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nne專欄】這本書告訴你,你對世界的理解應該全面更新

你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嗎?你相信自己對周遭社會的認知嗎?試著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吧!
1)你覺得2017年1-9月(警政署找得到的最新統計資料),台灣最主要受詐騙的族群,年齡層是幾歲?
a.17歲以下
b.30-39歲
c.40-49歲
d.50-59歲
(第一項年齡區間不是很平均,但警政署真的是這樣統計的><)

2)你覺得2017年1-9月,台灣最主要「受詐騙」的族群,男女比例最接近如何?

a.男40%:女60%
b.男50%:女50%
c.男60%:女40%
d.男30%:女70%
3)你覺得2017年1-9月,警察機關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汽機車駕駛人過失以及行人或乘客疏失的比例最接近如何?
a.駕駛人40%:行人與乘客60%
b.駕駛人60%:行人與乘客40%
c.駕駛人80%:行人與乘客20%
d.駕駛人90%:行人與乘客10%
 
====我是防雷分隔線,以下是答案====
 
 
答案:

  1. B(受詐騙的人當中,最多是30-39歲,佔21.02%)
  2. B(受詐騙的男女比例,男女各半,事實上男生稍微多了一點點,佔50.01%)
  3. D(汽機車駕駛人過失佔了94.41%,行人或乘客過失只佔4.73%)

資料來源:警政署106年統計資訊
以下是警政署的資料截圖

 
你答對幾題呢?
我詢問了15個朋友,第一題沒有任何人答對,答對機率0%,第二題只有3個人答對,答對機率20%(錯的人都認為女生比較高),第三題也只有3個人答對,答對機率20%。像作者愛開的玩笑--答對機率比黑猩猩亂選還要低XD。
你覺得會被詐騙的,都是老人小孩?甚至更多是女人?你覺得是路上愛穿越馬路,甚至走在馬路中央的「三寶」,導致交通事故?
事實上被騙最多,佔超過1/5的,是30-39歲的青年,統計紀錄上第二高,也佔超過1/5的,是18-23歲的,大學生?(事實上警政署的統計資料區間不同蠻奇怪,如果一樣看十年區間,20-29歲的區間應該才是最高。)17歲以下未成年少男少女,只佔2.21%的被騙比例,50-50歲的老人,被騙只佔12%,甚至65歲以上的老人,只佔所有被詐騙的受害人當中的6.07%。但我大部分的朋友,都選擇了老人。
另外,男人女人被騙的比例差不多,我很驚訝80%的朋友(有男有女),認為女生比較容易被騙?從台灣人口男女各半來看,被騙比率各半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能的猜測吧?
從交通事故來看,大部分的交通事故,是駕駛造成的,而非行人。這應該也是個合理的猜測,因為在馬路上的車子比人多太多了啊!大部分的交通事故,是車子與車子之間的擦撞與糾紛,所以肇事原因不太可能行人佔太大的比例。(但看到竟然不到5%,我還是很驚訝)
再問一次,你相信自己對周遭社會的認知嗎?你確定你對身邊熟悉的事物,認知正確嗎?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誤差?

「真確」這本書,做了很好的解釋。這本書一開始為人所知,是成為比爾蓋茲的2018選書,甚至在比爾蓋茲心中,這本書重要到他決定送給全美大學生一人一本,做為畢業禮物,並推薦:「這本書充滿了關於如何清晰地看待世界的建議。儘管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閱讀它,但對於那些正在從大學跳躍到下一個階段的人來說,它具有特別有用的見解。」
如果是我,也會想推薦給我的朋友一人一本(但沒錢送,我又不是比爾蓋茲XD),讀起來太過癮了!
裡面用許多例子解釋這個世界和我們想像的有多麼不一樣(我前面的題目設計靈感來自於這本書,但我希望能找一些台灣的例子,原本以為很難找,沒想到俯拾即是!),更重要的是,這不一樣又來自於哪裡,我們應該如何破解。
例如,為什麼會有以上三題的錯覺?
第一題有可能是因為新聞上常報導的受騙民眾,常是年老的婦人,所以導致我們心中不自覺地放大了這部分的受害人數,這是屬於書中提到的「失真型直覺」--在我們眼前發生的,較能激起情緒共鳴與印象的,在我們心中就會放大他的發生比例。
另外也可能是「概括型直覺」,認為某一族群就是有某些共通點,例如「女生、老人就是比較容易被騙」,三寶也是類似的狀況,講到所謂三寶,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老人還是女人(還是老女人?)?這也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
 

這本書總共提到了十種偏誤,而且每個的描述都相當精彩,我被打臉打得欲罷不能,又被作者的反思以及與他人的互動而深深觸動,對我來說與其說是更新對世界的認知,更不如說是更新對「自己」的認知,了解自己思維與直覺的侷限與陷阱,提醒自己不要驟下判斷,以免錯誤的導航地圖,將自己導引到錯誤的目的地,而是應該實事求是,看到證據,再明辨事實。如柯P說的,「It’s science」。

為什麼要追求真確的判斷?因為這樣你才能將珍貴的資源與注意力配置在正確的地方,當你知道台灣被詐騙的人,其實30-39歲佔多數,而非老年人,政府宣傳反詐騙的方式、通路,還會跟現在一樣嗎?

這本書中也提到這樣的觀點,他用數據證明了亞洲與非洲的崛起,認為企業應該投注更多關注與資源在這些市場,但你以為跨國企業都知道這件事嗎?那你就犯了概括型直覺錯誤XD,以我之前在歐洲跨國公司的經驗,大部分的資源都還是專注在歐美市場,亞洲永遠被犧牲,或被認為是流血削價競爭的不成熟市場(我的北亞市場還有日本和韓國哩!但他們還是這樣想。),非洲甚至幾乎沒有資源投入。

對世界沒有真確的認知,就無法做出真確的決策與資源配置。

最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1989年他在剛果的偏遠赤貧小村,研究下肢麻痺的「綁腿病」,想訪談村民,並採取血液樣本,但他們沒有經過夠多的溝通,導致村民認為作者要「偷他們的血」,群情激憤團團圍住他們,甚至拿著砍刀,要殺了他們(有沒有想到最近Google工程師被打死的新聞)。

正當他們拚命解釋自己是要做研究為他們治病,但快要控制不住群眾時,有一位婦女站出來,張開雙臂大聲說:「你們不覺得他說得對嗎?安靜!他說的對,血液的檢測很有必要,大家記得先前很多人得麻疹死掉嗎?好多我們的孩子都死了,後來他們過來給孩子們打疫苗,現在都沒有小孩得那種病死掉,還記得吧?」
鄉民沒被說服,大聲鼓譟:「對啦,麻疹疫苗是很好,可是現在他們是要偷走我們的血耶!」
婦女閉嘴片刻,然後向前走一步:「你們以為他們是怎麼發現麻疹疫苗的?你們以為是從他們國家的樹上長出來的嗎?還是從土裡拔出來的嗎?才不是,疫苗是靠這個醫生說的,靠.研.究,他們就是這樣找出治病的方法,難道你們還不懂嗎?」
終於,人們的態度轉變,危機解除。
作者的話讓我非常感動:「我一直非常感謝這勇敢的婦女,如今我們在對抗無知多年後提出求真習慣的概念,我很驚訝這貼切形容了她的行為。
她似乎看出村民懷著的種種誇大直覺,協助他們克制,以理說服他們,『恐懼型直覺』由針、血和疾病觸發,『概括型直覺』,讓他們把我們歸類為掠奪非洲的歐洲人,『怪罪型直覺』讓他們決心對抗我這個來偷血的邪惡醫師,『急迫型直覺』讓他們太快驟下決定。
然而她仍在這股壓力下挺身而出慷慨直言。這跟正規教育無關,我確定她不識字,絕對沒學過統計,絕對沒花過時間記誦世界的各種事實,但她具備勇氣,懂得批判思考,以清晰邏輯表達想法,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仍能慷慨陳詞。
她的求真習慣救了我一命,如果她能在那種處境下求真的話,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正在讀這本書--的你,當然有為者亦若是。」
 

  • 書名: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 作者:漢斯.羅斯林, 奧拉.羅斯林, 安娜.羅朗德
  • 譯者:林力敏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18/07/01

真實世界長怎樣?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