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資訊吸收不完?掌握 1 年讀 300 本書的超快速讀書法,內化速度快 10 倍

根據估計,《紐約時報》一週所包含的資訊量,比 18 世紀時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
資訊的爆炸使得許多人都有資訊焦慮症,你是否也常困擾:
有太多文章想讀、太多書想看、太多重點要整理、太多報告要產出…?
 
解決資訊焦慮的方法,是以終為始
訂出想解決的問題,回推需要的資訊,抓出有用的重點,實際使用並解決。
從資訊的 input 到 output 出解決方法所需的關鍵能力,我們放在 超快速讀寫術,給忙碌現代人的職場外掛 課程中。今天先來介紹解決資訊焦慮的兩個先決條件:

  1. 擴充自己的知識地圖
  2. 知識地圖的核心,最好建立在書本之上


 
第一個條件應該較好理解:會有資訊焦慮,通常是因為遇到問題時無法立刻想到或快速找到解決方法。
所以如果有份知識地圖,寫著哪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或可以去哪找,大概就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至於怎麼建立知識地圖?你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列出在乎的人:比如自己、家人、情人、朋友、主管、同事、部屬…。
2、列出與在乎的人相處時遇到的問題:比如自己常拖延、家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另一半抱怨最近較少兩人世界、朋友聚會常遲到、搞不懂主管的想法、同事總是推事情給我、部屬任務又沒完成…。
3、把問題相關的資訊放入知識地圖:不論資訊來源是看書、看文章、聽課、或自己想到,總之只要步驟二列出的問題相關就放入知識地圖,確保遇到問題時能快速提供解決方法。
 
建好知識地圖後,你可能會疑惑,為何要和書有關?
網路上很多文章、懶人包寫的都很不錯啊,看書又花錢又花時間何必呢?

原因是:正因為沒有人閱讀,你才更該閱讀,才能獲得更不一樣的觀點。

資訊爆炸的現今不缺資訊,缺的是使人印象深刻的資訊。
而那些會使人反覆回味的重點,往往需要經過淬煉,而書本正是承載每個作者人生菁華之處,
所以若想真的與隔壁老王有明顯差異,看書是最佳的捷徑。
 

 
覺得看不下書?別把讀書當大事,當成像刷牙一樣的例行公事
不過即使認知到書能帶來獨到觀點,不少人仍有「讀書是為了準備學校考試」的認知,把看書當苦差事而抗拒。
針對這種狀況,《超快速讀書法》的作者 Zen 大提供了三個建議:
 
1、建立儀式感
就像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先刷牙一樣,
每次看書前,也可以先做些固定的儀式,讓自己進入讀書狀態,比如泡杯咖啡、喝杯茶、聽點音樂等。
2、15 分鐘原則
別期待自己能一次讀 1 小時或更久的書,對還沒建立閱讀習慣的人而言,這樣很容易壞了閱讀胃口。
假設想讀 1 小時的書的話,把 1 小時拆成 4 個 15 分鐘,一天讀 4 次,不僅能擅用零碎時間,還能增加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而更有動力看書。
3、歸零學習法
假設今天 A 的閱讀程度只有小五生,什麼程度的書較適合 A 開始看?
最好是從小四甚至更之前的書來開始看,可以的話從童書開始讀起更好,
總之別陷入以前求學的制約,別把讀書當成大事,而是當成可以輕鬆上手且有趣的小事。
 

 
書看很慢怎麼辦?掌握文字編碼解碼規則,1 年輕鬆讀完 300 本書
開始不排斥看書之後,接著的困擾通常是書看太慢,覺得需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以下是每年讀書破 300 本的 Zen 大的提升閱讀速度秘方。
 
1、和製漢字
我們先來玩一個簡單的測驗,請問「社會」是幾個字?「社會化」是幾個字?「社會學」是幾個字?
如果你想讀書變快,建議把這些詞,通通當成一個字,也就是 Society、Socialization、Sociology。
因為當別人把「社會化」當成 3 個字,而在腦中讀 3 次時;把它當 1 個字的你,就只需讀 1 次,閱讀速度瞬間快了 3 倍。
 
2、Z 字型掃讀法:「句子 = 關鍵字 + 程式(文法、片語、規則)」
再來玩一個簡單的測驗,有個句子寫「中字文序順不響影閱讀」,你看的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如果沒細看的話,你是不是看成「中文字順序不影響閱讀」,而還是能理解呢?
這是因為人類不是用眼睛讀,而是大腦會自動判讀眼睛所看到的資訊,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都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腦子讀
所以閱讀時,以上述句子為例,若只看關鍵字(中文字順序、閱讀),忽視程式(不影響),便能再進一步提升速度。
 
3、目錄閱讀法
最後一個測驗:看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從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而書多半是以章、節的方式獨立呈現,也就是說不同章節會提供不同問題的答案,所以看書時書不必全部看完,
先從目錄開始,找到可能有助解決問題的章節,只看這些章節即可。
就像看旅遊書時,今天若想去 A 國玩,就只看介紹 A 國的篇章就好,其餘國家的資訊等未來想去時再去就好。
 

 
看完書卻用不出?放掉心中的完美主義
即使書能看很快,但如果沒有學以致用,看完後很可能「書還是書,你還是你」。
而每年寫文破 500 篇的 Zen 大提供了三個建議是:
 
1、讀書前先決定目的
有個現象叫孕婦效應:意思是當一個女人成為孕婦時,會覺得路上的孕婦變多了。
其實孕婦並沒有變多,而是女人會下意識的注意孕婦,因此覺得孕婦變多了。
閱讀前,先列下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藉由孕婦效應,閱讀時大腦便會自動注意有助解決問題的資訊。
 
2、有寫才有用
搜集完解決問題所需的資訊後,接著就是寫成感想、文章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知識地圖。
如果真的不知該怎麼寫,即使是照抄作者的觀點也可以,抄寫的同時資訊也會漸漸內化。
總之就是一定要嘗試應用,有產出才會覺得有效,有效就會想繼續閱讀,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3、允許嘗試,勇於犯錯
不少人常有寫不出東西的狀況,多半是因為把標準訂太高,心中有個理想的稿子的樣子,覺得沒有寫出某種程度就不願下筆。
但往往這一不下筆,從此就不動筆了。不過其實成果不滿意還可以改,可以改到滿意再示人。
所以如果你容易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困住,不妨練習先寫出一份不怎麼樣充滿破綻的初稿,再進行調整。
或許最後你會發現,整個寫完的時間比邊寫邊困擾邊改還短,且品質更好!  
 

 
只要 7 小時,一次解決所有讀不完、讀不懂、記不住、用不出…等困境
看完《超快速讀書法》的重點摘要,相信你已經知道怎麼擴充自己的知識地圖了。
但如果你照上述步驟做之後,發現還是看的不夠快、抓不太到重點、或怎麼改都不滿意?或還有其他解決不了的困擾?…
歡迎帶一本正在讀或剛讀完的書來參加 超快速讀寫術 ,給忙碌現代人的職場外掛 課程,讓 Zen 大現場手把手交你從知識吸收到產出,全部所需的關鍵能力。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