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皮做的書是尊敬的禮物?醫療奇史背後的溫馨故事

明明知道世界很大,我們其實知道的很少,更何況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改變,而「知道」和「真實體驗」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偶爾會挑上一本完全不同領域的書,而每次、每次它們總是會以令我驚奇的方式顛覆我的世界觀,或是讓我想起一些久遠的故事連結。
你很難知道從好奇心出發的閱讀視野,會在哪一個時刻帶來一個不同以往的抉擇,從此改變人生的走向。這也是生命很奇妙的地方!
這次在朋友家閒晃意外發現《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這本書,被他聳動的標題和台灣醫生作者的特別吸引。

老實說,平常想到醫療總是聯想到:冰冷的白色空間,西醫和中醫的不同,醫學院有多難考,感覺專業又遙遠,亦或是以前哲學課堂上針對醫學案例的倫理討論,甚至還有影集FBI犯罪現場中的法醫辦案過程,醫學總是讓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距離感。
或許隱隱約約的正在心裡想說:反正我這輩子也不會去當醫生。
然而,《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這本書,不能說顛覆我對醫療的想像,畢竟原本也沒有太認真的去想像。但是我卻好喜歡裡面的各種歷史奇聞軼事。
從中看見人性、故事,也再次享受從一個新的角度(醫療的角度)去看見世界,包括歷史的故事、海明威過世的爭議、宗教歷史與醫療發展的關聯,還有難以想像的故事發展。以一個我從沒有想過的角度,重新引起我對生活的興意盎然。
這本書中有3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也有很多有趣的聯想,與你分享。
 

第一則:把自己做成人皮書,並送給受害者的江洋大盜

人皮書,不名思義就是以人皮做成裝幀書收藏起來。乍聽之下很像什麼瘋狂殺人狂的變態嗜好。但實際上在19世紀居然是醫生包裝教科書的一種方法,並不被認為是可怕的一件事。甚至會以此向他人致意。
作者蘇上豪醫師舉了好些故事,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洋大盜詹姆斯.艾倫在死前口述自己的傳記,除了撰寫成冊以外,還特別交代要將自己死後的人皮製作成此書的書封書底。
並且把這本珍貴的書贈送給曾被自己搶劫過、卻奮力抵抗的受害者約翰.芬諾,因為大盜艾倫非常尊敬他抵死不屈的精神。
最驚人的是,大盜艾倫自己本人就是因為約翰地奮力抵抗,所以才終於被捕入獄。
目前世界著名的圖書館收藏了將近百本用人皮裝幀的書籍,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故事與含意。但是在不同的故事脈絡下,卻是每一本都如此特別、充滿意義。
我在翻開這章節前,想都沒想過會在裡頭看到「江洋大盜真誠致敬的情結」。
這讓我聯想到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In good company》,中文翻作《大公司小老闆》。
這部電影或許有些人看來平淡無奇,講述在一個公司裡面的一小段日子,身為公司職員的主角丹.佛曼,同時也是個爸爸、丈夫。面對年輕新老闆卡特.德伊的到來,有了一連串的故事事件,環環相扣。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會讓人感覺一切「似乎沒有一個開頭、沒有一個結局」。我甚至很難說「我喜歡哪一個角色」,它只是演出了這些電影角色人生中的一小截,甚至看到不同的人在生命中都有不同的難處與課題。

即使是同一個事件,也會因為經歷的角度不同而有全然不同的觀感。

但是人生本就是如此,沒有一定的好人與壞人,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抉擇串連在一起,演繹出我們交織的人生故事。
喜歡《In good company》這部電影的感覺,就像是我很喜歡讀到江洋大盜詹姆斯.艾倫人皮書的故事一樣,同樣的一件事居然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詮釋。
看似恐怖的人皮書,你可以心想是個可怕的犯罪現場、沒有道德、不夠文明的行為。也可以看見醫學歷史演進的趣味、甚至好奇江洋大盜的真誠敬意背後的心理緣由,或許還能想到「如果我是約翰,收到這本人皮書,我會接受嗎?」

 

第二則:醫學史上的失敗假設,卻是犯罪學上人臉辨識的啟發!

「從面相看人」這對於成長在亞洲的我們,聽起來一點也不陌生。
然而,「從頭骨、面向可以判斷是不是壞人?」這原來早在西元前巴比倫帝國,就有這樣的學科,被稱作「體相學」。雖然後來因為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也無法和當時的顯學「體液學說」契合,所以自然而然被遺忘了。
但是,直至18世紀末一位住在維也納的德國醫師哥爾,認為大腦的不同區塊掌管不同的天賦,因此可以透過頭蓋骨的構造預判哪些人會成為罪犯。後來甚至演變成大量解剖死亡的精神疾病患者、死刑罪犯的屍體以幫助研究,接著漸漸演變成為「顱相學」。
結果,法國警察局的書記官貝迪永依此發展出一套分辨罪犯的系統,稱作「貝迪永人體測量認證方法」。結果居然在一年內就成功辨識出50名不斷換名字的累犯、逃犯。甚至被納入法國警方的辦案手法裡面。
後來雖然貝迪永的方法被更精確的指紋辨識取代,但是貝迪永本人一直到現在都被認為是現代的「罪犯辨認技術之父」。
簡言之,是不是也可以說:醫學界上『失敗的假設』,居然成了現代犯罪學上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的起源?
這也是個出乎意料的發展,而且非常有意思!環環相扣。
這就像是沒有人想過,成吉思汗在草原崛起後,打造了橫跨歐亞的版圖,創立了史上第一個國際郵遞系統、容納多元宗教、甚至奠定法律。許多現代化跨種族的治理方式,都是從那時候有了開始。也讓歐洲與亞洲有了第一次的完整文化交流。
有意思的是,雖然當初蒙古帝國勢力龐大,但是引用《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書中的一段話:
「蒙古人未有科技上的重大發明,未創立宗教,未帶給世界新的作物或新的農牧方法…..蒙古工匠不懂織布,不懂鑄造金屬,不懂製陶,甚至不懂烘焙麵包。他們不會製造瓷器和陶器,不作畫,不會建築。但隨著蒙古軍隊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化,他們將所蒐集的這些技能,從一個文明國家輸往另一個文明。」
更舉體的來說,「蒙古人打通世界,…..蒙古人將日耳曼礦工帶到中國,將中國大夫帶到波斯。他們將使用地毯的習慣傳播到每個所到之處,將檸檬、胡蘿蔔從波斯移植到中國,將麵條、紙牌、茶從中國移植到西方。」
「他們從巴黎帶了一名金工工人,在蒙古的乾草原上建了一座噴水池;他們召募了一名英格蘭貴族充當部隊裡的通譯,他們將中國人捺指紋的作風帶進波斯。他們在中國資助建造基督教堂,在波斯資助建造佛寺和佛塔,在俄羅斯資助建造穆斯林的可蘭經學校。」
當這一連串例證一字一句在我們面前,像是又揭開一層世界的面紗,驚喜感從未少過,就像是最終還是發現所有的學科、歷史、人類、生命的喜怒哀樂都是連結在一起的。
這不就像是從巴比倫帝國醫學上的「顱相學」,到後來反而成了現代犯罪學人臉辨識源起。

蒙古帝國的征討並非為文化傳播,但卻牽引出文明的傳遞,奠定出超越種族的管理也成了現代國家的雛形。

就像是達文西超越學科的手稿素描、歷史繪畫、雕刻建築、天文星象,都讓人著迷不已。

 

第三則:被遺忘的血汗醫療供應商--水蛭蒐集者

17到19世紀,放血治療蔚為風潮。但是以柳葉刀放血速度不夠快,因此使用水蛭放血的用量暴增,當時光是法國一年就要用掉六千萬隻水蛭。也因為水蛭的需求量大,也才產生了水蛭蒐集人這樣的職業。
但是水蛭蒐集人其實收入不好,而且非常辛苦,常常是要劃開自己的皮膚,再走進野外吸引水蛭上身。也導致他們常常處於貧血狀態,甚至因而感染喪命。
蘇上豪醫生甚至在書中引用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的詩篇,其中描述的正是一位又老又窮的水蛭蒐集人的生活狀態。
幾句短短的詩句,讓我一直想到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孤雛淚》裡主角的際遇。
同樣寫出在社會惡疾中,面對種種世事,不是說沒有抱怨、也不是任勞任怨,而是各有性格、會諷刺、會說笑,生活艱難卻都有堅忍的意志不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活下去。想辦法獲得實在的收入。
我不斷想起《孤雛淚》主角奧利佛在街頭穿梭的畫面,加上《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整本書一直提到西方的歷史情境。
一查之下,這才發現狄更斯的《孤雛淚》真的也是出版於19世紀中葉。時代相同,同樣是工業時代發展巨輪下的故事。
其實,作者蘇上豪醫生在書中的感嘆是水蛭蒐集人的過勞工作狀態,恐怕是醫療史上最血汗的工作了。
反觀現在台灣護理人員也在為了脫離過勞工作而努力奮戰,讓他感觸許多。
不過,我看著水蛭蒐集人的故事,一方面是驚嘆居然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我卻從沒注意過。另一方面,不論是想起的《孤雛淚》或是蘇上豪醫生眼中的台灣護理人員處境。
其實,這樣的工作過度、生活壓力無不是被不同時代、世代的人們體驗著。
我們都同樣有著認真努力、渴望好好生活、堅毅奮鬥的一面,也同樣渴望不一樣的未來和生活。

閱讀著《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的午後,反而讓我久違的有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我沒有去到遙遠的地方、也沒有安排設計什麼特別之旅,我只是翻開它,然後在書中重新認識了一次這個世界。
希望你們也可以在一個週末午後,走進一間書店,挑一本從未想過要閱讀的主題。耐著性子讀它15分鐘,你會發現它能帶來的框架突破是令人驚喜的!
我們看見的世界,形塑我們能做的選擇和活出的人生。期待有一天,你也擁抱一本截然不同的書籍!
 

  • 孤雛淚
  • 作者: 查爾斯.狄更斯
  • 譯者:方淑惠, 李延輝
  • 出版社:商周出版

Read it now!

 

  • 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
  • 作者: 蘇上豪
  •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ad it now!

 

  •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 作者: 傑克‧魏澤福
  • 譯者:黃中憲
  •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ad it now!

 

  • 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
  • 作者: 馬里歐.李維歐
  • 譯者:顧曉哲
  • 出版社:馬可孛羅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