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大專欄】在地化的經濟模式轉型,用數位全球化思維迎接後疫情時代

 
沒有意外的話,今年春天過後,疫苗施打應該就會逐步擴散,至少醫護人員與必須經常往返國際的商務人士,能夠獲得對抗病毒的武器,全球可以稍稍從武漢肺炎的蔓延重創中緩過口氣來,讓國際交流可以緩步重新開展!
2020年,各國為了防堵疫情擴散,最後幾乎都祭出從嚴管制邊境,將非必要人流降到最低,就連物流也嚴重遞延,自1990年後開始最為市場派人士所自豪的全球一體化,突然遭到無情重挫。
一場瘟疫,打亂了你我日常生活的步調,過去數十年世人習以為常的日常,原來並非本來如此,而是各種天時地利人和下的幸運。
人類自古以來,一直與擴散程度不等的瘟疫為伍。只是古代社會的貿易交流往來不若今天頻繁,因此,除非疫情爆發在貿易重鎮(中世紀黑死病的源頭,就是從當時貿易重鎮中亞大陸擴散出去的),抑或者有人刻意以瘟疫當生化武器(蒙古帝國侵略歐洲即以此戰術)。
全球一體化毋寧給了瘟疫擴散蔓延最好的沃土。

如果說,2003年的SARS讓台灣、香港、新加坡等,曾經遭受疫情衝擊的社會開始積極備戰,因此才能免於被這波疫情重創,那麼,今天全球各國就也應該從這次疫情擴散的過程中進行檢討,找出防範下一波瘟疫擴散的對策!
也就是說,人類得開始積極思考,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布局?
不管疫情前對全球化發展的想法是什麼,而今顯然都需要修正了!
 
新現實主義下,各說各話的後真相多元現實世界
以新現實主義論述崛起於歐洲的馬庫斯,在《當世界歷史的指針迴轉時》一書中警告世人,未來的人類社會只有多種並存的現實觀,單一客觀現實的世界並不存在。
瘟疫過後,不同國家承受的衝擊狀況,將影響各國人們建構「瘟疫擴散史」的觀點,發展出不一樣的史觀與現實觀點,且彼此之間必然有矛盾對立的情況。
好比說,因疫情重創而虔信瘟疫是中國製造的生化武器者的世界觀,將與相信瘟疫是陰謀論者製造的恐慌,瘟疫其實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乃至相信中國戮力防疫阻止蔓延的世界觀的人,形成嚴重對立。

未來在國際上的交往,不同世界觀的持有者,將因為對疫情的理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若牽扯到稀有資源(如疫苗或礦產)的爭奪時,雙方可能因為對疫情的認知不同而心懷芥蒂,甚至明爭暗鬥。
後疫情時代,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進入「後真相時代」,各個人都相信自己說的才是真的世界,誰也不能說服誰,各說各話,難有交集,國際合作也將是表面逢迎而各懷鬼胎。
 
加速數位全球化,實體世界的重新在地化
2020年各國為了防疫而將非必要人流往來降到最低,甚至有些國家祭出實質封城,除非必要的民生採買,否則不讓人民出門。
然而,多數人的社會生活基本上還能持續,甚至有一些廠商因此而獲利滿滿。
關鍵在於數位科技的成熟!
後疫情效應》一書中提到,人類生活已然數位化,那些原本就能透過網路與電腦進行遠距工作的人或企業,受疫情衝擊最小。
電玩與線上串流影音產業甚至受惠於人們無法出門,在家時間增加,業績大噴發。
台灣算是數位化程度相對高的國家,電子商務沒有在苦撐不到賺取足夠利潤之前殞落,就是因為2003年爆發SARS,人們快速將購物需求從實體商店轉往網路。
2020年則加速了原本仍習慣實體購物的群體,轉往數位世界。
那麼,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會繼續深化,還是只是短暫因應疫情危機的權宜之計呢?
若以台灣過去的經驗來看,短時間內,實體經濟可能會復甦,畢竟人類是社會性群居動物,與人隔離太久,會想與人有實際互動。
不過,長期來說,數位轉型將會持續,至少不會完全放棄回到過往的光景,因為人們不知道何時會再來一波需要減少實體足跡的疫情?
此外,如今的數位生活遠比二十一世紀初頭幾年精采的多,網路上可以觀賞各類影片,可以與人交流互動,可以線上學習,在線工作也遠比以前多很多。

至少適應新科技快速的青年世代,未來會更加仰賴數位科技,中壯年世代則會保留部分數位生活,作為避險工具!
也就是說,後疫情時代,數位相關的產業設備需求應該會穩定成長,人們會逐漸往數位世界搬家,人們的全球化之路將會轉往數位世界。
至於實體世界,可能不會馬上恢復到疫情之前的跨國頻繁交流,放緩國際交流是必然的趨勢。
再者,好比說數位遠端技術的成熟,讓跨國商務活動的必要性降低,人們可以透過線上會議等方式完成過往見面才能完成的商務經貿往來。
此外,各國可能為了防範下一次疫情,將原本單壓在少數國家的製造業拉回本國或鄰近母國的國家設廠。
好比說,疫情爆發後,日本政府祭出補貼,鼓勵日本企業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川普總統也祭出各種手段要求美國企業或做美國生意的國家要將工廠搬往美國。
與防疫相關的醫療或民生物資,各國也會以稅務補貼等方式,自行在本國設廠,不再高度仰賴海外製造基地。畢竟,再有瘟疫爆發,擁有製造工廠的國家可以下量限制物資出口,甚至強行徵收為防疫物資。
也就是說,各國在實體經濟部分,短時間內將不會如疫情之前,高度仰賴少數國家製造生產,生產製造的多元分散將會成為新常態。
上升的生產成本,或由稅賦補貼承擔,或放手讓物價漲一波。
未來,人們可能往郊區疏散,都會區將會經歷一波人口減少。
畢竟只要有網路與物流,工作與消費都可以透過聯網方式完成,如今住在郊區的生活便利度,跟住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差不多!
房地產與都市發展模式,很可能會出現一波轉型。
很遺憾的還有,這波疫情過後,各國乃至全球經濟不平等現象將會深化加劇,有錢人可以利用疫情波動,從中找出新商機,累積新型態的財富;窮人可能更困於生活的艱難,要找到得以溫飽的工作會更顯困難。
通膨可能在所難免。
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作者提醒大家,各國為了防疫與挽救市場,莫不加碼發放紓困金,過度舉債很可能迎來新一波通貨膨脹。
當疫情過後,緊急狀態結束,人們還是得回來面對帳單,屆時可能還會有一波經濟衝擊等著我們,如果可以,請務必先行做好準備。
作者也提醒,刺激經濟成長以促成還債的經濟模式可能已經行不通,人類必須找出新的方法面對債務問題。
 
現金為王,手上多攢現金總沒錯
後疫情時代的企業脫困與獲利》一書提醒企業與商家,金流是撐過疫情最重要的事情。
不想破產倒閉的話,就算沒賺錢的生意也要接,只要持續有金流進來,不讓虧損擴大,撐過去之後,還是有希望重新再站起來!
但是,如果覺得利潤微薄而放棄接單,金流斷炊,企業馬上陷入危機!這是與平日企業營運最大不同之處,不能單看營業額與毛利率,要以金流為優先。

回顧疫情爆發之初,歐美日不少社區小店,因為手上金流無法撐過一個月的封城而倒閉者不少。
作為借鑑,後疫情時代的企業,必須以現金為王,現金準備率必須拉高,連一個月都無法撐過的企業或商家,恐怕很難撐過下一波危機。
黑天鵝效應》的作者說,過度準備是自然系統因應衝擊的作法,或許我們也應該效法自然,平日多積攢存糧,不要落入過往的消費資本主義制約,手上有錢就花光光,平日要多為系統性風險危機的降臨做準備,以免危機真的發生時,只能雙手一攤,期望政府拯救!
這次疫情過後許多人會發現,連政府都自顧不暇,根本無法顧及我等小老百姓!
 
 

  • 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亂世中保存財富的七大秘訣
  • 作者:詹姆斯・瑞卡茲
  • 出版社:聯經出版

Read it now!

 

  •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當通貨緊縮步步逼近,如何布局才能兼顧穩定與收益
  • 作者:洪樁旭、徐若英
  • 出版社:商周出版

Read it now!

 

  • 明日的代價:為什麼反成長是通向富足未來的關鍵
  • 作者:傑夫・布斯
  • 出版社:好優文化

Read it now!

 

  • 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 作者:哈達絲・維斯
  •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