

是該建立一套《從搖籃到搖籃》的永續發展經濟模型的時刻了

今天的消費資本主義社會,東西從原物料的開採到生產商的製造、配送,消費者的使用乃至最後的丟棄與回收過程的漫不經心,有毒物質已經深入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今天的人類根本就生活在劇毒的環境裡,這也是為什麼癌症人口越來越多,不孕或畸形而比例越來越高,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人類過度輕忽東西的產製運銷使用回收過程,已經讓地球和人類自己都無法承擔。

《不對稱陷阱》一書中提到,人類應該積極恢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原則,我認為應該擴及人類對物品的使用上,人類如果不希望被自己所製造的廢棄物淹沒甚至毀滅文明,就應該善待物品的生產流通與回收。

人類得趕在地球生態系統無法負荷之前建立一套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型,淘汰掉高耗能高污染又過度浪費的經濟型態,否則的話,恐怕在我們有生之年,就能見識到悲慘的生態浩劫降臨。

 

// 主題閱讀 // 

《東西的誕生。》,群學

《垃圾與它們的產地》,時報

《不對稱陷阱》,大塊文化

《廢棄社會》,麥田

《人類時代》,時報

《愛上便宜貨》,聯經

《斷捨離》,平安文化

《從搖籃到搖籃》,野人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