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這門研究,是一個有愛的世界

研究植物的魅力是什麼?對於《沒有愛的世界》作者三浦紫苑來說,那是一段與大自然之間產生的不可思議的悸動。
而對於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所研究人員林怡均來說是一種接近與人類不同的生命物種,並為它的生命力、變化感到驚奇,一個窺探自然與原始的過程。
 
關於植物學研究,有愛的世界
原文/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所研究人員 林怡均


「說到植物學,那是要改良蔬菜品種嗎?」

「這種對人類有實用性的研究,多半由農學院進行。我們這裡是理學院,做的是基礎研究。」

日常被問起職業時,我給出的答案往往引來讓人有些無奈的回應。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嗯……研究。我做的是植物學研究的相關工作。」
「啊我知道,所以你是種 OO 的嗎?」,OO 可以自行代入各式作物、水果、蔬菜和園藝植物。上述的植物,會種作物、水果和蔬菜的是農藝系,園藝植物的話是園藝系。
「噢,所以你是在森林裡爬山、砍樹的那個工作嗎?」,不是,那是森林系。
「都不是?所以你是研究什麼植物?」,然後在我給出物種的名字後,對方往往不認識,然後下一句會問:「所以你研究這個要幹嘛嗎?」
多次之後,我肯定一般人心目中提到植物,會聯想到的字眼只有蔬菜、樹和雜草。
其實大部分人聯想到農學院的相關科系也是很合理的,因為這些科系和人的生活有直接相關。相較於理學院重視機制、理論的角度,農學院看重產業與產能的定位,更容易讓人理解。也因此,我常苦於如何讓人理解什麼是理學院的植物研究,而如今得感謝三浦,這個苦惱的問題即將迎刃而解。
今後的時代,會更加要求廣闊的視野。不只專心在研究上,對於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藉此能夠明白什麼,還不明白的又是什麼,都得淺顯易懂地傳達給非研究者的一般大眾。

三浦紫苑撰寫的最新小說《沒有愛的世界》以植物學研究為核心,訴說著研究者們與植物之間的日常生活。本村紗英是苦惱於論文與實驗的植物學博士生,她與在校門口餐館中磨練、立志成為一名廚師的藤丸陽太之間,因植物學研究而牽起的緣分,是不是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呢?讀小說時,我想著這如果是臺灣,大概就是 Uber eat 的外賣小弟,常常到研究室送餐後愛上博士生的故事吧。
除了主角們,無論是看似穿著無趣,但做起研究犀利精準的松田教授,或者因狂熱於種植仙人掌,把溫室種爆而惹禍的加藤。我的生活充滿和他們相似的人,彷彿看著我的老師及同學紛紛化為小說家筆下的人物,時而被發生過相同情節的小說內容逗得樂不可支,覺得親切不已。
透過三浦的小說,讓不是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能深入其境,我認為這個特色一直展現在三浦的歷屆作品之中,而這本書更是翹楚。審定專有名詞的時候,也從她對細節的刻畫與用詞的精準,發現三浦下的功夫有多深刻。
實驗沒有劇本,研究也沒有期限

仔細想想,孤僻、不擅於人交際,這類科學家形象也很適用於植物學家,即便喜歡也只會默默地擺在心裡。雖說沒有任何一個形容詞可以概括群眾,但如果硬要說,我老覺得做植物學研究的人普遍喜歡安靜、細膩,而且特別善於等待。
因為研究的對象不會動,所以我們只能安靜地等。慢慢觀察植物的發芽、抽出莖與葉、開花、結果,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因專長不同,進而提出各式各樣的生物問題。研究中經歷的孤寂、靜默,都是我們熟悉與喜愛的,也唯有將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才有機會一窺植物們靜靜的變化。
生長在同一個星球的植物,像鏡子般的映出人類的外貌、言行和愛,彷彿在問:「你們是什麼樣的生物?」

研究植物的魅力是什麼?我偶爾會想著,學植物的人應該會覺得只看見人類的人類好奇怪吧,明明到處都有植物啊,為什麼不看看呢?我們窮盡手邊的知識與技術,無非就是想貼近植物,解答研究者心目中對植物的疑問。說到底,也許透過徹底了解這個不同生物界的生物,才有機會藉此回頭,映照出人類究竟是什麼樣的物種吧。
 

  • 沒有愛的世界
  • 作者:三浦紫苑
  • 譯者:劉子倩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