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玩過團隊遊戲的經驗吧?以《煮過頭》(Overcooked)這款遊戲為例,在準備進入遊戲關卡前,若你希望順利闖關的話,會先分配好每個人該做什麼樣的工作,以及移動彼此之間移動的路徑,避免在遊戲進行的過程,因為角色相撞而耽誤闖關的時間。
遊戲裡為了闖到下一關,我們都會思考隊友的類型、討論每個人擅長處理的部分,組織成可運作的團隊進行挑戰。
在這波數位轉型的浪潮下,找尋適合的「複合人才」成了關鍵環節。
awoo主辦的2020年成長駭客年會,請來凱絡媒體商務長陳顯立,從他任職過電商、電信的經驗中淬煉出的商業轉型關鍵思維與心法。
生命廣度決定行銷深度
每位管理者都會思考,一家公司需要延攬什麼樣的人才?能力當然是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但在數位浪潮下,能力會是唯一判斷的標準嗎?
從做知識經濟這個層面上來看,陳顯立提到的四大鴻溝,也是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當我們「聽到」有趣的知識,透過「思考」理解這個知識,「消化」成更易於傳遞的知識,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傳遞。
他強調,在思考與消化的環節會非常仰賴擁有「多元經驗」的人才。
當有人提到大象,會有人想到非洲象、小飛象,這些聯想全都是根據我們過往的生命經驗所產生的連結。
而多元經驗的產生可以來自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拓寬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從漫畫與戲劇上去加深對各行各業間的文化背景理解。
擁有多元生活經驗的人才優勢在於,能夠幫助在目前瞬息萬變的商業市場上,推展更多不同的行銷腳本。
回歸到知識經濟這塊,擁有豐富生命經驗的人,也比較容易將知識轉換成易於衍生共鳴的產物,加深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連結。
由此看來,在未來選用人才的策略上,企業會漸漸傾向於找擁有多元經驗的人才,而不僅侷限於擁有技能的人。
未來人才三特質
除了擁有多元經驗之外,陳顯立也提到,在同一個人身上需要具備以下三大特質:
・IT腦:如何用計量性名詞,明確的溝通需求。
・企劃心:對事物有所想像,用創新態度解決未來需求。
・業務身:說服他人接受與買單的技巧。
我身邊剛好就有位這樣的朋友,他過往的職涯已具足了企劃與業務的背景,卻發現缺少了能夠和IT部門溝通的能力。
這件事促使他在下一份工作決定轉戰科技業。
主動加入科技業做專案管理的過程中,他不斷的吸收與數據、資訊科學等相關的知識與概念,讓他成功學習到與工程師溝通順暢的目的。
在離不開數位行銷的時代,資訊科技等相關知識,都將在轉型下成為普及且必備的常識。
相信改變,相信不變
陳顯立坦言,在面試的時候他最在意的是人才對事物的觀點,如何思考未來這件事情對未來企業轉型來說很重要,然後才問技術,最後才問要待多久。
未來能夠挑戰數位浪潮的人才決勝優勢,陳顯立歸納出以下三點:
・核心的技能:知識技術
・差異的觀點:概念結構
・風險的控制:時間金錢
可見,一名能夠挑戰數位浪潮的人才,除了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立關鍵差異的創新思維,以及有明確設立停損點的風險控制觀念。
最後,我很認同陳顯立為這次的演講做總結的這段話:
「只要人能持續性的聚合多元的人、理解市場變化、做風險控制、讓自己持續保有病識感,在這樣不斷找尋解方的過程中,才能真的完成商業轉變。」
在不斷改變的商業結構中,只有人的消費本質是不變的。
如果你還意猶未竟的話,也歡迎去看陳顯立撰寫的《從選擇題到必考題》,能夠更全面理解關於行銷人才、通才以及體驗經濟的部分。
- 從選擇題到必考題:台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實戰
- 作者:陳顯立、謝銘元
- 出版社:法意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