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孤獨正在全境擴散?:被科技分化的時代,重新連線你的歸屬感

 
在數位至上的時代裡,科技正在助燃孤獨。
看著網路帶來社群連結的假象,社群好友數的增加,以為這是成功人生的範本,實際上,我們連回頭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都沒有。

在網路上,我們成了自己最好的公關版本。

我們每天花費6.3小時查看電子郵件,一天發送超過上百則的訊息,但實際能信任的朋友卻不超過5個人,是否曾想過,這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科技裝置唬得我們以為,它是在幫助我們連結他人,但事實上,它卻是折損和削弱關係的障礙。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未來職場(Future Workplace)合夥人暨創意總監,丹・蕭伯爾(Dan Schawbel)在《低歸屬感世代》(Back to Human)中提出問題。
讓我們一同探討,因科技而變得孤獨的世代人類,該如何找回與工作夥伴間的深刻連結。
 
孤立感造成的內心渴望
你是否也做過一樣的事情?
在公司裡,明明同事就坐在三步距離的不遠處,你不是開口向他詢問事情,而是打開通訊軟體與他互動。
當我們習慣依賴通訊軟體來和同事、朋友、家人互動時,人際關係就開始變得薄弱。
這些理應要把我們更緊密連結在一起的網路媒介,現在卻使我們感到孤立與鬱悶。
而這樣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對有意義的職涯與生活應該要是怎樣的看法。

隨著科技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逐漸普及,人際關係在日常裡,與各方面環環相扣。

伸手可得之處皆是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建立關係的技巧永遠不會是自動化處理。

書中提及幾項研究皆顯示,員工在人際關係上的品質會影響他們內心是如何認定公司,而孤獨的員工因對公司沒有歸屬感,也會對公司較不用心。
美國前衛生署長維偉克・默熙(Vivek Murthy)說:「孤獨和薄弱的社會連結與壽命減短有關,類似於一天抽十五根菸所造成的情況,而且甚至比肥胖還要相關。」
喪失歸屬感的職場讓我們無法投入工作,無法從工作上獲得正向助益。也因此,由我們反射出來的世界漸漸顯得黯淡無光,一切都是如此令人失望。
 
解決問題前,先回歸人性
在孤獨世代中,我們勢必得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福祉與圓滿。
然而,什麼是圓滿(fulfillment)?
作者丹・蕭伯爾指出以下幾項,定義屬於自己的圓滿:
・你做什麼會最享受?
・你過去的成就點出了你的什麼長處?
・你的核心價值(亦即探險、挑戰、貢獻、尊重)是什麼?
・什麼會引發你最正面的感受和情緒?你設想自己將來會在哪裡,為什麼?
「圓滿」是關乎身而為人該擁有的基本需求。
如同馬斯洛(Abranham Maslow)的需求階層,人們會在得到生理滿足與安全後,接著會重視歸屬與愛。
我們與同事、朋友之間的關係,甚至是被放在自尊、自我實現的需求之前。
但曾幾何時,我們跳過了關係建立,在職場上把重點放在使自己感覺良好(自尊)以及在職場中出人頭地(自我實現)。
在我的職涯經驗中,通常能獲得成就感的case,並非靠我一己之力完成的。
與同事各自分工、互相協助的過程中所完成的專案,往往能帶給我莫大的快樂與滿足。

團隊的成功勝過一人的成功,當下共享的成功經驗,即是讓價值擴大。

此書也整理出達到「個人圓滿」的五個特徵,提供讀者自我檢視:
・連結:你的支援關係(與隊友的深刻連結會使工作更有意義和愉快。)
・價值:使工作符合個人的核心信念(價值會反映在行動上,展現得越多,越有助於內化。)
・目的:清楚什麼會為人生帶來意義(想想至今為止的個人故事,以及形成決定時連結的思路。)
・開放:適應人、處境和變化的能力(身為領導人,開放則代表會見並納入多元背景與世界觀的新人。)
・成就:完成任務並達成目標(訂下目標,便可以帶來不同程度的成就。)
了解自己的圓滿程度後,才能好好的為自己的未來做更符合個人心向的詳盡規劃。
 
用對方法,營造深刻的團隊連結

防止風險不是經理人的工作。讓冒險安全才是經理人的工作。——艾德・卡特姆,皮克斯執行長

作者為我們說明通往團隊合作的康莊大道上,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關鍵:
提升多元想法
在加深團隊連結的道路上,需要有意識地納入新的聲音,讓團隊能夠開展多元觀點。
而多元想法也有助我們防範「團體迷思」,防止過度自信的專家自行其是。
公司擁有各式各樣的員工,各自具備不同的技能與經驗,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空間時,當員工在職場中感到自在、安全,就能使他們自由共享新的創意,提升工作績效。
擁抱開放式協作
隨著文化、社會、人口結構與科技的改變,職場運作也會持續的演進。開放式協作便成為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不能活成一座孤島。
以前在大公司任職時,每個人的辦公位置都像K書中心的格局,三面隔牆高聳,視線所及範圍僅能看見隔壁的同事。
一天之中開口說話最精簡的詞彙可以少到只有:早安、再見。當時還會會笑說,不太像是來工作的,比較像來補習班拼學測的。
若團隊和部門猶如在孤島上工作,不與他人分享資訊,其實會降低營運效率,甚至是耗盡士氣,讓員工有被孤立的感覺。

獨立作業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我們該關注的是運用這份專業能力,找到與他人有效協作的方式。

除了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團隊的每個人有不同的作業方式與習慣,同時也要避免依賴科技作為單一的溝通方式。
投入開放式的溝通環境,試著幫助團隊在提出質疑時能感到自在,能讓員工更安心地融入群體,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
透過肯定來酬賞
不管是年輕人或年長者,都需要鼓勵與肯定。
好的薪資待遇或許能招募到優秀的人,但在工作的過程中,若沒有受到相對應的肯定與賞識,優秀的人才也不會於此地久留。
身邊有位朋友在職場裡,那是資歷深、能力好、薪資高,但不巧進入一間不懂得珍惜員工的公司。
即便再有心想在職務上大展身手,卻都是徒勞。還來不及檢視自己的成績,就先被老闆滅了士氣。

為什麼「肯定」對我們來說如此必要?因為這會使我們覺得自己事關重要。長期來說,人們都渴求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因此,有意識地稱讚員工、肯定團隊,盡可能對待員工真切、誠實,將會幫助團隊建立更強大的力量,以及打造一個擁有健康文化的職場。
 
建立自己的歸屬感連線
孤獨世代對工作的歸屬感不再是來自工作本身,反而是重視與人互動上得到的反饋、與團隊的默契溝通,勝過於薪水與福利。
所有的問題不免俗都要回歸到人身上,如何作為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將成為重點。
其核心價值應包含了同理心、社群、工作倫理、制度和儀式。
我們需要更有意識的透過文化、關係、空間來改善職場體驗,促使我們在對事情的認知、行為表現與感受上有更正向的改變與影響。
在建立歸屬感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妥善使用科技,而非被科技奴役。
畢竟,科技從來就不是用來分化人際關係的工具。
從這一刻起,讓我們關掉通知,並且離線,起步建立自己的線下歸屬感網絡吧。

 

  • 低歸屬感世代:因面對科技而變得孤獨的一代,管理者該如何找回工作夥伴間的深刻連結?
  • 作者: 丹・蕭伯爾
  •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