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夢嗎?
很多人說夢境只是一團混亂想法的集散地;也有人說夢境反映著現實生活中的逃避。
夢,它到底想和我們說什麼?
自從《全面啟動》(Inception)向我們揭示夢境世界後,「夢」就成了熱烈討論的話題。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從榮格心理學看待夢境的角度出發,還真有幾分貼切。
根據榮格心理學的說法:夢是自然的、具調節性的心靈歷程,類似身體上的互補機制。
每個人多少都做過從懸崖上跌落、高空墜落的夢,書上也簡單地告訴我們,反映的是你日常的壓力。
但隨著夢境的劇情完整、細節繁複的時候,又該怎麼看待充滿寓意象徵的夢境呢?
夢境雖然稍縱即逝,但夢境確實可以作為良藥解方,提供線索好讓我們面對內心恐懼。
透過夢境,我們有機會開啟心靈深處,探尋未知的自己。
在此之前除了需要先瞭解夢,我也會運用《療癒夢工廠》(Healing the Nightmare, Freeing the Soul)裡提到的小技巧,教你學會如何解「自己的夢」。
我們為什麼做夢?
與其說是談夢,不如讓我們聚焦談「惡夢」。相信很多人都有做過「惡夢」的經驗,直觀上我們也會認為是不好的經驗。
事實上,惡夢反映出現實你所不敢面對的自己。
惡夢除了清楚顯示情緒與精神的痛苦,還蘊藏著治療的種籽。
榮格心理學將人格結構分為意識、潛意識(無意識)以及集體潛意識,就像冰山理論所示,我們能接觸的意識範圍僅有10%,剩下的90%都是潛意識。
而夢境就像是在協助你從潛意識提取資料進入意識的一種演繹方法。
身體機制為了保護我們,會將我們不想面對、有過創傷、極力逃避的部分收納進潛意識。但收進抽屜的,不代表不存在。
為了不用激進的方式讓我們去面對,夢境會將討厭的人事物轉換成不同的象徵符號,將劇情打散,重新安排成另一齣劇。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睡醒後總摸不著頭緒,夢境與現實到底有何關聯的原因。
《療癒夢工廠》中就提到:「在某種層次上,惡夢的確真實反映你某部分的生活——也許是一種隱喻。」
作者瑪格麗特・博瓦特(Margaret M. Bowater)提出六種我們常見的惡夢類型:
・反映生活問題的惡夢:直接反映生活境況,透過隱喻鮮明地表現出來。
・陰影之我的惡夢:指出某種行為模式需要直接面對解決。
・創傷後的惡夢:直接連結讓人難以承受的創傷記憶的夢境。
・心理疾病的警示夢:帶有警示意味的夢境帶出情緒或精神上的失衡。
・通靈警示夢:預知與窺見前世,超感官的夢境。
・預言性的警示夢:對整個家庭、社區或社會有影響的夢境。
惡夢中多數擁有重複的主題,像是一次又一次的來警示你生命中某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所有出現在夢境中的都不是偶然,它們都真實與你的現實生活有關。
周公下凡來解夢?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幾次睡醒,起身點進「周公解夢」這網站,查詢剛剛夢裡出現的動物、事件,到底是象徵著什麼事情。
但實際上,夢境是很私人的,夢境出現的人事物都與你自身有密切的關係。
解「自己的夢」只需要掌握幾個重點,就能輕鬆地從日常生活裡找到理解自己的另一個管道。
1、記錄夢境
在床頭邊放筆記本或手機,醒來後將夢境記錄下來。記錄的過程中盡量清楚描述環境、人物角色、夢境顏色,更重要的是你在夢中的情緒。
2、找出關鍵元素
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標記出夢境中你最在意的三個元素,可能是某個角色、某個物品,也或者是某句話。
3、象徵與涵義
將你在意的三個元素各別分析,物件與角色對應自己有何種象徵意義,或是會引發你何種情緒反應。(例如:蛇對你來說,可能代表恐懼。)
4、與生活連結
試著將這三個元素與現實生活中在意的事件作連想,看看夢中的象徵事物分別指涉現實中的哪些事件。
作者分享了葛溫的夢境,他在夢裡處在一個需要對別人說話的地方,但他的嘴塞滿了小小灰色的空氣槍子彈,有幾百顆,全黏成一團像膠狀物。
當人們問他怎麼了,他試圖要把嘴裡的子彈取出來,雖然丟掉了一些,但又會自己填滿,讓他快要窒息。這樣的問句與動作一直重複到他從夢中驚醒。
葛溫原本沒把這個夢境與他的婚姻狀況連想在一起,透過輔導諮商的過程,諮商師問葛溫:「你在生活中有什麼是你無法談的嗎?」葛溫才開始說起自己在婚姻中無法溝通的挫折。
空氣槍子彈隱喻著憤怒的語言,因為我們發怒時說的話就像那一顆顆的微小子彈。
以象徵性來看,嘴巴不只是進食的部位,也是表達主觀事實的管道。
藉由書中的案例分享,我們也可以試著運用上述四個步驟,去找到生活中有些煩惱,為何無法被解決的原因。
至少除了夢見鬼之外,我們可以明白「惡夢」有其顯化的重要性。
靠近你的潛意識
除了惡夢可以讓我們檢視自己的狀態,有些夢也可以。
我曾經夢過在一個窗明几淨的場所,有六位喇嘛靠牆盤腿端坐。
夢中的我正恭敬並滿心歡愉的在其中一位喇嘛面前,沖泡我在現實中最愛喝的一款奶茶茶包,心中想著,準備奉上給每位喇嘛品嚐。
藉由這個夢我才曉得,這款茶包在我心中有多神聖的地位,以及喇嘛或僧侶這樣的角色,象徵著我內心的喜悅與平靜。
在這樣繁忙破碎的時間運用裡,還要分出時間寫下自己的夢境,可能會讓很多人卻步。
但有些「惡夢」它實際的在干擾到我們的生活作息。
學會因應惡夢,除了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睡眠品質,整體而言能幫助我們更有自信的面對人生的困境。
還記得在《全面啟動》的最後,主角柯比必須面對妻子死去的事實,才能從自己的惡夢中被解放。
留下懸念的最後一幕,確定是否在夢境之中的辨識陀螺,持續轉著沒有停下。
意識與潛意識其實是一體,從來沒有被分割過;就像現實與夢境或許也是一體兩面,只是用不同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
- 療癒夢工廠:將惡夢化為助力的心靈實作練習
- 作者:瑪格麗特・博瓦特
-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