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表達課時,開場都會先進行一個活動,叫做「我拍你猜」。有次,我邀請聽眾阿浩,把他帶到後台,給他一首歌。確認他知道這首歌後,我請他在聽眾面前,用手打拍子,拍出這首歌的節奏。
你的表達中了「知識的詛咒」嗎?
開始前,我當著所有人的面問阿浩:「你猜等下有多少人會猜中?」阿浩想了想說:「我覺得一半吧!因為這首歌真的很簡單!」
於是阿浩開始用手打節拍:「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拍完之後,我問大家:「來,請問阿浩拍的是哪一首歌!」大家愣住,彼此互看。我說:「沒關係,猜猜看,猜錯沒關係。」
開始有人舉手回答:抓泥鰍、小星星、望春風⋯⋯但,都不是阿浩拍的歌。我還記得,阿浩當時瞠目結舌,不可置信那麼簡單的歌,竟然大家都猜不到。
其實,這是史丹佛大學曾做過的一個研究,研究者被分為「打節拍者」和「猜歌者」。打節拍者拿到一張常見歌單,要打節拍給猜歌者聽。「打節拍者」預測聽者答對率是50%,但沒想到,結果出來,聽者的答對率只有2.5%。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打節拍的人在敲歌時,腦海中有旋律。但是對猜歌者而言,他們是聽不到旋律的,只聽到一串敲擊聲。
從表達的角度而言,這叫做「知識的詛咒」。講者在演講時,腦內迴盪知識的旋律,所以他認為聽眾應該都知道,但沒想到,聽眾根本聽不懂。
這種狀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知識型演講」,明明是要傳遞知識、啟迪聽眾,最後卻讓聽眾陷入五里霧之中。
知識型表達技巧:降級類比
教你一個我很愛用的表達技巧,叫做「降級類比」。
什麼是「降級類比」?假設你要講的知識點是A,你不要直接解釋A是什麼。你要先讓思維往下降,想想看什麼東西跟A很像,而且聽眾一定知道,這東西就是B。簡言之,降級類比就是
「用聽眾熟悉的B東西來解釋A知識」。
這樣做效果差別有多大?來,假設你今天參加一場醫學講座,主題是談「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下面哪一種說法,比較容易讓你記得住?
第一種:ADHD是一種神經病學失調,與大腦額葉的過度不活躍模式有關,特徵是注意力渙散、過動與衝動。
第二種:ADHD就像是大腦有法拉利的引擎,卻配備腳踏車的剎車。要是能讓剎車強大一點,就能變成賽車冠軍。
一定是第二種對吧!因為第一種表達方式,你腦海浮現更多問號,什麼是神經病學失調?什麼是額葉?什麼是不活躍模式?因為這種表達,是講給有醫學背景的人聽的。
而第二種表達方式,你腦海中馬上浮現賽車和腳踏車,那是你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
「降級類比」的兩大技巧
當然,要看你演講場合是什麼?如果是學術研討會,聽眾都是領域行家,你就盡情說行話、講術語。但如果是一般演講,聽眾都是普通大眾,你在設計演講內容時,一定要不斷「降級類比」,而這有兩種技巧。
第一種技巧是「軟化知識」
有吃過泡麵吧!你都怎麼吃泡麵的?是不是先加熱水,放個幾分鐘,等泡麵軟了再吃?有人是直接啃整塊泡麵的嗎?同樣的,你要講的知識,就像是整塊泡麵,不是不能吃,只是不可口。
你用類比熱水泡下去,知識泡麵軟了,調味料也入味了,吃起來不是好吃多了嗎?
像是我的講師朋友張忘形登上TED演講,演講主題是「我們不需要堆疊專業, 只需要為聽眾開一道門」,談他為何要推廣「忘形流簡報」。演講中,他舉了個例子,提到有次媽媽要他吃苦瓜,他不肯,媽媽就念他老吃速食,越吃越胖。
可是他心想,啊速食就好吃,苦瓜就難吃啊!
突然,他從中領悟一個道理:「你的東西很棒,但如果對方不吃,又有什麼用?」這時,他切回知識點,告訴大家複雜的資訊就像苦瓜,很營養但難吃;但如果你會「忘形流簡報」,就能讓複雜的資訊變得像速食一樣好吃。
你看,這就是一個高明的類比!用你熟悉的苦瓜和速食,讓你理解簡化資訊溝通的重要性。
第二種技巧是「活化氛圍」
你當過學生,一定有這種經驗,老師講得內容你聽得懂,但就是覺得無聊。為什麼?因為課本內容通常是客觀陳述、一板一眼,如果老師沒有獨特的演繹,課堂當然就死氣沉沉。
但是如果你的描述裡,不斷安插「降級類比」,就能夠活化氛圍。
舉幾個例子,像是知名補教名師呂捷,他課堂上講三國故事,講到劉備打敗仗,是這麼說的:「劉備的軍隊是常常被沖散的,你知道我怎麼形容嗎?即溶奶粉。噗呼一下就沒了。」
再像是知名體育主播徐展元,他的棒球播報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擅長類比,像是描述全壘打,他會說:「這個球,像是變了心的女朋友,回不來了!」「這個球,像是斷了線的風箏,飛出去啦!」
這都是透過生動的類比,讓本來聽眾就知道的事,再次活化起來。
「降級類比」的三招練習方法
好,重點來了,你平常可以怎麼練習「降級類比」呢?這裡提供你三招練習方法:
第一招,一句話電影
好萊塢的片商為了確保新電影,能被大眾迅速接受。因此他們有個策略叫做「高調宣傳」,要想辦法一句話介紹新電影,既要讓大眾聽懂,又不能劇透爆雷。
例如《異形》就是「在太空船上拍的《大白鯊》」、《捍衛戰警》就是「改在巴士拍的《終極警探》」。你發現了嗎?這種類比重點在於「模式識別」,你得找出新電影和舊電影的相似處,並歸類收納進你的類比系統。
給你幾部電影你練習看看:
《阿凡達》、《KANO》、《刺激1995》。
試試看怎麼一句話,用其他電影來類比吧!
第二招,幼稚園百科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你無法簡單說明,就代表你不夠透徹了解。」所以請你想像,你在編一本給幼稚園小朋友看的百科全書。
你要想辦法不用任何術語,只用他們能懂的概念,來解釋萬事萬物。好比你會怎麼解釋「細胞」?你可以說:「細胞是組成你的小水袋」;再好比你會怎麼解釋「原子筆」?你可以說:「原子筆是寫字用的棒子。」這招練習的重點在於「詞彙簡化」。
對了,偷偷告訴你,還真的有這樣的一本「幼稚園百科」,這本書叫做《解事者》,以上兩個例子都是從這本書來的喔!
給你幾個事物你練習看看:
衛星、元素週期表、信用卡。
試試看怎麼解釋到讓小朋友都聽得懂吧!
第三招,情境照相機
有次知名爵士樂手約翰・克特蘭掉了一顆門牙,他的朋友說他笑起來像鋼琴。這就是有畫面感的類比,牙齒像白鍵,缺牙處像黑鍵。
所以,你要練習描述情境時,多加一句類比。就像照相機,喀擦一聲,相片就在聽眾腦海裡沖洗出來。例如,你要描述火車很擠,可以說:「我都快被擠成相片了!」你要描述麵很Q彈,可以說:「這麵簡直在我舌頭上跳街舞。」
給你幾個情境練習看看:
1、天氣很熱,你走在馬路上,就像是⋯⋯
2、輪到你上台報告,你非常緊張,就像是⋯⋯
3、得知你成功錄取,你超級開心,就像是⋯⋯
總結:降級類比表達技巧,讓你跟聽眾站在一起
賈伯斯曾說過:「簡單比複雜難!」確實,還記得以前的手機,各家公司都是在比拚功能,所以按鍵越搞越多。但賈伯斯重新定義了手機,讓手機一鍵搞定,甚至到現在根本沒有按鍵。
表達也是一樣,很多人以為說越多越好、越有深度越能表現自己程度。但都忽略了一件事,只要聽眾聽不懂、記不住,你講再多再深都沒用。
記住,在你準備演講時,記得好好檢查講稿和簡報,是不是全面「降級類比」了呢?
(全文轉載自歐陽立中爆文學院/作者:歐陽立中)
書名|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作者|蘭德爾・門羅
出版社|天下文化
Read I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