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職多薪的時代來臨,想搭上浪潮該怎麼做?

「曾經的全職職位 (job) 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多差事 (work)。」~《零工經濟來了》

先前在媒體上曾看過「零工經濟 (Gig Economy)」這個新名詞,它和「斜槓青年」、「數位遊牧族」這類名詞常常一起出現,我先前讀過《Nomad Life 新遊牧生活》這本後,對這類型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很感興趣,希望自己有天也可以實現這樣的生活,所以開始讀了這本《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
讀這本書之前我有幾個問題,希望在書中可以獲得解答:

  • 從全職工作轉換到零工經濟的模式,過渡期該怎麼做?
  • 收入是否會不穩定?如何避免風險?
  • 在台灣實踐的方式,有那些適用或不適用?

這些問題我在翻看在這本書中,發現都有解答到,不過有些部份需因應台灣的情況自行做調整和嘗試,我想在這一年的實踐裡來慢慢摸索出來,若有成功的話也許可以分享給更多人。
work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可以切成兩大個部份,一是有關零工經濟的發展和未來、個人如何改變心態,重新定義工作及對成功的看法。二是我們要怎麼發展好多角化的人生,有些具體的方法和建議。
本篇文章會針對第二部分,整理書中建議了那些好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建立工作組合

零工經濟的成功條件之一,就是要善用現有的所有技能、經驗及興趣,並建出各種工作的多樣化組合,它的好處是可以降低風險、開啟新的機會、拓展不同的人脈然發展技能。
有些活動是為了賺錢,而另一些活動是為了興趣和精神上的滿足 (像是公益活動),像這樣多樣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以讓你達到個人目標及專業目標,同時兼得工作、理想和務實三者平衡。
具體該怎麼組合呢?

  1. 先列出自己有那些可能性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是用「桶子」來形容,你可以把組合的工作想像填滿一個個的桶子,內容包含個人和專業的目標。
    例如:目前你所在的產業裡,有那些兼職工作可以做?是否有機會擔任顧問或董事類型的工作?有那些技能和知識也許可以開立課程?或自己可以在線上銷售那些與主要工作無關的產品或服務  ?
  2. 不要過度分散
    多樣化很重要,但也不要過度,可以用投資的角度來思考,過度分散雖然可以限制損失,但也會抑制你的獲利,而且過度多樣化,做太多事也會讓你心力分散,最後成果有限。
  3. 多元與專精並存
    多元意味著拓展廣度,但也不代表你不能經營深度!
    以作者為例,他本身是大學講師,也是兼職作者,除了寫書外,他也會寫專欄文章,也嘗試在寫散文及部落格。他其實還可以進一步實驗嘗試創作小說或其他文學類型。這些都是他可以深化「寫作」這項專長的方式。

piles-of-coins-and-calculator

二、財務該怎麼保障安全

就業不再是保障
開始嘗試零工經濟的工作模式時,人們最擔心的是收入不穩定,害怕沒辦法養家糊口,所以會想走老路回頭去找一份工作,但在未來其實工作並沒有什麼保障,許多公司的平均壽命遠低於我們個人的工作生涯,意謂著我們一輩子可能會做許多份工作,同時過去父母那一輩很有保險的「鐵飯碗」工作,像是公務人員、老師…等等,這些工作漸漸都已經變成外包約聘,正職的職缺愈來愈少。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為放棄「就業保障」這樣的傳統想法,改以「收入保障」做為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讓自己不用再擔心「找不到一份工作」,而是能夠一直靠著自身的技能與學習能力,來持續獲得到工作、收入和安全感。

創造收入保障

作者建議可以從培養技能、建立機會通路、創造多重收入來源及壓低個定成本來開始嘗試,具體方法如下所述:
培養技能的方式:

  1. 線上課程
    透過 Coursera, EdCast, Edx, NovoEd, 和Udemy等線上教學平台來進修。
  2. 培養工作經驗和聲譽
    在國外有許多像是 99deigns, Hourly Nerd, Topdcoder, Upwork 這類提供自由工作者找尋接案機會,及建立工作人脈的平台,國內也許可以找像是104外包、Pro360達人網、鐘點大師…這類平台來嘗試。
  3. 自行設立部格格創造價值內容、分享觀點、磨練社交媒體的經營經驗。(這點我也在努力中)
  4. 自費出版電子書、紙本書,鍛鍊寫作技巧。
  5. 取得各種技能認證,像是特許財務分析師、理財規劃師,或是精算師、保險與不動產執照…等等。雖然有些證照及市場需求,不同國家情況不同,但大原則就是以獲取有價值的認證來拓展自己的工作。
  6. 透過 Kickstarter 等網站來募集資金,來發揮出你的創意、生產出你想要的產品或服務,甚至各種對社會公益有價值非營利的活動。在國內可以嘗試 flyingV嘖嘖...這類型的平台。

建立機會通路
你可以嘗試在自己的人脈網絡裡,尋找新的工作、專案和任務,這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行銷」,可以留意未來有那些潛在的機會和技能的市場需求,以及自己可以對此貢獻什麼價值,以便提前準備好,當這類型的職務、顧問專案或特約工作出現之時,我們就可以先搶進。
創造多重收入來源
以作家為例,其實除了寫書之外,還可以寫專欄文章投稿、開立寫作課程 (實體或線上)、錄製音頻課程、節目、製作圖文資訊/簡報、經營部落格/接廣編…等等。
建議大家一開始先不要辭去工作,先從副業做起,可以測試看看市場和顧客的需求,反覆調整內容,直到獲利穩定之後,再考慮轉職全職。其實有許多部落客都是這樣的成功的。
壓低固定成本
零工經濟的特徵是多樣化和變動,所以不能再以過去那種高舉債、高固定成本的生活方式。
當月收入或年收入不確定也不穩定時,你是無法支付高額固定的日常開銷,所以要重新檢視生活所需及對金錢的觀點。作者建議財務上保持簡約最重要,任何變動支出都要有規劃,不必要的開支要減少,就可以安然因應收入的起伏。
fire-pit-sitting-people

三、經營人脈

「一個人是他最常為伍的五個人的平均值。」~《零工經濟來了》

弱連結」的人脈,指是那些點頭之交,不算很熟的朋友但可能是在某個專案,或工作場合上所認識的朋友,這些人往往是新機會的關鍵點,應該要多嘗試從這些人中找到機會。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嘗試的人脈建立法,如下:

  1. 透過寫作
  2. 演說
  3. 辦活動
  4. Give & Take (予和求)
  5. 維護人脈

寫作是一種建立品牌、達成接觸他人、開啟及加入談話機會、建立連結的最有效方法,當你成為某個題目或產業的意見領袖時,機會自然就會出現。而演說及辦活動其實都是相似的功能,你可以透過活動與更多人建立連結、讓別人對你有深刻的印象,同時籌辦活動也可以磨練自己的選題及策劃的功力。
另外「予和求」指的是你透過給予他人有用的情報、推薦可以解決問題的人事物。像是介紹工作或推薦人才,重點在於確保質量及雙方各自的需求,不要亂介紹,要顧好自己的推薦名聲。

  • 書名: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
  • 作者:Diane Mulcahy
  • 譯者:羅耀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8/01/24

跟上浪潮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