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位足跡寫下名為「你」的品牌:自媒體時代崛起,讓我們學會向大眾說話

 
在數位足跡的時代,無論喜歡與否,你就是自己的品牌。​
享受著網路社群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在網路上留下各式各樣的數位足跡,不管你願不願意、也未必如你所想的,只呈現你希望呈現的一面。

在社群媒體上的狀態更新、推發文與各式各樣的標籤,你在公開場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不時宣傳推廣著「你」自己。
唯一的問題是:你所傳達的是哪一種品牌?別人接收到的又是什麼?​​
舉例來說,一篇演講的短圖文,在接收訊息的受眾眼中,可能是無關的雜訊、刺眼的炫耀文,也可能是喚起需求、滿足需求的資訊;後者就是你的目標受眾,也許也會是你的潛在客群。​

唯有觸及、連結到這群對的人,才能有效傳遞品牌價值

​反過來說,如何回應非目標受眾與酸民,也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因為你的目標受眾也在看。
 

⋯⋯

 
距今二十三年前,有一篇標題為「你的品牌」(The Brand Called You)的文章,作者提出的觀點,現在看來依舊合理:
一、商業最重要的工作是成為「你」品牌的首席市場行銷員。​
二、誰都可以擁有網站。你會回頭再看的網站是你信任的網站;這個品牌是承諾,保證你將會接收到的價值。
三、每個人都會有電子郵件,你如何決定要先閱讀和回覆誰的訊息?而誰的訊息你會看都不看便送進垃圾筒呢?答案是:個人品牌是關鍵。這是承諾,保證你將會因為花時間閱讀訊息而接收到的價值。​
四、我該怎麼做才能增加非凡、重大、卓越、獨特的價值呢?我想要因為什麼因素而成名呢?​
五、推廣「你」的品牌時,你所做的一切、以及你選擇不做的一切,都會傳達這個品牌的價值和特點。​
六、增強力量的一大關鍵是,要體認到這個簡單的事實:現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專案」世界中。幾乎今日的所有工作都被組織成稱之為「專案」的小小封包。​
七、要成為「我公司」(Me Inc.)的執行長,需要你採取自私的行動:讓自己成長、為自己宣傳,然後讓市場回報你。​
八、不要讓自己成為職業階梯概念的奴隸。要適時地重塑自己。​
九、你是一個品牌。由你負責你的品牌。​
 

⋯⋯

 
如何引人注意又保有一致性?在《5 Strategies to Build your Compelling and Consistent Personal Brand》這篇文章中,給出了打造個人品牌的五個策略
.知道你是誰
.知道自己的立場
.定義誰需要了解你
.編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讓自己被看見
做自己不僅僅是隨心所欲,而是去發現、表達你是誰,是什麼反映了你的願景、價值觀、目的、激情、優勢、技能與經歷?更重要的是這些能保持協調一致性,而不是違和感。

別人所感知到的,就是現實中的你

列出五個你對個人品牌的形容詞,讓你的客戶、夥伴與親近的人也這麼做,比較彼此的相同與相異點?評估那些熟悉與不熟悉你的人是否有不同的看法?然後修正它。
就像所有的品牌一樣,你需要知道對誰說話?為什麼?以及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他們?如果你還沒想清楚,自己的品牌訊息要傳達給誰,那麼更別說要讓他們採取行動了。

擁有一個吸引人、真實的故事,會讓你顯得與眾不同、令人印象深刻,幫助你與目標受眾建立連結。問問自己,為什麼是你?什麼是目標受眾所看重的?為什麼你是值得相信的?
公開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會讓你變得更有人情味與親和力。

讓自己被看見,意味著如何接觸到目標受眾

一、從建立關係開始。不要害怕自我推銷,重點放在你的個人品牌能為目標受眾創造什麼價值?而不是在銷售一項商品。
二、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你寫的每一篇文、發的每一張圖、分享的每一次更新,都在建立你的個人品牌,更是目標受眾認識你的主要管道。
三、讓符合目標受眾的活動被看見。從小事做起,可能只是一場活動參與、一次短講、一個大型演講;只要持續,就會建立起你的跟隨者,然後被邀請到更重要的活動中發言,持續建立影響力。
四、透過寫作與能累積信譽的受訪,來成為一位意見領袖。
五、繼續在你的領域中成為學習者。無論你在自己的領域有多麼專業,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跟上最新的變化與趨勢。如果不能保持高度相關性,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

巴菲特曾說:建立聲譽需要二十年,毀掉只需要五分鐘

你的品牌就是你的名片,一致性與專業性事件裡個人品牌和聲譽的關鍵。仔細想想,你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走紅思維:十二條個人品牌突圍法則》(Master The Brand Called You)是翻譯自2014年外版書的一本簡中書,不確定有沒有繁中書。(編按:此書目前無繁中版)
在書中也提到不少關於個人品牌的建議與思考點。​
也許是那時這樣的主題不受市場青睞,誰會想要發展個人品牌呀?但放在現在,或許這會是一本值得打造個人品牌的朋友們參考的好書。​
簡單來說,作者就是將企業打造品牌定位的做法,延伸到個人品牌上,道理其實是相同的;特別是在一人公司這樣的說法出現之後,更是不難理解這件事了。​
為什麼愈來越多多角化發展成功的職場工作者,紛紛選擇成為自雇者或新創?
一方面是這個環境對於個人品牌的發展愈來愈友善,另一方面是他們深知品牌定位與打造之道,運用這樣的資訊與經驗落差,可以輕易地創造出競爭優勢,勝過那些缺乏企業經驗的人。​
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個人品牌類型,一種是憑藉企業思維來打造的一人公司品牌,另一種是憑藉著創意思維與數位技能來打造的網紅品牌。
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結合兩者做法的個人品牌,或許就能走的又快又遠。

(此文轉載於劉奕酉官網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