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好,不要拖累彼此的人生:學習「說再見」的學問

學生時代,我身旁的朋友很多,天天都有可以聊天、玩耍的伴。那時想說這些朋友會一直保持聯繫,但畢業、社會後,經歷了很多年,某個年紀後回頭來看,現在的朋友變得好少。
正確地說,是真心的朋友變少了。
很多人說,是因為學生時代的朋友交往起來沒有利害關係,所以容易集結朋友,出社會後容易有利益問題,所以越來越不容易交朋友。
我倒覺得是隨著歷練變多,人越來越清楚自己要什麼、適合和怎樣的人待在一起,於是來來去去,最後只把位置留給一小部分的人,剩下的自然就隨緣了。

 
窮忙的人脈經營
當然不否認,某些時候會因為工作或利益,而去結識某種類型的朋友,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認識的,通常也會過濾你想留下的人脈。除非你是個對「人脈」貪心,捨不得放手,非要把每個人脈都要攬在身邊的人。
這種人也不在少數,比起其他出了社會後越來越邊緣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確實豐富多了,身邊總是簇擁著朋友,好像認識很多跨領域的人,約吃飯的都是名人,相當多彩多姿。
我身邊有個前同事小 C 就是這樣的人。她是藝文展演相關的工作,經常跑開幕會、記者會、餐會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她交友來者不拒,同業界裡的她都要保持好關係,跟別人只要興趣有一項合得來就馬上變好朋友,要是名字或星座相同就稱兄道弟喊姊妹。
她很健談,除了工作場合遇到人會攀談兩句外,私下也會和他們另約時間吃飯、聚會。短時間內,她累積了很多的朋友,社群帳號上的貼文總是熱熱鬧鬧的,平時她的行程也很滿,隨時都有人約。
她的生活乍看很豐富,但她在某一次深夜的閒聊裡,對我和另一位友人吐苦水。她說,她覺得好累,明明有朋友有人脈是很好的事情,但她卻永遠都自己不知道在忙什麼,到處兩肋插刀,但這些人未必同樣真心地對她。
她忙著經營友誼,卻沒時間好好享受友誼。
這種生活當然是她自找的,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像小 C 這樣的人不少,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要怎麼取捨人脈、管理人際的。他們只知道,機會來了就要好好把握,因此在人際的泥沼越陷越深。
不知道該怎麼選擇適合來往的人,就看看《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這本書吧。

 
你是否怕自己不合群?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就算你要經營商業人脈,也要將主要時間留給能和你良好互動,並且互相扶持的人。
當你會對割捨朋友有疑慮,我個人猜想,或許是因為你對自己的價值沒自信,你怕你無法給予相應的價值,對方會先捨棄你,為此你會付出更多來挽留那些人,以建立你的自信。
書中說到,有些人相當害怕孤獨,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孤獨」,他們會拼命社交,想辦法讓自己融入群體。
當人變成群體,就會下意識地去排擠那個「不合群」的人,這種群體意識很常見,也就是這種群體意識,更讓某些人對社交感到依賴,更加不願放手。
人會想擠入群體,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加入群體代表被多數人接受,未來的發展空間相對廣闊;無法加入群體者,發展將受限,還會被孤立。
人的求生本能,大多會往集體靠攏。
被集體接受當然也有很多好處,但一定非要當個合群的人不可嗎?這倒不一定。某些人不追求主流價值認同,獨來獨往,但他依然可以交朋友,他的朋友很少,但必要時刻都能伸出援手,並且理解他的價值。

因此,合群未必是有優勢的,不合群也不代表屈於劣勢。


 
釐清社交的目的
一邊經營著人際關係,一邊問自己,社交的目的是什麼?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一個人的社交圈,等同於他的價值圈。

就像一個富人,他身邊很少有打工族的朋友,這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價值不同,所以很難出現在同一個圈子裡。
你正在忙一個很重大的事情,接著一個朋友來敲你閒聊,講了很多話,不但沒幫上你的忙,反而佔據你很多時間。若是溝通過後他願意體諒並先讓你忙完,那也就罷了,最可怕的是他不懂得給你時間跟空間。
這就是「不對等社交」。
一個不體諒你也幫不了你,而你也不需要他的人,你們的價值觀相同嗎?你需要和這個人維持友誼嗎?
社交的是為了創造更大的關係網,並且互相成長扶持,如果今天你的同溫層就是那樣一群人,他們每天談論的事情你都知道,你說的話他們也懂,就代表了某種資訊的停滯,你無法從這層關係網去突破、認識更多不一樣的人,資訊也逐漸封閉。
想讓自己的關係網擴張,首先你該選擇對你來說有正向幫助,且能夠帶給你成長與資訊刺激的人。而不是會消耗你的時間,卻無法給你同等回饋的人。
關於人脈的取捨,知名斜槓網紅 S 姐也會在她的課堂上提到這個觀點→https://bit.ly/2Ao3XuN
 
讓我們學會斷捨離
我很常在我的網路社群圈內看到:「有人刪我好友了,不過去查了一下發現也沒太多交集,所以覺得還好」、「好友數變少了,是為什麼?最近我有做了什麼嗎?」
嘴上說著覺得還好,但其實內心根本在意得不得了。人對於自己被捨棄這件事非常地敏感,但你要明白,你有權利將別人斷捨離,別人當然也可以這麼做。
作者認為,與其一直自責或感到委屈,不如先接受這個事實,讓自己平靜地看待人的來去,接受這個事實後再去找原因。
藉這個機會想一想,為什麼他人要和你「斷捨離」?是不是你無意中成為了別人圈子裡那個「不對等社交」的那個人?
這個問題很難解,因為人通常不會去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如果曾經非常要好,更是無法接受你在他眼中已經變差這個事實。
但這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讓你也懂得去篩選對自己有正向幫助的人,你才能拿起那把剪刀,去剪掉那些不適合你的人脈。
不要去揪結誰的離開,朋友的人數不需要多,只要能滿足現在的你就好了,一但人數多了,經營起來是個負擔,你也不可能迎合那麼多人的喜好,一但有一天發現不合,到時勢必又是一場浩大的斷捨離開始。
作者主張,交朋友應該「少而精」,不要貪多,把沒有交集、沒有幫助,甚至沒有共同目標的人清理一下,你的人生會更快樂。

 
獨處的重要
當然,和朋友斷捨離這件事,對某些懼怕孤獨的人來說是很難的,他們會為有人寧願離去也不願肯定自己這件事惶惶不安。
像這樣的情況,與其用大量的朋友填補你的生活,你該先學會獨處。
美國一所心理諮商的機構曾經提出研究,有獨處能力的人,情緒發展越是成熟。情緒管理強的人大多都善於獨處,不害怕孤單。
人能在獨處的時候挖掘內心深處的自我,你會騰出很多時間進行反思,從而更瞭解自己,就算不是為清理無用人際,時不時留點時間給自己獨處,從各方面來看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當你越是瞭解自己,你越是不會在乎他人的評價,並且對於人的來去越來越不在意。
其實我個人甚至認為,獨處也是一種社交。有人說最難懂的人就是自己,當你都能透過獨處懂你自己,你又何須害怕不夠懂別人呢?
還能用獨處的時間看清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你越是和自己獨處,越能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懂自己信奉的核心價值。
當有朋友用話語威脅你:「你不要XXX(可代入任何事)!不然就別當朋友了!」
這時你知道對你來說,你要做的事跟會情緒勒索你的友誼哪一項更重要,你就可以安心地像另一方說再見了。
雖然這本書鼓勵大家清理自己的交際圈,但並不是要你把所有人通通斷得一乾二淨。他教你怎麼判別你需要的人,以及如何面對友誼的逝去,甚至主動切斷友誼。
對的人需要珍惜,錯誤的人就請他離開,他對你而言或許是錯誤的關係,但說不定是別人的知音。不需要惡言相向,只需要對他說一聲:「我們都不要拖累彼此的人生,再見吧。」
 

  •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
  • 作者: 李維文
  • 出版社:幸福文化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