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大專欄】向頂尖運動員學習,激發天賦潛能的好習慣

 
最近一陣子,應該不少人守著網路與電視,觀賞世界各國運動員在奧運場上的比賽吧?
順利成功挑戰突破人類體能極限的選手們,被世人讚譽為天才!
本屆有許多拿下獎牌的選手,年紀不到二十歲,像是拿下桌球男女混雙銅牌的台灣的桌球好手林昀儒只有十九歲、拿下跳水金牌的中國的選手全紅嬋只有十四歲、拿下女滑板金牌的日本選手西矢椛更只有十三歲。
這些天才,真的都是因為天賦異稟、DNA異於常人,才能創造非凡成就嗎?

我等凡人,只是因為資質不如天才,所以才沒辦法和他們有一樣的表現嗎?
這是許多人一直以來,很是關心的議題。
畢竟,如果成為天才的方法可以複製,不就等於天才能夠大量培育傑出表現者?
如此,對於人類總體實力的提升,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成就天才體質的好習慣

不知道您怎麼看待天才的存在?
不過,越來越多學者研究發現,天才並非倚賴天生,而是可以靠著後天機制培育。甚至,要讓天才發揮才能,必須其才能與社會條件彼此配合才行。
社會學家埃里亞斯在《莫札特-探究天才的奧秘》中指出,莫札特之所以能夠被為天才,不光是小時候就能創作,很早就顯露才華,而是因為他生活在可以向市民階級販售曲目,靠才藝變現的社會環境,其才華才能廣為人所知悉。
早他一些的巴哈,還只能接受皇室貴族授予的職位,從事音樂工作。雖然成就斐然,卻因為時空環境不同,獲得的報酬與評價也不盡然相同。
想想也是,奧運會場上的運動選手們,若不是生活在今天的環境,許多才能可能無用武之地,或得轉化成其他時代的使用方式,所能得到的掌聲與報酬可能與跟今天大不相同。甚至很可能,根本不會被人挖掘或培育。

也就是說,擁有某項能力的人,還必須生對時代,才能有機會發揮出來。

天才的關鍵習慣》作者克雷格.萊特,更將天賦與天才區分開來檢視。
他認為,我們許多人以為的天才,其實是擁有某種天賦資質的人,而對他來說,「天才是指具有非凡思維能力,其原創作品或獨到見解以重大方式改變社會,造成跨文化與跨時代的有益影響。」
擁有天賦或資質的人,未必能夠成為天才;成為天才的人,資質或天賦未必強大。錯把高智商當天才,因而對高智商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是人類社會最常見的天才迷思。一般人最為推崇的智力,在克雷格乃至許多研究天才的學者來看,並不是太重要。
克雷格認為,成就天才的,其實是一連串的好習慣,像是努力工作、百折不撓、具備獨創性,擁有童心未泯的想像力,無止境的遼闊好奇心,熱情、瘋狂的創造力,叛逆性,跨界思考能力、逆勢而為的行動,做足準備,執著堅持不放棄,全身投入,適度放鬆等等。
克雷格還提醒,另外一個常被視為天才的族類「神童」,說穿了只是在年紀尚小時就做到普通大人能做的事情,卻因為人類不了解其中原理而被過分高估,導致許多的「神童」反而被小時候的成就侷限,長大後沒能再有更好的發展。
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是「神童」,應該幫他創造得以鍛鍊深化才能的環境,聘請好的老師,而不是自滿於「神童」的表現,這對於「神童」的發展沒有幫助。
刻意練習》、《恆毅力》,《比賽,從心開始》、《高績效教練》,還有許許多多的學習方法類作品,都有助於人們改善學習進程,提升學習成果,讓普通人也能夠過正確的學習方法,突破過往人類認為難以撼動的障壁。
 

培養樂在其中的刻意練習

為什麼每一屆奧運比賽都讓人驚豔?
當世人覺得,如此傑出的成績,已經很難再被突破時,便有人殺了出來,以全新的方法,突破了障壁!
不久前才被人誇耀的成就,陸續被後人超克跨越,改變了人類對某一件事情的認知。
這難道是因為資質超凡的神童大量問世嗎?
更可能是因為人類掌握了鍛鍊與超越前人的方法!
創造天才般耀眼成就的傑出人士,除了有好資質,身處能夠讓才能發揮的社會環境,更重要的是自己熱衷練習。
好比說,當世人還沉浸在奧運比賽的餘韻中,選手們回到母國後,已經回歸自主練習,為下一次比賽備戰。
一如林昀儒所說,上場比賽才是休息的時候。比賽(休息)結束,自然得開始練習。
非凡成就者厲害的地方,不在資質或天分,《刻意練習》的作者提到,人們覺得枯燥乏味的練習,那些頂尖選手可以反覆不斷的鍛練,且樂在其中。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努力是拚不過樂在其中的人!」
非要對天才下個定義,我認為「享受凡人所無法承受的高強度練習,反覆鍛鍊直到克服所有可能缺陷,讓影響自己發揮實力的阻礙降到最低」的一群人,毋寧就是。
運動員
舉例來說,最近在網路上觀看林昀儒、李洋、王齊麟等選手的日常鍛鍊的份量,光看就讓人倒抽好幾口氣。除了鍛鍊球技本身,還有基礎體能的訓練,每天練上八到十個小時,日復一日。
難怪水谷隼能在綜藝節目上,以桌球連續擊倒裝滿水的寶特瓶;戴姿穎在外送平台的某支廣告,可以羽球精準擊落蘋果並使蘋果裂成兩半。
質地如此輕巧的球,在頂尖選手,可以施展出高強度的威力,絕非天生神力,而是反覆刻苦練習的成果。
 

喚醒你心中的達人魂

說了這麼多,不只是推崇頂尖運動員的強大而已。
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人身上獲得啟發,找到想投身的領域,向頂尖選手們學習其自我精進的心法與竅門,我們也能開創出自己的達人之路。
喚醒你心中的大師》與《專家之路-從學徒到大師》記錄了從門外漢、初學者逐步邁向達人、大師的方法。
首先,得拜師,找到好的師傅,跟著師傅學習技能。
如果師傅不主動教你,那就自己觀察,模仿、偷學。
掌握了技能之後,得勤加練習,甚至尋找實戰機會,將所學實踐出來,看看理想與實際的落差?
唯有看見自己不足之處,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當學徒時,一方面會積極吸收大量相關知識,一方面開始記憶各種身體技藝。
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知識量會遠大於技能熟練度。
此時要小心,別犯了妄自尊大的盲點。
有些人學到一些知識後,就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既不練習也不尊重前輩或老師,結果成了半桶水響叮噹,實力卻不怎麼樣的三腳貓。
當學徒時,別太斤斤計較,要把吃虧當成佔便宜,把吃苦當吃補,把操練當日常習慣,盡力學,設法讓身體趕快熟練、跟上大腦吸收的知識。
要讓身體記憶追上知識,需要一些時間,還有大量的反覆練習。
學習過程所遭遇的挫折、失敗與痛苦,都是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事情,只要你沒有放棄,繼續堅持在這條路上!
唯有願意放下自尊,謙虛學習者,方能有所成。
等身體能夠跟上知識時,就進入了熟手/高手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人們開始在生活中使用自己的專長,或幫人解決問題,或創造實戰成績。
想從熟手階段進入大師、達人階段,除了要能夠在專業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建立自己的理論/系統/模組/技藝,以此在該領域創造非凡成就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培育後進。

願意扮演傳承者的高手,才能進入師範的境界,會透過反覆的教學,達致大師的境界。

此時的自己,雖然體能開始衰退、技能已非頂尖,卻替人類社會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智慧結晶,能夠啟迪後輩、繼往開來!
不一定是頂尖運動員才能達致非凡成就,一個好的料理人、銷售業務、水電工師傅⋯⋯,只要有心,人人可以鍛鍊自己,成為身處領域的大師、達人,成為為世界帶來改變的天才。
 

書名:天才的關鍵習慣
作者:克雷格・萊特
出版社:商業周刊
Read It Now!
 

書名:恆毅力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
出版社:天下雜誌
Read It Now!
 

書名:喚醒你心中的大師
作者:羅伯・葛林
出版社:李茲文化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