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三月瘋媽祖」的神明活動,緊接著五月輪番上陣的還有北港朝天宮以及新港奉天宮。說起臺灣人為什麼會這麼風靡媽祖遶境活動,這一切可能要追溯到明鄭時期(1662—1683)。
隨著漢人移民來臺,當時的信仰大多具有在地色彩,知名的如同安的保生大帝、安溪的清水祖師,以及漳州的開漳聖王。
但只有媽祖是打破地域限制的信仰,媽祖不只是臺灣第一天后,更是當時的人心目中的萬能女神。
最早的記載,媽祖是南越一代的神職人員,因其有特殊能力能夠治病、祈福,死後被信徒供奉祭祀。
相傳媽祖可能是摩尼教、佛教、道教等混合而成的信仰,對擁有泛神信仰的漢人來說,媽祖的化身與漢人的信仰不謀而合,更易於在漢人文化中傳播。
這個五月,時書編輯部想要邀請你一起來探討,傳統文化中的神祇如何在新時代重新包裝,讓我們重啟信仰。
☯ 拜請,台灣眾神明 ☯
你不知道的臺灣神祇,其來龍去脈也逼近希臘眾神的複雜程度。
你知道,五路財神裡真正的財神爺是中路財神趙公明嗎?而其他四路則是姜太公配給趙公明兩名徒弟與兩名手下敗將做他的下屬,才會合稱五路財神。
另外還有坊間笑稱保證生子、保證生存的「保生大帝」,其實真有其人!有神醫之稱的祂,除了和媽祖是最早移民進臺灣的神明,還因此跟媽祖一起被信眾亂點鴛鴦譜,傳出了曖昧之情。
你拿了香,拜了拜,但你真的知道大宮小廟內供奉的神明,到底有什麼樣的背景來歷嗎?
「回歸信仰,看見自性。」
時書編輯室將用《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為你帶來全新感受,不同體驗的30尊的臺灣神明。
⇈ 拜拜大學問 ⇈
當生活不順、運勢不好的時候,旁人時常隨口一句:「要不要去廟裡拜拜。」但真的找到一間廟,你知道該怎麼拜?以及你正在拜誰嗎?
自古以來,拜拜有其意義與重要性,求神問佛也要找對門路。
小孩罵罵號的時候應該要拜誰?平安符和護身符有什麼不同?月老該怎麼拜才拜得對?
除了信奉神明之外,我們也會信奉一些在歷史上對人們有所貢獻的偉大古人,例如:媽祖、關聖帝君等。
這些先為人後為神的角色,因為經歷過人世間的苦難,作為神明的祂們更明白百姓的苦楚,與人們更為親近。
「被遺忘的習俗裡,有著不能遺忘的精神」
讓486團購網的老闆,對,就是那位486!以霞海城隍廟第七代子孫的角色,用《拜拜哪有這麼難》帶你一覽傳統習俗雖然會改朝換代,但精神不滅!
✞ 你說的神,是什麼神? ✞
當人類在追求神性時,往往是在追求神聖版的自己。
這本書並不是拿來論證神是否存在,因為世間沒有事情足以證明神的存在與否,對人類來說,信仰就是一種選擇。
但宗教幾乎是用象徵與隱喻所建構出來的「語言」,好讓信眾可以用此來對彼此、甚至也對自己溝通那些無法詮釋的信仰體驗。
然而,最終我們也只能以人的形象來思考神、來想像神,用我們的語言來描述神,將人性投射在神之上,以神之名,完整我們的需求。
「人類追求靈性的整部歷史可以視為人們長期理解神的過程。」
透過《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來看人類在歷史的進程裡,如何將神「人性化」,如何論證宗教的好壞只是反映人類的好壞,看我們如何將自身的慾望轉化為神的慾望。
「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雨果
當你相信什麼,信仰就此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