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在花小錢買夢想,其實在交窮人稅

1.
昨晚刷各大新聞網站時,發現他們同時發布這則新聞:「大樂透頭彩在連續槓龜18期,創下史上最長連槓紀錄後,終於在剛剛(10/11)開出了高達7.94億的頭彩,由位於台北、台中兩位得主平分,扣稅後兩人各可分得3.17億元。」
一份2015年新聞報導指出,台灣彩券銷售總額排名全球第16,每人每年平均花5,283元買彩券,我身邊就有位朋友,每期都會買個一柱兩注,期待中獎,不時看到連續槓龜的新聞,還會加碼多買幾注,是個標準的彩券支持者!
我是連發票都沒不太會中的命格,對彩券也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對我朋友這種花小錢買夢想的心態,也沒甚麼特別的想法,不過就是人性嗎,當心理期待感大於付出金額時,人總是難以抵擋誘惑。
但最近在看《巷子口經濟學》,這本堪稱台灣版《蘋果橘子經濟學》的生活經濟學書籍時,自稱臥底經濟學家的作者鍾文榮提出一個觀點:「買彩券,其實是在付窮人稅。」
看完他的解釋後,讓我立刻想要敲我那位朋友,告訴他這相當於一杯五十嵐珍奶的彩券錢,應該可以有更好的運用!
 
2.
在看鍾文榮解釋「彩券為何會成為窮人稅」之前,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新聞媒體上的彩券頭獎報導,主角是否大多是失業或低收入戶,難道有錢人都不買彩券?或有錢人的中獎運比較差嗎?
不可否認,這種低收戶階級中頭彩逆轉勝的新聞,對以公益為名的台灣彩券來說,是種有力的宣傳,也比有錢的富人中頭彩更具新聞點,因此我們更容易看到這樣的新聞。
但實際上的狀況,透過一則《華盛頓郵報》財經專欄作家Matt O’Brien所寫的美國彩券購買分析中,我們可略知一二。
Matt發現,美國成年人每年平均會花台幣9000元買彩券,但年所得不到台幣90萬元的家庭,卻付出了高達1萬4千元在買夢想上!
書中有一句話可解釋:「富人不會想靠彩券致富,窮人卻希望透過彩券致富。」
 
2016-10-12_113942
3.
買彩券其實是「本夢比」極大的行為,是一種忽略現實指標,追逐夢想的投機行為,而對財富認知水平較高,或擁有較多財富的人,較不會將買彩券當成長期的投資。
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大肆報導頭獎彩券得主的反差身分,營造彩券是窮人翻身的大好機會,因此才會造成彩券的主要購買者是低收戶階級的現象。
你可能想問,但這不也讓窮人更有機會中頭彩,變有錢嗎?
不管公益彩券的頭獎金額多高,都只是把投注者的投注金分一分而已,也就是所謂的「財富重分配」,當彩券主要購買者又還是低收戶階級時,這些錢也僅僅是在他們身上轉來轉去。
更值得一提的是,購買彩券的錢將近一半比例會被彩券行跟政府收走,你贏得的彩金還要被政府扣20%的所得稅,以徵稅而言,政府是大獲全勝,但從社會整體的財富狀況來看,其實並沒有因為彩券而產生顯著的改變。(當然這並沒有考慮後續彩券盈餘的公益運用)
再繼續研究下去,除了你會發現買樂透的錢可以做更好的運用外,還會開始思考公益彩券這項政策,是否因為已成為政府收入的金雞母,而失去了公益本意呢?
 
4.
老實說,讀《巷子口經濟學》前,我對買彩券的心態跟大眾一樣,抱持著做公益還有機會好心有好報的功利想法,從沒想過彩券原來還有這一層內幕。
我想,許多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在經濟學家眼中根本漏洞百出,這不僅是經濟學者跟一般人的差別,更是早已熟稔經濟學思維的聰明人看世界的獨特視角。
將經濟學思維運用在生活中,在海量的資訊中發現常人的思考誤區,進行觀念升級,我想是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應該要主動學習的一種超能力!
除了以解析台灣生活實例的《巷子口經濟學》之外,你還看過什麼值得推薦的經濟學入門書籍,歡迎跟大家分享。
 

  • 書名:巷子口經濟學
  • 作者:鍾文榮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5/12/25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